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基因狂徒> 第460 地球生命大滅絕與重生

第460 地球生命大滅絕與重生

  伽瑪射線擊毀了1/3的臭氧層,沒有了臭氧層的保護,陽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穿透大氣層,殺死了大量浮遊生物。


  就像上一次的太陽爆發一樣,浮遊生物的死亡破壞了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引起連鎖反應,饑荒開始四處蔓延。


  射線帶來的輻射還殺死了大量珊瑚,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躲藏其中的各類共生生物被迫離開,暴露在陌生環境中,或被捕食,或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滅絕。


  饑荒蔓延至全球,無論生物處於食物鏈頂端還是底端,都在饑餓中苦苦掙紮,為了活下去,掠食者們需要殺死同類才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更加劇了本就悲慘的物種生存環境。


  災難過後數十年,幸存者們並沒有等來轉機,更大的災難降臨了,被射線擊碎的氣體分子重新組合,形成一種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氣體,二氧化氮遮天蔽日,一方麵對生物的呼吸係統造成傷害,一方麵則遮住了50的陽光。


  地球失去了陽光的照射,氣溫開始迅速下降,此時的地球生物圈,卵生動物是主流,而卵的孵化和溫度有著直接的關係,驟降的環境溫度讓動物的卵無法在低溫中正常發育,生育率不足導致各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大幅下降。


  由於陽光照射量忽然下降,失去穩定能量來源的地球氣候變得很不穩定,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那些依靠海水溫度差和大氣環流驅動的洋流也跟著變得詭異莫名起來。


  地球如同一個練武之人走火入魔一般,洋流就像經脈,失控的內功攪碎了經脈,海水產生巨大波浪,攪得海洋動物不得安寧。


  直殼鸚鵡螺想去深海避難,但深海的水壓很大,高水壓將直殼鸚鵡螺不堅固的外殼壓碎,大海表層呆不住,深海去不得,無法適應版本變化的它們隻有死路一條。而它們的近親鸚鵡螺因為有著堅固的外殼,使它們能夠幸免於難。


  災難發生十年後,海洋水溫由原先的25攝氏度下降到10度,低溫缺少光照殺死了更多浮遊生物,這加速了食物鏈的崩潰,但食物需求量較少的小型動物卻不覺得饑餓,所以在饑荒中小型動物更容易生存。


  災難發生大約五百年後,地球上1/3的生物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還在饑餓中苦苦掙紮。


  由於缺少陽光照射,全球平均氣溫由22攝氏度下降至10度,導致大量海水結冰,淺海海洋動物再次失去了大量棲息地,冰川的蔓延速度快得難以想象,數年後,超過10的海水都凍結了。


  冰川消耗了大量海水,導致海平麵下降了約100米,原先的海洋有不少變為陸地。


  冰期事件越來越嚴重,海洋中出現了大量冰山,冰山就像失控的汽車,橫衝直撞,大量生物被它殺死。


  災難發生15萬年後,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下降至5攝氏度,超過一半的生物都在嚴寒中滅絕了……


  災難發生20萬年後,冰川時代終於過去,但地球的生命跡象幾乎全部消失,地球需數十萬數百萬年才能恢複以往的生機,原先生機勃勃的海洋變得死氣沉沉,但剩下的浮遊生物不斷繁衍,修複了食物鏈。


  楊平凡已經變成純粹的能量生物,因此這次定向的射線暴對他也產生了重創,他的意識被擊打得四分五裂,等他重新聚合起意識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0萬年,災難已經基本結束了。


  這場席卷全球的浩劫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造成56物種滅絕,直殼鸚鵡螺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發生了不良基因突變,體型縮小至2米。


  板足鱟在災難之後迅速取代直殼鸚鵡螺,成為頂級掠食者,在這場災難中還有一個獲益者——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星甲魚,它們的一支在災難之後則進化成最早長有頜部的脊椎動物:棘魚。


  地球進入了誌留紀時代。


  由於劇烈的造山運動,地球表麵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海洋麵積減小,大陸麵積擴大,氣候重新開始變得溫和。


  作為陸生高等植物的先驅,低等維管束植物開始出現並逐漸占領陸地,成為最早的陸生植物,它們的三支後代石鬆類、楔葉類和真蕨類開始大發展,到泥盆晚期,出現了許多這類植物構成的成片森林,自地球誕生以來,這個星球的大地第一次真正地披上了綠裝。


  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植物的成功登陸,使荒漠的大陸變成綠洲,伴隨著陸生植物的發展,這樣一片適合生存的處女地,也迎來了首批陸生動物。


  海洋繁榮發展,各個海洋生物百花齊放,但是海洋空間是有限的,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不少失敗者被不斷驅逐還排擠,在求生本能下,它們隻能一退再退,最後被逼到水裏都呆不住了,於是隻能掙紮著往陸地退去。


  如同植物占領陸地一樣,這些失敗者在一次次衝擊中,通過自然選擇,逐漸讓自己的肌能發生改變,適應大陸的生存環境,從而誕生了第一次陸生動物,在誌留紀,它們的後代就是最早的昆蟲和蛛形類節肢動物,借助於幾乎無限的植物當食物,它們也開始大發展走向繁榮。


  而海洋中,脊椎動物無頜魚類進一步發展,得到大量繁榮並進化成為有頜魚類,為隨後魚類等高等脊椎動物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兔兔飛

  整個地球,生命在進化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脊椎動物憑借脊椎帶來的平衡和對運動神經的保護,在生存競爭中占盡優勢,得以飛越發展,成為本時空的統治者。


  魚類種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它們進化出了腮和成對的闊鰭狀的鰭狀肢,使其能夠在水麵上生活一個短時期,同時有能在陸地上的有限的運動能力,逐漸演變成兩棲類登上陸地,標誌著脊椎動物開始了脫離水體並最終征服陸地的演化曆程。


  此時的地球,後世的南美洲、非洲、印度以及南極洲形成岡瓦納大陸,其它陸地則分裂成一係列島嶼,分布在世界各地。


  一艘異星飛船從太陽係外飛進來,掠過地球的時候減速,釋放出一個探測器,懸浮在星球的衛星軌道上,盡管隻是一個探測器,但是體積仍然十分巨大,就像一個小月亮一樣東升西落,默默注視著地球上懵懂無知的生物們。


  但是,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大滅絕又即將重演了。


  大地忽然開始劇烈晃動,同時,大量高溫氣體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裂縫中噴出,這導致附近的海水開始沸騰,高溫殺死了大量生物,最可怕的是,這還隻是前奏,緊接著,300多億立方千米的岩漿噴湧而出。


  滾落的岩石很快就摧毀了附近所有的珊瑚礁和其他生物,岩漿不僅使海水溫度大幅升高,燙死了成千上萬的生物,還汙染了海水——岩漿中的有毒物質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使海水發生酸化,大量動物因無法呼吸和被腐蝕而死亡。


  海水中的汙染物擴散到了大氣中,其中大部分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全球氣溫迅速升高,達到30攝氏度,全球性的高溫讓海水失去了溫度差,洋流也停止了運動。


  在赤道地區,海水溫度有20攝氏度升到32攝氏度,這摧毀了更多的珊瑚,因為它們無法在高溫中生存。


  岩漿還在繼續噴發,由於陸地植物大量死亡,它們的枯枝敗葉被雨水衝進大海,成為海藻很好的養料,海藻的興盛消耗量大量氧氣,缺氧加快了動物的滅絕。


  天空中的水蒸氣與火山噴發出來的二氧化硫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雨。


  連續數萬年的酸雨的泛濫使植物的數量進一步減少,火山灰漂浮在大氣中,使陽光發生折射,地球無法獲得太陽能,在一段時間的高溫後,氣溫開始迅速下降。


  海水從32攝氏度跌到16攝氏度,淺海中的魚卵立刻全部死亡。


  地球陷入了嚴重的冰期中,地球開始了一百多萬年間的第一場降雪,大雪持續了數年,覆蓋了緯度大於45的所有地區,冰冷海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它們無法適應這種從高溫到低溫的快速變化,地球重新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楊平凡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火山噴發是物理力量,不是他這種能量生物能幹預的,不過令他好奇的是,那個龐大的探測器,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繼續繞著地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旋轉著,要不是能夠截獲它定期發射出去的定頻信號,楊平凡都以為它已經損壞了。


  災難在幾百萬年後終於被漫長的時間消磨,地球重新升溫,幸存的植物重新開始占據陸地表麵,占領大量因滅絕而空缺出來的生態位,植物們製造大量氧氣,消散有毒氣體,氣溫和氣候逐漸穩定下來,地球又出現了四季變化,逐漸恢複生機。


  但是在這場災難中,也有一項了不起的進化:出現了首次能在陸地行走的脊椎動物,它們利用自身優勢,成為所有四足脊椎動物的祖先,迅速代替節肢動物成為陸地霸主。


  地球進入了石炭紀。


  石炭紀的氣候溫暖濕潤,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隨著陸地麵積的擴大, 陸生植物從濱海地帶向大陸內部延伸,並得到空前發展,形成大規模的森林和沼澤。


  在森林中,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密的灌木,但蕨類植物的數量最為豐富。


  蕨類植物雖然低矮,但大量占據了森林的下層空間,緊簇擁擠,蒸蒸日上,由於缺少植食動物以及砍伐,加上氣候濕潤,很難產生大規模的森林火災,所以枯枝敗葉還沒來得及腐蝕成腐殖層和有機肥料,就被上一層覆蓋,一層層堆積,某些地方甚至堆出了2440米後的腐殖層。


  下層的腐殖層由於層層堆積所帶來的缺氧,避免了風化作用和細菌、微生物的破壞,在壓實作用和其它作用下緩慢地演變成泥炭。


  年複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層中得到保存,並又經曆了成煤作用後成為煤炭,甚至堆積成了幾十米的煤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