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舒伯特奏鳴曲
最後一個音節落下,沈奕微微低頭抿唇恢複冷靜的思緒。
海頓的曲子彈起來實在令人感到身心愉悅,她需要冷靜一下,以免把這一首曲子的感情帶到下一首裏去。
考官們對於沈奕短暫的恢複也沒有說什麽,各自低著頭填寫表格,偶爾還要低聲交談幾句。
沈奕放空了一會兒思緒,確認自己徹底平複下來了才道:“第二首,舒伯特《a小調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D845》第四樂章。”
話音落,沈奕的手指就已經落了下去。
《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作於1825年,完成後獻給魯道夫大公。
舒伯特是世界音樂史上公認的浪漫派音樂的奠基人之一。因為創作了600多首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而被稱為“歌曲之王”,也正是因為有此光環的籠罩,他的鋼琴奏鳴曲在當時並沒有收到人們的重視。但其實,鋼琴奏鳴曲在舒伯特的音樂創作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從1815年到1828年去世之前的13年中,他一直在堅持鋼琴奏鳴曲的創作。
而這一首《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作為其生前出版的第一首鋼琴奏鳴曲,其不僅表達了作曲家內心複雜的情感變化和對理想的完美追求,更通過繼承、創新的方式將作曲技法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發展奠定了方向,將貝多芬創作當中的主要特點予以繼承與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特色,在旋律的歌唱性、內容上的戲劇性、情感上的悲情性等方麵都賦予該曲截然不同的藝術傾向。
這首曲子不僅成為當時舒伯特音樂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標誌著舒伯特創作逐漸從開始的模仿逐漸形成個人音樂語言特點風格的塑造時期,使該曲成為舒伯特作品當中較為重要的作品之一。
而沈奕今天要演奏的第四章節,其實就是就是整首曲子的最後一章。很大程度上,第二、第三樂章的情感與轉變要比結尾總結的第四樂章更為豐富,但因其巧妙的曲調安排,反複手法下凸顯的極度不安情緒,有趣的歌唱性特征與左右手的八度重奏還是深深的吸引了沈奕。
而說到這裏,就忍不住要提一句當時的創作背景。
舒伯特的人生並沒有海頓來得樂觀積極無憂無慮,相反,在他所處的時代,奧地利王室在恢複了國家統治地位後,不僅對國家進行極端控製,而且在人身及言論自由上也不斷進行壓迫,使廣大知識分子無法產生變革的信念和理想,隻能通過自己的夢境與幻想來尋求慰藉,因此,這種黑暗、毫無生機的生存環境使得舒伯特的音樂傾向性地出現了消極的情緒與狀態。
甚至曾有人因此將《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比喻成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當中的悲愴奏鳴曲。
但這樣的比喻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為在這首鋼琴奏鳴曲當中,舒伯特更多的展現出音樂本體的內涵特點,而不僅僅隻是在情緒上體現出悲愴的特色,深究其背後,這其實也是舒伯特對命運的反思與抗爭,所以這首鋼琴奏鳴曲不僅表現出對現實的超越與升華,更體現出舒伯特對理想的追求與堅持。
所以,這首曲子的難度可能要比前一首海頓的曲子要低一些,但其情感有表達的豐富程度確是前一首曲子遠遠不及的,這也是沈奕彈奏這首曲子,需要重點注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