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戰國征途> 第九十一章 秦國廷議(下)

第九十一章 秦國廷議(下)

  秦王政道:“現在趙國不是己經正式下詔,承認了李牧在代郡自治,而且一但我大秦軍隊壓境,趙國迫於壓力,難保不會全力支持李牧,以抵抗我大秦。”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以為不會。趙國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仍是迫不得已之舉,因為李牧在趙國威望素著,而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趙國朝廷也對他無可奈何。但趙國朝廷必然又會對李牧十分忌殫,否則就應該將李牧招回邯鄲,拜為相國,但現在趙國隻是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見趙國對李牧並不相任,因此隻要我們再從中做一些功夫,一定可以不使邯鄲支援李牧。”


  秦王政點了點頭,玩挑撥離間,一向都是秦國的拿手好戲,何況現在李牧和趙國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紋,隻用順勢而為,並不難使這個裂紋再擴大。隨後秦王政又道:“那麽我們秦國現在的準備如何,去年隴西、北地兩郡發生旱情,現在災情處理得什麽樣了,對這一次出兵會有影響嗎?”


  這時丞相王綰出列道:“大王請放心,現在隴西、北地兩郡的災情都己經得到了控製,而且災民也都得到安撫,流落到其他地方的災民要麽己經定居下來,要麽就返回家鄉,而且這一連幾場大雪於緩解旱情也是大有益處,因此在開年之後,隴西、北地兩郡的田地都可以開始耕作,而且臣己經在似定計劃,準備向災地區發放種子耕牛,使他們能夠馬上開始耕種。隻要是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征調兵,就應該不會造成什麽影響,另外請大王減免隴西、北地兩郡的稅賦,可保無恙。”


  秦王政略一沉思,道:“好,隴西、北地兩郡今年的稅賦減少一半。”


  王綰忙道:“多謝大王。”


  現在秦國朝廷文武群臣人材濟濟,文有李斯、尉繚、頓弱、茅焦、姚賈、馮劫,武有王剪、王賁、蒙武、蒙恬、李信、羌瘣、辛勝等,而丞相王綰在這一群人之中,並不是十分顯眼,和秦國前幾任的丞相,如商鞅、張儀、範睢、呂不韋等人或變法革新,或縱橫捭闔,或開疆闊土的光彩相比,王綰的政績就更是顯得乏善可陳。但王綰的優點就在於勤檢奉公,善做實事,比如對這一次災情的處理,盡管是依托於秦國強大的國力,但王綰的工作,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這時秦王政道:“尉卿,這一次伐趙,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征兵,是否可行。”


  尉繚和李斯略作了幾句商議,尉繚出列,道:“回稟大王,既使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征兵,我秦國亦可征兵六十萬,伐趙足夠。隻是這段時間連降大雪,道路難行,因此兵馬集結,糧草籌集,都要比預期晚一些,可能要拖到二月,才能出征。”


  秦王政嗬嗬笑道:“天意如此,非人力可違,二月就二月吧。”頓了一頓,秦王政又道:“現在韓國己滅,山東六國己去其一,但趙國一向是我秦國的勁敵,數十年以來,能以單國之兵,敗我秦軍者,唯有趙國,如果一舉滅亡趙國,那麽剩餘四國皆不足為慮,不過現在李牧尚在,此人己連敗我大秦兩次,那麽這一次伐趙,又當如何進行呢。”


  尉繚道:“回稟大王,臣己與王大將軍商議過伐趙的方略,我秦國過去伐趙,都是分為南北兩路,一路以太原郡為根基,東進井陘,而後南下;另一路以河內為根基,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鄲。雖然這兩路人馬可以對趙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但也使我秦軍兵力分散,而且兩路之中,隻要一路失利,另一路也不得不被迫退軍。而趙國占有地利之優,因此可以集中兵力,隻需全力攻我秦軍一路,既可取勝。前次李牧兩敗秦軍,都是如此用兵。而且趙國在漳水北岸建有長城,邯鄲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去年我大秦攻趙,司馬尚僅以三萬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敵我秦軍十萬,而李牧能夠集中趙軍主力,全力拒守北線,才有桓齮將軍番吾之敗。因此這一次伐趙,絕不能再釆取這樣的戰術了。”


  秦王政點點頭,笑道:“那麽兩卿商議,這一次伐趙,當如何用兵呢?”


  這時尉繚以目示王剪。王剪立刻會意出列,道:“回稟大王,臣和國尉計議以為,這一次伐趙,我秦國隻用在南線隻以少量兵力,布作疑兵,牽製邯鄲的兵力,然後集中秦國兵力,東出井陘,與趙軍主力決戰,隻要擊敗趙軍主力,邯鄲亦可不戰而下。”


  秦王政笑道:“東出井陘,那可就是要和李牧決戰,王卿,你有把握戰勝李牧嗎?”


  王剪一挺腰,道:“有。”


  秦王大笑道:“好,你到是說說著,你打算怎樣戰勝李牧呢?”


  王剪道:“李牧用兵,一向足智多謀,神出鬼沒,臣自愧不如,但臣卻有一項李牧沒有的優勢。”


  秦王政道:“什麽優勢。”


  王剪道:“就是我大秦的國力兵力,遠勝於趙國,因此臣與李牧交戰,當先以固守為主,不理李牧的小股人馬挑戰,嚴守各路隘口,與趙軍對耗,等耗得趙軍兵力疲憊,糧草耗盡之時,再舉大軍與李牧決戰。如果李牧提前舉軍進攻,我可設伏退後,誘趙軍追擊,然後出奇兵切斷趙軍的退路,圍而殲之,可以大破趙軍,如果李牧仍然苦撐下去,我們就步步為營,層層推進,逐步的蠶食趙軍,可以將趙軍完全耗死。”


  秦王政點了點頭,對王剪的回答也十分滿意,王剪的計劃就是憑借秦國強大的國力和李牧拚消耗,一步一步把李牧耗死,其實就是長平之戰的翻版。


  在長平之戰的後期,趙國以趙適代替廉頗為將,雖然被公認為是趙國敗戰的最大敗筆,但也是有一定的苦衷,因為當時秦趙兩軍加起來近百萬人馬,互相對持的時間長達三年,就是在拚國力、拚消耗,看誰先撐不下去。而趙國的國力不如秦國,趙孝文王覺得支撐不住,隻好任命主張進攻的趙適代替主張防守的廉頗。結果趙適一出擊,立刻中了白起的埋伏,包圍了趙軍導致四十餘萬趙軍全軍覆沒。


  其實當時秦國的情況也並不比趙國好,因為戰場離趙國近,離秦國遠,因此秦國的消耗要遠比趙國大。後來秦國將河東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所有男孑全部都編入軍中,連秦昭王都親自到河內督戰,也可見當時秦國的國力也己經到了極限。而在長平之戰以後,秦軍三次攻邯鄲,都大敗而歸,連函穀關以東的土地幾乎完全喪失,可見在長平之戰以後,趙國仍然還有一部份實力。如果當時趙國能再堅持一下,長平之戰的勝負如向,確實還不好說。


  不過在長平之戰的時候,也是趙國的國力最鼎盛的時候,因此才能和秦國對耗三年之久,但現在趙國的國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國由於鄭國渠開通,整個關中地區都成為沃野,國力比當年更強,此消彼漲之下,如果雙方再拚起消耗來,李牧是肯定拚不過秦國的。當然這也是秦國最好的戰術。


  王剪又道:“不過這一來,這一戰也必將曠目持久,而且其間秦軍或許還會小敗幾陣,因此請大王不能有急勝之心,更不可因為一時小敗,而改變戰術。”


  秦王政沉呤了片刻,才道:“王卿,如果按你的戰術,你需要多少人馬。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擊敗趙軍。”


  王剪道:“臣需要四十萬人馬?時間至少要一年。”


  秦王政在桌案上猛擊了一掌,道:“好,寡人就命你為伐趙主將,給你一年時間。就看這一次我大秦的勇士還能不能戰勝趙國。”轉頭又道:“國尉、廷尉。”


  尉繚、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秦王政道:“兩卿立刻在國內征調四十萬大軍,交由王卿帶領,舉兵伐趙,一應糧草輜重民力,都不得有誤。”


  尉繚忙道:“臣尊令。”


  秦王政道:“楊端和。”


  楊端和也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統領五萬人馬,沿漳水南岸布陣,以為疑軍,虛張聲勢,牽製邯鄲兵力。”


  楊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又道:“蒙武、李信、辛勝、羌瘣。”


  四人聽了,也急忙出列,一起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們四人隨王卿一道出兵伐趙,協助王卿破趙。”


  四人齊聲道:“臣尊王令。”


  四人回列之後,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暗暗吃驚,這六個人都是秦國的主力大將,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獨當一麵,而隻為進攻趙國,甚致可以說是為了對付一個李牧,竟然要這六位大將一齊出動,也可見秦王政對這次伐趙之舉,是何等的重視。


  那知這還不算完,秦王政又道:“王賁、蒙恬。”


  王賁、蒙恬聽了,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由你二卿職司運輸護送,務求糧草器械及隨軍徭役源源不斷,運往軍前,所需征調的民役,和廷尉、國尉商議,不得遲誤了陣前軍機。”


  二人也道:“臣尊王令。”


  眾大臣這才明白,還要加上這兩個人,這一來就集中了八員大將,可以說秦國能用得上的大將,這一次幾乎全部都派出去了。


  秦王政又道:“姚賈、頓弱。”


  兩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姚卿付責邯鄲事務,使趙國不能支援李牧,頓卿立刻出使魏楚燕齊四國,遊說其國,使他國不得援助趙國。”


  姚賈、頓弱也趕忙道:“臣尊王令。”


  隨著秦王政一道一道命令的傳下,伐趙的計劃,也完全形成。秦王政嗬嗬笑道:“眾卿,如果這一次能夠一戰而滅亡趙國,寡人當親赴邯鄲,和眾卿在邯鄲慶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