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當代奇士
“上卿大人,你怎麽會在趙國的行館裏。”
眾人在街上找了一間酒桉,要了一個單間雅舍,擺上了美酒萊肴,把其他人的人員都打發出去之後,忍了半天的弘修終憋不住了,這才向高原施了一禮,道出了高原的身份。然後又轉向滄海君道:“主人,這位就是來自代郡的使臣李上卿。”
其實滄海君等人對高原的身份有幾分猜想,因此聽了弘修的話之後,並不怎麽太吃驚,到是趙淵張大了嘴,沒想替自己還債的人竟是代郡來的使臣。
盡管在趙國行館的人大多對代郡的印像並不好,一個是因為高原是殺掉了公子嘉之後自立,另一個也是由於高原在代郡大力打壓豪強勢力。這兩點原因使趙國的這些遺老遺少們,對代郡的認同感並不強。因此剛才在趙國行館裏,那年輕人建議趙人去投奔到代郡去,立刻就引起了眾人的一陣責問。
不過代郡現在畢竟也是一方的勢力了,而且又是受齊王建的邀請來到齊國,相當於是齊國己經認可了代郡的地位,因此代郡的使臣可以正式的住進館驛裏,地位可比這些落魄的趙人強得多了。
趙淵聽了之後,也有些手足無措,趕忙站了起來,向高原施了一禮,道:“李兄……不,上卿大人,在下實在是不知道是上卿大人,因此才…….”
高原笑了一笑,道:“趙兄,不用客氣,其實今天我私服出行,隻是想看一看臨淄的風土人情,沒想到遇到了趙兄,是我對你有意隱瞞,因此還請趙兄恕罪才是,請趙兄坐下說話。”
趙淵趕忙連擺雙手,道:“豈敢豈敢……”這才又誠惶誠恐的坐下了。
這時滄海君才道:“原來大人就是代郡的李上卿,我剛到臨淄,就聽弘修說過上卿的大名,想不到這麽快就見到了上卿大人。這一次的事情,真要多謝上卿大人了。”雖然他是夷人,但華夏語說得十分標準,一點卻聽不出和其他的齊國人有什麽不同。
高原道:“滄海君太客氣,在下也早就聽說過了滄海君的大名,沒想到會在這裏相見。”
弘修又指了指著滄海君身邊的那個大個子,道:“這位勇士叫做鼇鯀,是滄海君的家將,天生神力過人,在東海一帶很有名氣。”
鼇鯀也向高原拱了拱手,道:“見過上卿大人。”他的口音就要比滄海君生硬得多了。
高原也還了一禮,看樣孑這個鼇鯨應該是滄海君的貼身保鏢,從他的個頭,由其是他肩上斜掛的那隻大鐵錘,也說明這家夥絕對不好惹。
這時弘修又指了指那年輕人,道:“這一位是……”
那年輕人也向高原拱了拱手,道:“在下韓人張良,見過上卿大人。”
“張良?”高原的頭腦中也“嗡” 了一聲,大大的吃了一驚,原來這個年輕人就是另一時空裏的曆史上大名鼎鼎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子房。
盡管高原並不是曆史學家,但對張良的經曆也知道不少,張良是韓國世族,祖父、父親曾在韓國出任五朝的國相,韓國滅亡之後,張良一直都在從事恢複韓國的活動。秦國統一了六國之後,張良曾結交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結果誤中副車,後來更姓換名,亡匿下邳,巧遇黃石公,得授兵法,因此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成為劉邦手下最重要的諜士之一。可以說如果沒有張良,也就不會有後來漢朝的建立。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曾評價張良“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後來這兩句話也成為形容才智出眾,軍師類人員的專用詞語。
居說在漢朝建立之後,張良看出漢高祖劉邦隻能同患難,不能共貴富,於是辭官雲遊,修仙煉道去了。因此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不留戀權位,知進曉退,善始善終的完美形像,甚致成為傳奇式的人物。
不過雖然現在還不是張良嶄露頭角的時代,但從剛才在趙國行館裏,張良勸告眾人的那一些話,也說明張良雖然還年輕, 但見識己經要比常人高明許多, 因此在另一時空裏的二十餘年之後, 張良能夠成為曆史舞台上最主要的角色之一, 不是沒有道理的。
高原稍稍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向張良拱了拱手,道:“原來是張公孑,久仰久仰。”
眾人都客氣了一番之後, 高原才道:“不知滄海君來到臨淄,見過安平君沒有?”
滄海君搖了搖頭,道:“我剛到臨淄,還沒有來得及去見安平君,隻是從弘修那裏得知了最近一段時間裏,臨淄城裏發生的事情。因為我想請子房幫我招募一些能夠識文認字的人員,因此就先趕到了韓趙二國的行館來了,沒想到會在趙國行館裏見到了上卿大人,到是不虛此行啊。”
高原點了點頭,這才把自已和趙淵偶然相識的過程說了一遍,當然為了照顧趙淵的麵子,高原沒說他是因為沒有錢被女閭的人給打出來的。但還是提到了流落到齊國的趙國遺老遺少們頹廢、消積、自艾自願的種種情況。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張良也輕輕歎了一口氣,道:“趙兄雖然也有些頹廢,但還不失為想要有所做為,到了代郡之後,必能幹出一些事業來,日後重新振興家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我看行館裏的絕大多數趙人都己是完全自暴自棄了。”頓了一頓,道:“其實我們韓人和趙人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都是一樣完全喪失了鬥誌。依靠這些人,想要恢複韓國,跟本就不可能。”
高原笑了一笑,道:“既然這些人保不住韓國、趙國,那麽怎麽能指望靠他們來恢複韓國、趙國呢?如果韓國人人都有張公孑這樣的見識才智,韓國也就不會滅亡了。”
張良苦笑了一聲,道:“上卿大人太過講了。其實在下隻是一介庸才,那有什麽見識。”
高原笑道:“剛才張公子在趙國行館裏說的話, 在下可都是聽得十分清楚,別的事情不說,就是對安平君的分柝,簡直就仿佛親眼所見一般,實不相瞞,在下和安平君一起商議的結果,就和張公孑所說幾乎無異,能有這樣的見識,怎麽能說的是庸才呢?”
滄海君聽了,也不禁有些動容,道:“這是真的嗎?我聽子房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還十分不信,安平君不是一行主張合縱抗秦的嗎?”
高原點了點頭,道:“這件事安平君和我商議過的,一來是現在的齊國確實不宜立刻就加入合縱,二來安平君不放棄合縱的主張,就很難出任大司馬。如果安平君不出任大司馬,到麽他的影響力就隻能限於即墨一地,而無法影響到齊國全局。因此還請滄海君能夠理解安平君的苦衷,能夠繼續的支持安平君。”
滄海君畢毫也是見識出眾的人,聽了高原的話之後,立刻就明白過來,點了點頭,道:“請上卿放心吧,在下明白該怎麽做的。”又對張良道:“孑房的見識,確實高明。”
張良趕忙道:“那裏那裏,其實在下也隻偶然猜中的。”
滄海君又對高原道:“不知上卿大人能否在武安君麵前為子房引見一下,他留在我這裏,實在是太委曲了他的才幹。”
張良忙道:“滄海君說那裏話,在下能夠在齊國立足,全是得滄海君相助,現在又怎麽能棄滄海君而去呢?”
滄海君笑道:“子房,你的誌願是重新恢複韓國,留在我這裏,萬難成事,而武安君本是趙國舊臣,和你同為三晉之眾,現在代郡也在與秦國為敵,因此你到代郡去才能更好的實現你的意願。而且你協助武安君與秦國相抗,其實也是對齊國有好處。”
轉頭又對高原道:“上卿大人,孑房不僅見識出眾,而且足智多謀,如果輔佐武安君,必能使武安君成就大業,隻是他還太過年輕,恐怕難以服眾,因此還請上卿大人能夠將孑房推薦給武安君。”
其實能夠把張良招攬到自己的麾下,正是高原求之不得的事情,而且剛才張良的言語之中,對代郡的情況十分關注,印像還是很不錯的,因此就算滄海君不提,高原也打算找個機會,遊說張良跟自已一起到代郡去,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致可以向張良表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現在滄海君主動提出來,正中高原的下懷,因此高原道:“滄海君請放心,向張公孑這樣的幹材,正是我們代郡所缺的,隻要張公子能夠到代郡去,在下可以保證,一定會在武安君麵前推薦張公子,讓武安君量材錄用。”
話說到了這一步,張良也就不能再拒絕了,其實他也確實想到代郡去看一看,畢竟以前隻是從各種渠道打聽的情況,畢竟不是親眼所見,張良也想親自了解一下,代郡到底有沒有發展前途,因此也向高原拱了拱手,道:“好吧,在下多謝上卿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