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幸福的味道
九月末,秋意漸濃,江城周邊的農村已是一片金燦燦的世界。滿山遍野都是正在收割的和待收割的稻穀。
山坡上的莊稼綠樹,被青青田坎分隔開來的金黃稻田,猶如被上帝打翻了的調色板落入人間,這時候的七色農村,一片壯麗輝煌。
小路上,時見稻田裏辛苦收割糧食的農民,玉米地中堆積出來的柴火垛,競形成了各種有趣的圖案。
這時候的農村,如一首首抒情的牧歌,悠揚地吟唱在山間地頭,讓人迷醉在秋景如畫的稻田裏。
李忠信喜歡看秋收,喜歡看到人們收獲時候的喜悅,重生一年多的時間,他還是頭一次在農村的地裏看秋收。
李忠信靜靜的佇立在竹板屯和福隆村中間的土地上,遠處連片的金色田野,打破了之前到處是拆遷建設的淩亂格調。
幾隻啁啾的麻雀,吵醒了靜謐。
遠處的山,披著霧氣,在那裏證明著什麽,近處的柴草垛,似乎讓人看到些溫暖。
這大路與小路的交匯處,十分熱鬧,襯托出遠處的鄉村的寧靜。
到處都收糧食的農民,每個人的臉上更是洋溢出來一種幸福的味道。
看到農民伯伯臉上露出的喜悅和幸福感,李忠信油然而生出來一種幸福,臉上也是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最近一段時間,李忠信也是和董國忠梁國富聊天的時候,才搞清楚了最近幾年糧食產量開始大幅度增長的緣由。
梁國富和董國忠對李忠信講,之前農民在生產隊時,生產小隊一天的工夫常年是二三毛錢,最少的幾個年份一個工值是八分。
六十年代初,農民勞動的積極性不高,糧食都歸為集體所有,基本上吃不飽,工值低,換取到的物品就少,家裏人再多一些,自然糧食不夠分。
最為重要的是,那個年代,農民除了過年,平時幾乎看不到什麽有油水的東西,家裏麵的勞力如果吃飽飯,那麽,其他人基本上就都要挨餓了。
不光是工值低,而且他們還要負擔起來一些大型的水利設施建設和一些其他建設的搬運工作,這些都是無償的,就好像是古代時候出徭役一般。
這個時候,他們幹活的積極性十分低下,甚至每天就是混日子,能夠混一天就是一天。
七十年代農民則處於半饑半飽的狀態,糧食因為有了一些化肥和農藥,逐漸開始增收,一大部分農民能夠吃上飽飯了。
董國忠和梁國富告訴李忠信,當時農民在生產隊勞動,每年生產出來的小麥和糧食有三分之二交給了國家,還都是把最好的交給了國家。
當時如果隻交一半的話,農民全年就可以吃上白麵饅頭的。
但當時農民和集體的覺悟高,覺得隻要是為了國家建設而作出的貢獻,心裏都覺得踏實,有意義!!不後悔!!
沒有人民戰士保衛國家,沒有工人兄弟生產出來所用的機器,國家是不會發展起來的。
正是有了農民這樣無私的奉獻,正是有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這才有了中國的今天。
靠天吃飯的農民苦,如果風調雨順的年景還好,一遇到災年或者是糧食大幅減產,那麽,最苦的就是地裏刨食的農民了。
而到了改革開放土地開始承包後,農民有了積極性,糧食才這有了大幅的提高,特別是前兩年時間國家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開始自主生產化肥農藥了,農民能夠在種地的時候,能夠買得起這些生產資料,能夠買到這些生產資料。
生產隊時畝產幾十市斤,承包後,每畝立刻增產近十倍。
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改革,這次土地改革,將土地產權分為所有權和經營權。
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經營權則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戶均分包給農戶自主經營,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承包合同履行的監督,公共設施的統一安排、使用和調度,土地調整和分配,從而形成了一套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推行,糾正了長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經營方式過分單調的弊端,使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由單純的勞動者變成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從而大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較好地發揮了勞動和土地的潛力。
為保障農民的土地經營權,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農民有了自由與積極性,糧食產量開始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李忠信剛剛重生的時候,是八二年的時候,當時雖然李忠信家是城市戶口,每個人都有供應的口糧,但是,大多數的人家還沒有完全達到溫飽。
八二年年末的時候,黑省這邊才開始正式推出並開始實施土地承包的製度。
八三年的年景很好,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高了很多,再加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實施,家裏麵都開始花錢購買起來化肥和農藥,眼見著收成會大幅度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
如果不出現太大意外的話,八三年的糧食將會大豐收,全國人民都會吃上飽飯了。
看了一會兒秋收,感受了一些秋收的喜悅,李忠信慢慢踱下小土坡,向忠信公司的總部那邊走了過去。
前一段時間,喜訊頻傳,忠信三井投資興建的大型水泥廠的合同正式簽署完畢,三菱礦業公司的大量人員,已經帶著大型的工程機械進入了江城,在江城東部開始基礎設施的建設。
他和楊華說完成立忠信建築公司的事情以後,楊華的速度很快,在前幾天的時候,忠信建築公司就已經開始正式承建小工程,人員也達到了三百人的數量。
八三年的這個時候,江城最大的第一建築公司的員工人數也就是一百多人,而楊華逐漸成的忠信建築公司,在人員上,一下子就超越了江城最大的建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