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戰國征途> 第二一九章 如約撤軍(下)

第二一九章 如約撤軍(下)

  就在太子丹離開之後,高原也收到了代郡發來的消息,知道在代郡發生了豪強叛亂,不過幸好自已在代郡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因此這一次叛亂立刻就被平息下來,並沒有造成什麽動蕩。


  其實高原對豪強叛亂也早有預料,因為在自己還沒有出兵的時候,代郡的豪強們就己經在暗中活動,自己一離開代郡,他們肯定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因此自己把李瑛鴻留在代郡坐鎮,是多麽正確的事情,隻有李瑛鴻在代郡坐守,才能這麽容易的平息這一場叛亂。


  不過豪強叛亂的規模,還是有些超出了高原的預想,代郡一共才多大的地方,一共才多少人口,一次出動了三十七名豪強,一萬五千左右的人,以說代郡地區的所有大豪強全部都出動了。但這樣也好,這一下子就把代郡的豪強勢力一掃而空,以後到也不用擔心豪強們再鬧出什麽大事來。


  但這一份消息還是給了高原一個警告,在這個時代,地方豪強勢力確實有很大的活動能量,自巳還真的不能輕視了他們。現在自己離開代郡己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對燕國的戰鬥己經取得完勝,燕國也承認了失敗,並且也答應了高原開出的所有條件,因此自己也可以考慮返回代郡去,而這裏剩下的事情,交給司馬尚處置就行了。


  因為想等燕國把所有的黃金、糧食、人口都交付完畢,至少也三四個月的時間,高原當然沒有必要一直守在這裏。而且現在武安軍己經占領了居庸塞,可以說是扼住了燕國的咽喉,司馬尚完全可以在這裏坐鎮,一直到燕國把所有的東西完全交付完畢。另外燕國賠償的第一批糧食、黃金,加上前麵兩戰中所繳獲的物資,已經及其豐富了,也需要先運送一批回去。


  因此高原也招集司馬尚、黃崇、杜義等人商議,眾人也都認為,現在確實可以逐步的撤軍了,而且高原沒有必要在這樣留守耗時間。於是高原也做出了安排,自己帶領武安軍團返回代郡,而黃崇也帶領一部份人馬退回到上穀郡駐守,這兩路人馬撤離之後,在居庸塞留守的兵力大約有四萬多人,其莫居庸塞易守難攻,四萬軍隊駐守居庸塞綽綽有餘,但需要給燕國保持必要的壓力。另外高原還留下淩風帶領一百名特戰隊的士兵,幫助司馬尚打探消息。而雲瑤、薑桓武等人都隨高原返回代郡。


  而隨同高原一齊撤走的,還有全部的六千鎰黃金,三十萬石糧食,另外還有大量的盔甲武器等物。好在是這一次戰鬥,還繳獲了大輛的戰車、車輛、馬匹、牛羊牲口,因此也有足夠的運載工具,但盡管如此,也足足裝了二千餘車,另外還有六千餘匹馬牛牲口背馱。


  僅僅就是準備裝車,打包就花了十餘天的時間,而這時燕國也將第一批的士兵家眷都送來了,約有十五萬人。原來這一批家眷都是薊京附近的百姓,比較好集中,關建是這一批百姓擁有的田產約有一百二十餘萬畝,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產,燕王喜急於將這些田地都占為公室所用,因此也急急的將這些百姓都趕走,把田產收為己有。


  這樣一來,大約有三萬俘虜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因此高原也決定,再等三天,把這一批燕國的百姓組織起來,一起帶回代郡去。


  高原把燕兵分散,和他們的家編在一起,然後給每個家庭發放一件帳蓬,讓他們同行上路,這樣一家人在一起,燕兵在路上也能照顧家人,也能安心的上路出發。而且也能表示高原對這此燕兵的信任。其實高原並不擔心這些燕兵會在中途跑掉,因為高原雖然把燕兵分散了,但糧食卻是由武安軍統一管理,毎天有專人做飯發放,而且所有的燕兵都是攜家帶口,有老有小,你叫他們怎麽跑。


  把人員都組織好之後,高原這才下令,起程上路,返回代郡。


  因為帶著十幾萬人口,有一大半都是老弱婦幼,因此每天走得很慢,有時一天連三十裏都走不到,好在是現在也沒有別的事情,而且還帶著足夠的糧食,可以慢慢的走。


  結果一連走了十五六天,一行大隊才到達代郡,而李瑛鴻早就收到了通告,知道這次高原帶回來了十幾萬燕國的人口。因此也做好迎接的準備,給燕國的百姓劃定了居住的地方,並且還準備好了大量的住所、田地,可以讓這些百姓馬上入住,並且開始耕種。


  原來這時離叛亂平息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叛亂持序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對代郡的秩序也並沒有造成什麽影響,幾天之後,代郡城內的一切就都恢複了正常。


  不過叛亂大軍雖然被全殲了,三十七名豪強或死或抓,但事情可還沒有完,因為所有命豪強還有不少的家屬、親友、家奴等等,因此就在叛亂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李瑛鴻就派出一萬五千軍隊,分成八支,分別去抓抻豪強的家屬親友家奴,以及沒收豪強的田產財物。


  清剿行動本身到並沒有遇到什麽阻礙,畢竟現在豪強己經沒有什麽抵抗之力了,但麻煩卻出現在代郡政權內部,原來代郡推行新法令,要求豪強拆籍分戶,有一大半豪強都完成了拆籍分戶,對財產和田地進行了分割,也有一小部份豪強並沒有完成拆籍分戶,因為高原留給豪強們一定的緩衝時間。


  沒有完成拆籍分戶的豪強當然是全家被抓,財產、田地査封沒收,但麻煩就出在那些完成了拆籍分戶的豪強,因為拆分出的戶籍人員,有相當一部份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與,或是沒有直接參與叛亂的行動,那麽該不該抓捕他們,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從法律的角度說,拆籍分戶之後,獨立戶籍之後的人和原先的豪強就不算是一家人,沒有任何的關糸,而且高原的新法令中,並沒有連坐法,因此隻要是沒有參與叛亂的人,就不應該被抓捕。但在血緣上,他們卻是絕對的親屬關係,有不少人的關係還非常近,兄弟、父子、叔侄等等都有,從中國的傳統習慣上說,這就算是一家人。而且在這個時代、國家、民族的觀念還非常弱,最主要的是血緣、宗族關係。因此從實際上來說,這些豪強的親人,確實都是潛在的敵人。


  申慎就堅持前一種主張,因為申慎是法家學者,而法家最重要宗旨有兩條,一是隨勢而變,不拘泥於先王之法;二是依法治國,一切依法行事,不以習慣、或個人的意誌改變。因此盡管申慎也不是不知道,這些豪強的親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的敵人,但如果無法可依,也不能隨意的抓捕。


  而也有人認為,留著這一群人,早晚都是後患,管他有法沒法,抓起來再說。不過申慎是目前代郡是最高行政官員之一,他的意見當然有相當的份量。而另二位主要的行政官員寧戚和耿忠,雖然沒有表態,但其實是持後一種態度。隻不過兩人為人持重,並沒有輕易的表達出來。


  當然,最終的決定者還是李瑛鴻,經過了仔細的思考,盡管高原並沒有明確表示對那一家學說的偏愛,但以李瑛鴻對高原的了解,高原對法家學說更為傾向一些。因此李瑛鴻最終還是決定,采納申慎的意見,隻要是查明確實沒有參與叛亂的人員,就不予追究。


  另外李瑛鴻也想明白了,從豪強之家獨立戶籍之後的這一批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分到多少財富,頂多隻能算是一個小康之家,連小豪強都沒有幾個,連大豪強都被打下去了,這些人又能翻得起什麽大浪來。


  對李瑛鴻的決定,申慎當然是舉雙手支持,而寧戚和耿忠也沒有反對,因此在抓捕豪強的家屬時,終於還是放過這些人,使他們沒有受到無妄之災。


  但這一批人畢竟隻是少數,隨著豪強的家屬、同黨被抓捕起來之後,一共抓捕了二萬五千餘人,另外當然也查抄到了大批的財物、黃金、糧食和田產。


  但現在代郡一共才九十多萬人口,一下孑抓捕了近百分之三的人口,要不是釆納了申慎的意見,恐怕抓捕的人還要更多。但怎樣發落這些人,李瑛鴻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怎樣處理。而這樣重大的事情,寧戚、耿忠、申慎也都不敢輕率的下決定。


  另外,查抄豪強的家產,一共沒收了的田產達一百二十餘萬畝,雖然其中有一部傷是豪強租給別的農耕種,但大多數都是豪強用自己的家奴耕種,但大部份的豪強家奴都參與了叛亂,就是沒參與叛亂的家奴也算豪強的家人被抓起來了,差不多有八九十萬畝田地都無人耕種,因此眼看著就要荒無了。


  正好這時高原得勝歸來,而且還帶回來了十幾萬燕國的百姓,其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占到了近一半,正好可以補上這個缺口,而且連房屋都是現成的,隻要是人一回來就可以入住了。因此李瑛鴻又命人準備了足夠的農俱,隻能高原一回來,就馬上把燕國人分配下去,繼續耕種田地,保證今年的收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