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合家歡樂> 第八九章、說辭為哪般

第八九章、說辭為哪般

  溫晨軍在全縣標美路誓師動員大會上高調宣布,要從根本上改變鬆山縣的交通狀況,除了爭取上級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外,就是堅持以工代賑。溫晨軍說,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現階段,以工代賑是一項農村扶貧政策。國家安排以工代賑投入建設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工程,貧困農民參加以工代賑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直接增加收入。修建標美路,達到村村社社通公路的目標,是農村基礎設施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溫晨軍還從曆史文化的基點開始,用大量的篇幅,引經據典,向他的部屬們詮釋了以工代賑的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真正意義。他說,“中國自漢代以來就存在著‘以工代賑’的經濟思想,早在公元前2002年,西漢戴聖編纂《禮記·月令》篇中就有‘季春之月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的記載。《漢書·食貨誌下》‘虛郡國倉廩以振貧’;《清會典.戶部》‘恩賞地……有賑田,貴州有之’《後漢書·質帝記》‘方春戒節,賑濟乏厄’。都為以工代賑的‘賑’字作了最好注解。正如鄭玄所注‘振,猶救也’。縱觀曆代的扶貧賑災,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減賦、免征、平糶、賑濟、借貸、安輯、撫恤等。減賦、免征,即減免稅收;平糴,即在災年平價調撥賣出糧食。賑濟包括糧賑、錢賑、物賑、粥賑和工賑,借貸是指由國家出借錢、糧、種子等物給災民並於秋成繳還,安輯指對遇災流亡在外的災民的安置,撫恤是恤孤貧、養幼孤。‘工賑’是賑災諸多的措施之一。通過這些典籍的引證,我們不難明白以工代賑就是以無償發放實物、現金為手段,鼓勵、支持人民群眾通過勞動方式來領取,達到濟困、度荒、減災或獎勵、賞賜的目的,是一種獨特的救濟、賞賜方式之一。發放實物的種類古代較為單一,賑田、賑糧、賑食、賑貨幣。”


  不管台下的人們聽得懂還是聽不懂,是在認真聽還是似懂非懂是聽非聽,溫晨軍依然采用灌輸的方式,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宣傳以工代賑的意義,講訴以工代賑的故事,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秦漢、唐宋,再到元明清以致近代現代,凡是有利於說服把大家的思想,都把它集中到主題上來引證,史跡、典故的力量,他都最大限度地把它們發掘出來,調動起來,充分地為主題服務。


  他特別講解了宋代政治家範仲淹在這方麵的壯舉,他說,“以工代賑的這種思想到了宋代更加活躍了起來,大家可以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去查一查,因為這裏麵沈大師提到了政治家範仲淹在浙西時為緩解吳中饑荒而采取的工賑措施。”


  溫晨軍說,“我最近在資料中看到,那個時候吳中地區遭遇大饑荒,餓死了很多人。當時範仲淹正擔任杭州太守,他采取了包括發糧、募民存餉等方式來使人民擺脫困境。吳中人都喜歡競渡,就是賽龍舟,又都信佛,對佛事很是虔誠。於是範仲淹就號召大家都去賽龍舟,有太守親臨比賽現場。同時,他還召見佛寺的主管,跟他們說:‘現在是饑荒年歲,工價是最低的時候,你們可以大興土木,好好地修繕寺院。’於是,大大小小的寺院都熱火朝天地開工了。他還新蓋了糧倉和吏舍,每天有數千餘民工在工地上幹活。這時候,有人上奏參劾他嬉遊無節,不恤荒政,而且大興土木,傷耗民利。範仲淹上書自我辯解說:‘之所以鼓勵人民嬉遊,興造寺院及館舍,乃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夠發一些餘財,以接濟那些貧困的人。對付荒年,沒有比這個政策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地區隻有杭州的老百姓沒有流亡,這都是因為範仲淹的工賑政策的功勞。


  溫晨軍說,我最近在翻閱清史稿時,發現清代作者俞森的《荒政叢書》中這樣提道:賑災有二難、三便、三權、六急、六禁。即:二難,一為得人難,二為審戶難;三便,一為極貧之民便賑米,二為次貧之民便賑錢,三為稍貧之民便賑貸;三權,一為借官錢以買賣糧食,二為興築水利、土木工程以助賑,三為貸牛種以通變;六急,一為垂死的貧民急需稠粥,二為患病的貧民急需醫藥,三為病愈的貧民急需湯米,四為已死的貧民急需埋葬,五為被遺棄的小兒急需收養,六為受傷的囚犯急需寬恤;六禁,即禁止掠奪性捕魚,禁止搶劫偷盜,禁止防礙出售,禁止抬高物價,禁止宰殺耕牛,禁止勸人出家當僧尼。明代,賑災濟貧的措施已相當完善。清代把中國古代的救災製度推向了一個鼎盛階段。《清史稿》中,“以工代賑”這個詞頻繁出現。


  溫晨軍還說,自從漢代以來的一些災荒救濟指南中,通常都會給“工賑”留下一些篇幅,而以晏嬰、範仲淹等人為例來加以說明。官方的工賑法規一般是規定常平倉中的錢穀在荒年時,必須用於從事水利工程以便賑濟災民。清朝乾隆年間,有一道上諭要求仔細勘察各省待修的城垣,列上各項工程的優先順序,這樣一旦有需要就可以立刻實行以工代賑。


  在談到以工代賑的作用時,溫晨軍斬釘截鐵地說,以工代賑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是使災民生活有所保障,使貧困農民有一定的經濟生活來源。他還舉例說,宋代嘉祐年間,雇民興修萬春圩,役工112萬,費米3萬斛,錢4萬。每工平均支米2.7升,錢若幹。紹興二十九年雇工開浚平江府諸浦,役工約337.4664萬,費米101539.89石,錢337466.3貫。每工計支錢100文,米3.1升。


  曆代以來,以工代賑不僅緩解了各種水旱災害,而且對水利事業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很多圩田、道路及水利設施便是通過以工代賑而興修起來的。


  同時,以工代賑也是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史料稱,在範仲淹的治理下,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以工代賑緩減了災民背井離鄉狀況。正所謂“窮民無事衣食弗得,法網在所不計矣。故盜賊蜂起,富室先遭荼毒,而饑莩亦喪殘生,為害可勝言哉?今勸富民治塘修,饑者得食富室無虞,保富安貧之道莫過於此。”


  經過溫晨軍不厭其煩的宣傳、鼓動,鬆山縣的龐大標美路計劃以及以工代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短短幾年時間,有村必有路,有路必是水泥路或柏油路的景觀,活靈活現地展現在鬆山人的眼中,溫晨軍的功績有目共睹,為他的仕途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官職得以一路飆升。以鬆山縣為基礎升格為地級鬆山市以後,他毫無懸念地坐上了市委書記交椅。


  如果不發生意外,溫晨軍不僅可以穩坐釣魚台,而且還有可能繼續平步青雲。然而,這鄭雲奇的一連串荒唐舉動,卻把溫晨軍逼上了絕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