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五章 伏擊單於(一)
天高雲淡,但塵土飛揚卻遮天蔽日,馬蹄聲聲,猶如夏天的悶雷一般,滾滾而來。在廣闊平坦的草原上,一隊長長一眼看不到頭尾的騎軍隊伍,猶如一條長河一樣,滔滔不絕的向南方急湧而去。
在隊伍的最前端,有一麵旗幟十分顯眼,不過雖然說是旗幟,其實也不過是將九根白牛尾係在一根很長的木杆上,隨著戰馬的奔馳,到也能夠飄得很高。因為草原遊牧民族不產絹布,因此旗幟一類的東西一般都是用動物的尾部製做而成,做為全軍的標識。
不過草原上生活的人都知道,這麵大旗雖然簡陋,但卻絕不一般,是匈奴的王旗。而這時手執這麵九尾白旌大旗的人,一名頭戴黃金王冠的老者,雖然王冠是套在匈奴人常戴的氈帽上,但他儷身上卻裝著草原遊牧民族極少見的絲綢衣服,而且還套著一套青銅甲冑,隻是在肩上披看一張用羊皮拚成的毛氈大氅,跨乘著一匹白馬,雖然是年近花甲之齡,但縱馬奔馳,卻絲毫不輸於年輕人,而且須發都有些花白,但仍然精神爍爍,由其是一雙眼睛,精光四射,頗有威攝之氣。
就在這時,隻見在前方有數騎快馬,迎著這支軍隊的方向飛奔而來,那老者見了,立刻停住了座馬,帶領著數百人離開了大隊人馬,在一邊停下來。因為軍隊的人數眾多,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全部停下來,因此隻能讓過大隊人馬,在大隊的邊上停下。
那幾騎快馬來到了老者近前,為首的一名騎士道:“單於,我們己經得到消息,代軍的大軍正在急速趕來,增援雁門關,因此左穀蠡王請單於加快行軍,一定要趕在援軍之前趕到,否則等代軍趕到雁門關,就不好辦了。”
這老者就是匈奴的現任単於頭曼單於,他接到了冒頓派來的卡魯古、扶護羅兩人,連同趙新、馬宇,得知現在雁門關的守衛空虛,代軍的兵力不足,由其是趙新、馬宇兩人,因為和匈奴通商多年,在匈奴的權貴之中,有不少人都認識他們,而且有的權貴還和他們建立了不錯的交情,因此他們兩人顯身說法,證明雁門關確實守備空虛,同時兩人還編造了一絲慌言,如代軍在與秦國的交戰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而高原在代郡打壓豪強,不得人心,現在雁門關的守備空虛,而且兩人也可以為匈奴做內應等等。
因為有不少事情,匈奴部落也都有所耳聞,因此聽了他們兩人的講說之後,頭曼單於和匈奴的權貴也都完全相信,同時大喜過望。華夏各國的東西在匈奴部落中都十分受歡迎,像民用的布匹、鹽、糧食、甚致是瓶瓶罐罐,而匈奴貴族們則喜歡絲綢、玉器、青銅器皿、酒等物。
但這幾年來,因為陰山之敗,而匈奴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草原爭雄上,南下劫掠的次數和規模都不大,收獲有限,因此匈奴人獲得華夏物品的主要途徑還是靠貿易取得。
不過能夠到草原上來進行貿易活動的商隊數量有限,秦國、燕國幹脆就完全斷絕了和匈奴的正常貿易來往,隻有代郡保持和匈奴通商,不過規模當然遠遠不能滿足匈奴的需要。而且貿易是雙方對等的,匈奴還需要用自己的馬匹、牲口、皮毛等物和商人進行交換才行,當然沒有硬搶來得容易。何況現在草原上基本大局己定,匈奴一支獨大,己經俱備了大規模南下劫掠的能力,而且雁門關空虛,又有內應,確實是一個大好機會。
於是匈奴貴族也都紛紛向頭曼單於進言,要求頭曼單於立刻發動大軍南下,攻破雁門關,大肆劫掠一番。
頭曼單於同樣也動了心,雖然說這幾年來匈奴基本己經控製了草原,但連年的征戰,也讓匈奴部落的損失不少,由其是雖然兼並了許多草原部落,但時日尚淺,人心不定,老新匈奴之間的矛盾也猶然產生,因此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南下劫掠一番,不僅可以讓老新匈奴的矛盾轉移,而且搶到了財富之後,老匈奴自然是可以大發一筆,新匈奴也能分到幾口湯喝,這樣也能緩和一下匈奴內部的對立情緒。
但趙新和馬宇也說得很清楚,高原己經向雁門關派出了援軍,如果讓援軍趕到雁門關之後,要想攻破雁門關就很難了,畢竟攻城能力是匈奴人最弱的一環。因此必須盡快出兵,
不過要想馬上出動大軍,也十分困難,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雖然這時己進入了十月,遊牧基本結束,牧民們開始尋找駐地過冬,但匈奴的駐地也是星落旗布,沒有一個固定地點,由其是匈奴權貴的部落,大多都不在匈奴部落裏,因此要找匈奴軍隊全部集結起來,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現在匈奴顯然是等不了這麽長的時間。
於是頭曼單於立刻下令,命卡魯古帶領一千人馬,馬上連夜先趕回到雁門關外,通知冒頓,自己會帶領匈奴大軍,盡快趕到雁門關外,並讓冒頓在雁門關外嚴密關注代軍的動向,然後命令匈奴權貴各自趕回自己的部落去聚集人馬,然後各自趕奔雁門關,到關前集結;而在匈奴總部,大約可以立刻集結兩萬軍隊,其中就包括冒頓留在部落裏的剩餘人馬,頭曼單於決定自己親自帶領這一部份人馬趕奔雁門關去。而讓大閼氏留下來繼續征集軍隊,然後趕到雁門關來匯合。
如果這一部份人馬趕到雁門關,加上冒頓的人馬,總計可達到兩萬五千餘人,兵力將大大加強,隻要是高原的援軍還沒有趕來,那麽攻破一個守備空虛的雁門關是綽綽有餘了。等攻破雁門關之後,在伺機而動,說不定還可以就勢殺到代郡去劫掠一番。
商議決定之後,匈奴權貴們立刻紛紛動身,趕回到各自的部落中去征集軍隊。而頭曼單於也立刻在匈奴部落中集結軍隊。並且嚀囑大閼氏,讓她在部落裏盡快的招集軍隊,趕到雁門關去。
雖然大閼氏也勸告頭曼單於,讓他稍等一些時日,等多聚集一些軍隊之後再動身也不遲,這樣就保險一些。但頭曼單於並不以為意,因為現在他想著的是盡快趕到雁門關,多搶掠一些財富,人口。按照草原的傳統,搶掠到的財物、人口由各部落自己私有,也就是誰搶到的歸誰,就算是單於,也不能將其他小部落搶到的財物、人口居為自己所有,最多就是搶完之後,各部落都會給單於進獻一份,但那僅僅隻是極小的一部份而己,因此誰搶先一步趕到,搶先動手劫掠,誰的收獲自然也就大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頭曼單於自然要盡快趕到雁門關去。
而且頭曼單於也沒有想其他的事情,因為就算是自己帶著這一部份人馬趕到雁門關,冒頓手下也隻有一萬人,而自己的軍隊有一萬五千人,根本就不用怕冒頓會對自已不利。另外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部落的人馬會先趕到雁門關,這樣一來,自己的軍力就更強了。
其實大閼氏也沒有真的認為這一次冒頓會對頭曼單於不利,畢竟冒頓現在的實力還遠不足以奪取單於之位,勸告頭曼單於隻不過是基於一種習慣的心態,見頭曼單於並沒有當一回事,也就沒有深勸。
於是頭曼單於集合了軍隊之後,馬上就帶領著人馬出發。
匈奴的單於部落的駐地沒有狼居胥山西側,也就後世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一帶地區,到雁門關直線距離大約有一千一百多公裏的路程,如果拆算成這個時代的數字,約為二千餘裏,不過匈奴人都是騎軍,而且所乘騎的戰馬都是蒙古馬糸,雖然體形不大,奔跑的速度也不快,但卻負重力強,而且耐力很足,因此經過了七天的趕路,走完了一千五百餘裏的路程,進入到陰山山係地區。
越過了陰山山脈,也就基本進入到草原和華夏各國的交集地區,因為這裏是草原上少有的山區,到草原上進行貿易來往的代郡商人一般都不會穿越過陰山山脈,深入草原。不過匈奴人知道在陰山山脈中有許多峽穀可以通行,並不用翻山躍嶺。
來向頭曼單於報信的這幾個人都是冒頓的手下,聽了他們的匯報之後,頭曼單於想了一想,道:“從這裏穿過陰山,走那一條路最近?”
有一個人道:“走夾山峽最近,我們就是穿越夾山峽趕過來向單於送信的。”
頭曼單於點了點頭,道:“那好吧,我們就走夾山峽,今天就穿過夾山峽再紮營休息,明天再趕一天的路,就差不多可以趕到雁門關外了,應該是來得及的,你們就辛苦一點,馬上趕回去告訴冒頓。”
那人道:“是,我們馬上就回去,讓左穀蠡王準備迎接單於。”說完之後,幾個人立刻拔轉戰馬,然後打馬飛奔,不一會兒就消失在遠方。
頭曼單於看了看天色,現在離天黒還有一段時間,因此頭曼單於道:“大家再加一把勁,趕一段路,今天穿過夾山峽之後再紮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