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神一樣的思路
楚風一口氣提不上來,正想開口說話,石青桐一張帕子捂到他臉上擦起臉來。她動作看似粗魯到要把他臉皮都擦下一層,實則下手就變輕柔了。
好吧!小姑娘頭一回幫他抹臉,學習賢妻之道,楚風決定不生氣了!連著抹了三回,總算把楚風的如玉容顏給還原了。
今晚楚風回來的時辰有些早,這會子才酉時初。石青桐幫他抹了臉,揮手讓下人退出去。自己動手幫他按起腰背來。
“你娘想收養那個女嬰,我同意了。你沒意見吧?”
楚風早猜到周氏的念頭了,這些日子他累得像條狗,也沒空理會這件事。聽到石青桐提起,說道“我日後注定不能時常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收養個妹妹也好!現在雖然忙,但等忙過一段時間一切都按部就班後,就會空閑下來。娘親不免寂寞!有個小娃娃在身邊熱鬧些。”
石青桐原本也是這個意思,說道“你沒意見就行,我怕你到時候擔心要出一大筆嫁妝,心疼!”
楚風失笑道“這世上最不能缺的就是錢財,但賺不完的也是錢財。我還不至於心疼些許嫁妝!隻要不是白眼狼就行,隻怕養大了反骨,傷二老的心。”
“有期許就會有失望,世事本就是有好有壞的!親生的都可能反骨,更何況是收養的?不愛就不受傷唄!”
楚風一怔!小姑娘這不會是有感而發吧?這可不好,沒準她怕傷心不愛自己怎麽辦?說道“真心換真心,自己不付出真心,單是想別人給真心是不行的!”
石青桐挑眉道“可你不是怕傷心失望嗎?”
“因為對象是你,哪怕有可能傷心失望,我也願意賭的。”
石青桐愣不防給他塞了一把糖,久久回不過神來,怎麽轉到自己身上來了?不過心裏甜滋滋的,想起楚思姐妹的婚事來,說道“我們定親的同時,楚思和楚雅也定親了,你知道嗎?”
這事楚風還真不知道,他把定親的事交給了楚國公夫婦,自己也做了甩手掌櫃。不過聘金什麽的他還是知道的,不知道的隻有石青桐。開口道“定的是那家?”
楚風記得前世楚思確實是這個時候定的親,定的是楊閣老家的嫡長孫楊玨庭。婚後還挺恩愛的,楊閣老家是書香世家,家教極好!楊玨庭和他年紀差不多大,是個溫文爾雅的翩翩美少年。
但楚雅今年才十二歲,兩年後才定的親,嫁的是定軍候家的嫡次子蕭子都,此人品性不好,風流好色!趙氏因錯嫁了楚雅給她,悔到腸子都清了,為此自責抑鬱長年抱病在床!怎麽提前了?
他原本想著等相看時,再提醒趙氏查一查這蕭子都為人的,沒想到居然定親了。疑詫地道“二妹今年才十二這還是虛歲,怎麽定親定得這麽急?可是有什麽緣故?”
石青桐撇嘴道“我怎麽知道?我又不愛八卦。”
她豈止不愛八卦,直情是一點好奇心都沒有!楚風對她這個優點佩服之極!
“不過蕭子都在禁軍裏頭名聲不錯!實際不怎麽好。我也是和他們混熟了,私底下聽他們說的,氣量窄還風流成性。隻是這也是道聽途說,為免冤枉好人,我叫龍二查了。”
楚風聽到她叫龍二查了,心中鬆了一口氣!否則他還得找時間給趙氏提醒。
說了一會話,晚膳時間便到了。周氏讓人請他們過去用膳。石青桐和楚風並肩進四院。
“伯父多久沒有回來了?”石青桐突然想到,有段時間沒看到楚賢了。
“四天前就回來了,早上出去挑人,然後安排人到莊子住了。今晚不知道回不回來。”楚答道。
石青桐汗了一下,不過她連楚風都沒碰到幾次麵,別說楚賢了。“莊子能放得下這麽多人?”
“陛下給的田地,原本就有好些荒廢的宅子。有些宅子叫人修葺簡單整頓一下,就可以住人了。要想住得舒服,慢慢收拾整理就是了。有些倒塌了的得推倒重建,田莊的房子也不難建,都是泥磚的。之前不是也有人借了莊子的房屋給我們用?可以先用著。”
聽到楚風有安排,石青桐就不操心了!他又不是刻薄之人,總會安排妥當的。
用完晚膳,周氏讓程媽媽拿了張帖子出來,對石青桐說道“三皇子妃派人送了張帖子來,說是請我參加賞花宴,我想著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石青桐和三皇子趙瓊隻有幾麵之緣,兩人說的話不超過五句。接過帖子看了看遞給楚風,說道“伯母的意思,是他們想給楚風安排相親?”她和楚風隻是定親,所以並沒有大肆宣揚,也就兩家人知道。
周氏和楚風被她神一樣的思路震住了!可真能想!不過如果楚風沒定親,有貴女看上他,請三皇子王妃出麵請趙氏是有可能的,就算趙氏現在行動不便,人家也不會想到周氏。
楚風悻悻地道“娘親的意思是,三王妃其實想請的是你。隻不過不好明請,你畢竟是龍衛!想著請了娘親,你自然放心不下,會一道去。”
“原來是這樣啊!我們過定禮的那天,沒有敲鑼打鼓嗎?要不然他們知道我定親了,應該就不會想我去了。”
得!敢情她全往相親上頭想了。楚風母子哭笑不得!
“人家是想和你交好!不過聽你這樣一說,我還真後悔沒請人敲鑼打鼓了。”楚風懊惱地道。
石青桐氣道“你為什麽不請人敲鑼打鼓?你這樣偷偷摸摸的幾個意思?怕給別人知道我定親了丟臉?”
楚風“……”
“定親不敲鑼打鼓的,娶親才敲鑼打鼓。”周氏掩嘴笑著道。
石青桐張口結舌,訕訕地道“這樣的啊!我以為一定要敲鑼打鼓,張燈結彩。就說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就給定下來了。”
“其實送定禮過來的時候,國公府那邊本來是想弄氣派一點的,好讓大家都看到。可是正好碰到梁王倒台,怕給牽連的人不少,京城中一片風聲鶴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