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戰在即
原來趙王遷一連給李牧發來了三道詔書,要求李牧立刻回兵,救援邯鄲,因為這時秦國向南線秦軍的楊端和部增兵十萬,進攻趙國的漳水北岸。
漳水北岸距離邯鄲不足兩百裏,雖然趙軍有漳水之險,長城之固,但趙軍在漳水北岸駐守的人馬隻有三萬餘人,而楊端和部増兵之後,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雙方的實力極為懸殊。因此也引起了邯鄲城裏的極大恐慌,大臣們紛紛上書趙王遷,要求調李牧回軍救援邯鄲。而趙王遷一麵征集士兵,守衛邯鄲,一麵急給李牧下詔,措詞十分嚴厲,要求李牧立刻從番吾撤軍回援。
接到了趙王遷詔書的時候,李牧正在聽高原、李瑛鴻匯報新騎軍的事務。因此也沒有隱瞞他們,將詔書的內容告訴給他們。
李瑛鴻沂了之後,也大為著急,道:“現在怎麽辦?司馬將軍部下隻有三萬人馬,肯定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而我們現在正和秦軍對持,父親,這該怎麽辦才好,難道我們是要放棄番吾,撤軍回邯鄲嗎?”
高原道:“不,但如果我們放棄番吾,秦軍就可以立刻進占番吾,然後對邯鄲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如果我們回軍之後,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楊端和部的秦軍,局麵會更加的危險。因此我認為與其撤軍回援邯鄲,不如在番吾一線主動出擊,先擊退桓齮部,隻要擊敗了這一路的秦軍,就算楊端和攻破了漳水防線,也會不戰自退了。而且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秦軍雖然有二十萬,但畢竟是從遠道而來,又要分兵把守各條要塞,可戰之兵應該和我們大體相當,因此隻要計劃得當,我們戰勝秦軍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而且這幾個月來,大將軍一直固守不戰,恐怕也是在故意向秦軍示弱吧。”
因為高原知道,在曆史上這一戰是李牧率領的趙軍取勝,雖然他不知道這一戰的詳細過程,但李牧在抵禦匈奴的時候,就是采用這種故意示弱的戰術,結果使匈奴驕傲自滿,大意輕進,被李牧打了一個反擊包圍,大破匈奴十餘萬,成就了李牧的威名。而現在高原估計李牧又是在故計重施。
李牧搖了搖頭,道:“如果能夠出擊進攻秦軍,我早就率軍出擊了,也不用等到現在。”
高原也有些不解,道:“為什麽?”
李牧道:“雖然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但真正的可戰之兵其實隻有八萬多人,其他人都是剛剛征招入伍,缺少實戰的經驗。因此我在番吾拒守不戰,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希望能夠多爭取一段時間,讓這些新兵多一些訓練的時間。雖然我也想希望秦軍能夠驕傲大意,讓我有機可趁,可惜秦軍並不是匈奴,軍紀嚴明,攻守有法,桓齮雖然在三年以前的肥之戰中被我擊敗,雖然一心要找我報仇,但這一次也越加小心謹慎起來,這三個多月以來我雖然故意向他示弱,但秦軍卻並沒有冒然發動進攻,而且防守滳水不透,讓我跟本就無機可趁。”
高原道:“為什麽我們的可戰之兵這麽少。”
這時李牧一向波讕不驚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色,道:“自從秦王政親政以來,就一直在對我大趙用兵,趙王遷二年,秦將桓齮攻取平陽、武城,我趙國大將扈輒陣亡,損軍十萬之眾。趙王遷三年,桓齮又率軍進擊上黨,攻占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後方,趙王才調我從代郡回兵。雖然我在肥下一戰中,擊敗了桓齮,但年年征戰,我大趙的兵將傷亡重多,現在全國的可戰精兵,基本就是我在代郡抵抗匈奴的軍隊,現在也不過剩十五六萬軍隊,守衛邯鄲需要五萬,而司馬尚駐守漳水北岸,丈分去了三萬,因此現在這裏隻有八萬多可戰之兵。”
高原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趙國現在的局麵竟然到了這麽艱難的地步,而且李牧就是在這麽艱難的情況下,在趙國的最後幾年中,一直在以一已之力支撐著趙國的局麵。但眼前的一戰怎麽辦,在曆史上不是李牧打蠃了這一戰嗎?雖然有自已到來,但自己並沒有做什麽和曆史相違反事情,相反自己弄出馬鞍、馬蹬都是對趙軍有利的。那麽曆史上李牧是怎樣打贏這一戰的呢?
想到這時,高原無意中抬頭,見李牧仍然是一臉平靜,一點也沒有因為戰局不利而顯出為難的樣孑來,不知是胸有成竹還是故做鎮定。不過從高原對李牧的認識來說,恐怕是胸有成竹居多,這就說明李牧己經有了擊敗秦軍的辦法,隻是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但從現在的局麵來看,趙國確實是處於全麵被動,邯鄲危急,而在番吾又和秦軍對持,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首尾難顧,因此高原也實在是想不出,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麽辦法。而在一邊的李瑛鴻的眉頭都己經擰成了一個“川”字型。
但在忽然之間,高原的頭腦中靈光一閃,道:“我明白了,是將計就計。”
李牧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道:“你到是說說看,怎麽個將計就計法。”
高原道:“現在邯鄲危機,急等大將軍回軍救援,我想桓齮現在也一定在等著大將軍撤軍,然後率軍隨後追擊,一舉擊敗大將軍,好一報前仇,而我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率軍假做撤退,在半路設伏,等秦軍追來,再伏擊秦軍,就可以擊敗桓齮。”
李牧點了點頭,道:“不錯,這確實就是我們唯一的辦法,但有一點你沒有想到,以我對桓齮的了解,此人精通兵法、用兵謹慎,而且上一次敗陣之後,更是小心謹慎,和我拒守對持三個月,也不輕易進攻,因此就算是我們撤退,桓齮也不大可能會全軍追趕,最多派出少量軍隊追擊,大軍卻去進攻番吾,和楊端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而且他也會在半路上設伏,以防我回軍去救援番吾。”
高原本來以為自己想出來了這個計劃十分高明,但沒想到被李牧這一說,才發現漏洞太多,最關建的是自己忽視了對敵軍主將心理的揣摩,太想當然了,敵軍難道會跟著自己的步調走嗎,不過從李牧的態度來看,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就是借撤軍之機,調動秦軍,再想辦法在運動中遷滅秦軍,但應該從那裏下手呢?因此高原也在地圖上仔細的看著,分析秦軍的動向。
終於高原的目光落到地圖的一個位置,用手指著道:“大將軍,在這裏。”
李牧哈哈大笑,道:“高原,再過幾年,你也可以獨當一麵,統領大軍了。”
――――――――分割線―――――――――分割線――――――――
秦軍的大營駐紮在番吾西北二十裏的靈壽。而秦軍的主將桓齮這時正十分輕鬆的坐在大帳中,並旦十分悠閑的喝著茶。
在現在的秦軍眾將中,桓齮和王剪的資曆最老,其餘如李信、楊端和、辛勝、王賁、蒙恬等人,都是他們的後進。而且自從秦王政親政之後,桓齮就一直是秦國最主要的主將,在秦王政十年,桓齮被封為將軍,隨後就屢次率軍出征,戰功卓著。
秦王政十一年,桓齮與王翦、楊端和率秦軍攻鄴,取趙九城,桓齮再取安陽。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也達到個人軍事生涯的頂峰。但就在這時,李牧出現在桓齮的麵前,令桓齮吃到了生平的第一場重大的慘敗。
這一次桓齮再度率領秦軍和李牧在番吾對持,桓齮當然想在戰場上擊敗李牧,一報上一次敗戰之仇。不過桓齮精通兵法,久經戰陣,當然不會被複仇情緒衝昏自己的頭腦,而且經過了上一次的慘敗,也讓桓齮不敢小視李牧,因此這次桓齮也格外小心,盡管李牧處處示弱,但桓齮也不敢冒然進攻番吾。
當然桓齮心裏也十分清楚,這一次秦國是分兵兩路進攻趙國,現在趙軍的主力都集中在番吾一線,而在漳水一線的兵力單薄,急於求戰的應該是李牧而不是自己,因此隻要自己沉住氣,李牧遲早都會忍不住,殺出固堅的營寨,向自己進攻。而且自己在這裏拖住李牧,等楊端和那一邊取得成果,李牧也就非撤軍不可,那樣自己就可以率軍追擊,打敗李牧, 也就能夠報上次的戰敗之仇。
甴其是在前天,桓齮收了從秦國囯內發來的消息,知道國內己經給楊端和增兵十萬,這樣一來,趙國的漳水防線就岌岌可危了,秦國的兵鋒就可以危逼邯鄲,而且這樣一來李牧在番吾恐怕也就在穩不住,要麽撤軍, 要麽出兵和自己決戰。因此桓齮一麵在大營中穩守,一麵也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趙軍的消息,看李牧什麽時候撤退。同時也在盤算,一但李牧撤退,自已是去追擊李牧,還是進取番吾。
而就在這個時候,桓齮也終於收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消息,趙軍從番吾撤退了。於是桓齮也立刻下令,招集眾將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