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基因狂徒> 第九十七章改天變地

第九十七章改天變地

  於是姚廣孝打算挑選一部分人留下來,一方麵照顧鄭和,一方麵等待大明後續派來的接應部隊。


  原以為願意留下來的人很少,沒想到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居然有接近一半的人主動要求留下來,一開始眾人還不理解,等到自願留下的將士們身邊出現一個個當地女子的時候,終於明白過來了,感情是打算在這裏成家了,特別是諸人還留意到其中一些女子小腹已經微微隆起,更是不忍棒打鴛鴦了。


  最終姚廣孝接過船隊的帥印,帶領船隊繼續前進。


  留下來的人不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再也見不到故土的人了。


  鄭和留在明洲,一方麵養病,一方麵則充當哈德遜部落的軍師,指導哈德遜進行封建化改革。


  將大明製度改良後搬過來,設立各種官職,各司其職;將部落法改成條文法刻在石碑上,以示透明,對歸降的部落一視同仁,以示公正;建立城池,發展核心勢力;以漢文為文字,廣開教育;以明工匠為核心,發展各種手工業;組織商隊,與遙遠的部落互通有無,宣揚威德……


  一係列改革,讓哈德遜部落完成從部落聯盟到封建王朝的躍進,隨後鄭和開始縱橫捭闔,數千年的權謀智慧,軍事謀略豈是本地土著部落可比的,二十年間明洲宣慰司便完成對明洲東海岸的統一,留守本地的一萬多明軍也完成與當地的融合,一個距離大明數萬裏之遙,卻保持著大明文化的屬國就此誕生。


  二十多年後,大明的大部隊再次達到這裏,再次抵達的大明船隊,驚訝地看見在海岸邊有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它叫鄭城,迎接他們的是一群膚色和他們一樣,說著著一口變形的大明官話,卻豎著大明軍旗的年輕人們。


  陳祖義遵從蘇羽的指示,在艦隊起航後才打開錦囊,發現裏麵是一幅繪製在白帛上的航海圖,這幅地圖是楊蘇二人根據記憶,繪製的從北美東海岸返

  回東亞的最佳航線圖。


  有了這幅航海圖,艦隊中在陳祖義的領航下,大半年後越過南美洲與南極洲之間的海峽,在楊平凡的基準時空,它叫德雷克海峽,不過在這個時空,後世的人們都把它稱為陳祖義海峽。


  船隊重新進入太平洋,開始一路向北,跨過茫茫的南太平洋,抵達新西蘭的北島,和吃人的毛利人發生一場不大不小的衝突,陳祖義“補充”物資後迅速離開,繼續向北,心中卻把這地方記了下來。


  船隊經過了澳大利亞東海岸,越過南太平洋諸島,終於重新到達南洋,回到了舊港宣慰司那裏。


  陳祖義按照蘇羽的吩咐,沒有跟隨主力返回大明,而是在留在了舊港。


  船隊的環球航行,給大明上下各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天圓地方是錯的,天地是圓的,由此在大明思想界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年輕的儒生們紛紛懷疑起自己學的知識,儒家在知識屆的絕對統治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動搖。


  返回的船隊不足出發時的三分之一,但帶回的利潤卻超過了百倍,除了獻給皇帝陛下的珍寶外,哪怕是最普通的下層船員,海外一行獲得的利益也夠他在老家買上百畝水澆地,蓋一處房子,娶一房媳婦。


  這樣一本萬利的生意很快吸引了東南沿海的大地主們的注意力,他們的祖父輩因為當年支持張士誠,導致朱元璋對他們課以重稅,哪怕到了永樂年間也沒有要改的意思。


  現在他們突然發現,死守著自己那幾百幾千畝地,一年收幾萬擔糧食是多麽的愚蠢,於是一些頭腦活絡的開始自己組建船隊,向海外擴展。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快得到豐厚的回報,進而產生了示範效應,大量的地主開始向商人轉變,進而帶動平民搭船出海去尋找一夜翻身的機會。


  大量農民出海致富,導致大量土地拋荒,朝中有人意識到這點,正準備寫奏折


  厲行海禁的時候,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大明朝廷的看法,從占城、暹羅等地運回來的大米,一鬥的成本不足一文錢,僅僅一支糧船,運回來的糧食便足以抵消整個江南一年的糧賦,封建王朝性命攸關的糧食問題得到解決,於是所有反對聲音都消失了。


  舊港宣慰司施家父女,因為蘇羽畫的裂土封王的大餅,一方麵不斷勾引大明大陸子民到舊港拓荒,一方麵對本地土著采取趕盡殺絕的行動,侵占它們的土地。


  重壓之下必有反抗,忍無可忍的南洋土著和拓荒的大明子民矛盾達到頂點,終於爆發了一場大戰,施家父女抵擋不過,向大明求援,明艦隊抵達後迅速平定這場戰爭,查明緣由,朝中有人對施家父女勾引大明子民外逃早就心存不滿,此時趁機彈劾,施家父女竹籃打水一場空,別說藩王,連宣慰使的位子都不保了。


  施家被罷黜,宣慰使的位子就空出來,怎麽選宣慰使就成了朝廷頭疼的問題,姚廣孝趁機上書永樂皇帝,大量天朝子民移居海外,已成定居,無法再回遷,不如直接在海外設立州府,納入大明疆域之內,歸天子所管。


  此時大明朝野的儒生,正如蘇羽所說,正是經過宋元海外貿易思想洗禮的新一代,思想沒有僵化,眼看有利可圖,紛紛複議,於是廢舊港宣慰司,改設舊港行省,朝廷委派流官統治,大明的第一塊海外領土誕生了。


  因為海外擴張的需求,造船業迅速興起,進而帶動了其他手工業的發展,一係列連鎖反應,導致大明的自然經濟結構開始瓦解。


  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大手工業場開始興起,由沿海到內陸,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大明開始走向工業化之路。


  因為朱元璋廢除了丞相製度,改為內閣製度,在以後的時間裏,新儒生出身的官員們逐漸將內閣變成實權機構,皇帝則逐漸被架空,漸漸達到了宋那種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況。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