12.2
由於中午開始下大雪,王有節從鎮上步行到家裏的時候,已經快下午五點半了。
這時候,小小的大王嶺自然村正沉浸在一片喜慶熱鬧的夜幕中。不時有鞭炮聲響起,還有煙花衝向空中炸響。
母親見兒子回來,趕緊放下手裏的鍋碗瓢什,上下左右打量王有節,一邊不停責怪說:“讓你早些天回來的,你一定要到最後一天才回家,差一點都要趕不上年夜飯了。”
父親“咳咳”兩聲,走過來接過王有節手裏的行李,笑了笑,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一家人就團圓了。”
“是的呀,回來就好。你先去洗刷一下,年夜飯馬上就要做好了。”母親笑嗬嗬說道。
老灶頭的火燒得旺旺的。灶頭旁堆滿了父親從山上砍回來的柴火。因為有了歸鄉的兒子,家裏更加充滿年味,熱鬧和喜氣。
不久後,年夜飯在王有節的翹首期待中登場。
陸陸續續端上桌,母親燒了一大桌子的菜:一大盆粉蒸豬肉,有肥有實有骨頭,濃濃的肉香直往鼻子裏鑽;一鍋冬筍燉鹹肉,咕咕地翻滾著,刺激著味覺;一碟碧綠的清炒冬白菜,一盤紅燒雞腿,一大碗榨菜豆腐湯,一盤筍片炒平菇,有點小辣的紅燒鯿魚,自家包的春卷和肉圓子,……
這些菜式,雖然看著比不上城裏的精致,並且無不透著“土”味,但是色香味俱全,泛著濃濃的農家的氣息。
王有節不僅感覺很親切,甚至覺得要比城裏的更有年味。
他知道,這些家常菜的原料,都是自己家養的豬,滿地跑的雞,自生自長的魚,還有自己家種的各種蔬菜。
“你老媽燒的年夜飯菜,咋樣?母親笑道:“可不要小看了喲。雖然都是小菜,但是吃起來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王有節對母親伸出兩個大拇指,大加讚賞。
不過,說起做菜他有時候就很奇怪,話說以前母親的廚藝很一般般,但自從自己去外地上學開始,再回家的時候,就明顯感覺母親的廚藝慢慢在增進了。
兩隻手搓搓,王有節躍躍欲試想去拿一隻雞腿先啃啃。
“饞了吧?”母親在他頭上輕敲一記,笑道:“再饞也要再等等,還要祭祖的呢。”
母親接著說:“你要想吃,明年我們在後山的竹林裏再多養一些土雞。這次上班的時候你多帶幾隻土雞去上海,平時工作這麽忙,正好可以給你補補身體。”
大年三十晚上要祭祖,這是安吉當地一些農村裏仍保留著的習俗。
祭祖活動一般是在吃年夜飯前開始的,意在通過春節祭祖表達對先祖的敬重、緬懷之情,讓先祖神靈保佑子孫平安健康、興旺發達。
堂屋裏的八仙桌上,已經列上菜肴,豆腐、魚,還有一塊過水的五花光肉。
點起紅燭,擺好酒盅、筷子,接著父親在兩扇大門旁邊各燒三個“元寶”,寓意讓門神放行。然後在酒蠱裏斟上酒,點上三柱香邀請逝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祖先進來吃飯。
酒篩三遍,每隔3分鍾左右篩一次。這期間,桌上的菜、酒杯、筷子和長椅都不準動,否則,都認為是對祖宗的不敬。
在父親的招呼聲中,全家人都虔誠地跪在地上默默祈禱先祖保佑家庭平安,人丁興旺,財源滾滾。
最後,父親開始燒紙錢。燒紙錢非常有講究,一般家中年齡最大的長輩才有資格焚燒紙錢,在燒紙錢過程中,燒紙人合理分配財產,使先祖們每個人都能拿上“紅包”。
這些祭祖的儀式一項項完成,父親一聲吆喝,好嘍,開始吃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