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基因狂徒> 第六十三章海盜之王

第六十三章海盜之王

  兵部尚書項忠見狀便要處分檔案官,在旁的劉大夏說道:“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千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無哉!“


  所謂“亦當煆之以拔其根”,就是應該燒掉,以斷絕皇帝的這種下西洋的想法。當時,成化帝想要效仿明成祖朱棣,所以就讓兵部找資料,做準備下西洋的準備。然而,劉大夏認為下西洋耗資無數,於國無益,所以就“毀掉”了這些資料。


  此外嘉靖二十年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的陸樹聲所撰寫的筆記《長水日抄》中也記載了類似內容,看看同一個朝代的不同官員竟敢直指下西洋為“敝政”,就是因為沒有撈到一分錢的好處,反而因為撒幣行為把自己給掏空了。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行動缺乏明確而切實的戰略目標選擇與實際利益考量。


  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與四處饋贈,“悉以品級賜齎,雖加厚不為過”,其實就是明成祖的帝王虛榮心態與好大喜功個性,帶來的後果就是耗資巨大,勞民傷財,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來少,並未給明朝帶來足夠實際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資浪費,導致後來國庫空虛。


  厚往薄來,說到底就是王道外交,別說維護國家現實利益功效有限,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在掏空大明的國力,自殘自廢武功。


  這種做法,不僅僅明顯缺乏現實利益考慮,還是對戰略環境的誤判,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明朝,主要威脅並非來自海上,而是來自北麵的北元與西麵的帖木兒帝國。


  “這麽說來,鄭和下西洋豈非一無是處?”


  楊平凡聽了蘇羽的一番剖析,再看向正在觥籌交錯的船隊三巨頭,眼神裏全是撒幣童子的意味。


  “按照現代國際關係學的觀點,可以這麽說。但現在

  我們兩個人來到這裏了,那就不一樣了。”


  蘇羽說罷,陰惻惻地笑起來了,那笑容讓楊平凡想到了狼婆婆,感覺都起雞皮疙瘩了。


  席間有一個華人僑領低聲向鄭和耳語,楊平凡認得是施進卿,之前隨同渤泥國王晉見鄭和,司儀介紹過。


  鄭和讓施進卿退下,宴會散了之後將楊蘇二人、姚廣孝、王景弘一起請到後艙,說了施進卿來匯報的事。


  原來是盤踞在南洋的海盜陳祖義,準備詐降,趁機突襲船隊,鄭和問各位有什麽計策。


  諸位高層議論紛紛,統一的觀點就是將計就計,布置好埋伏,把陳祖義引誘進來,一網打盡,鄭和和姚廣孝都是參與過靖難之役的狠角色,王景弘也是武官,他們出的主意無懈可擊,楊平凡不懂內情,隻能煞有介事的點頭,卻被蘇羽狠狠踩了一腳,回頭一看她正在給自己狂使眼色,手指在他掌心劃了幾個字。


  “咳咳,諸位的計策非常不錯,隻是這樣難免會造成大量殺孽,本將(楊平凡對外自稱是媽祖坐下的千裏眼順風耳大將,故自稱本將)倒有一計,可以兵不血刃,讓陳祖義負荊前來請罪。”


  此話一出,舉座皆驚,紛紛詢問仙人準備怎麽做,楊平凡卻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隻說天機不可泄露,讓他們靜候佳音便是。


  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明洪武年間,全家逃到南洋入海為盜。盤踞馬六甲十幾年,成為世界曆史上有記載的最大海盜集團頭目,沒有之一,因為他勢力最鼎盛時期手下海盜超過萬人,擁有戰船近百艘,後世什麽索馬裏海盜加勒比海盜在他麵前提鞋都不配,當之無愧的海盜之王。


  後來他跑去國王麻那者巫裏手下當上了大將,國王死後,他依靠手下強悍的武力,自立為王,成為了渤林邦國(不是渤泥)的國王。


  陳祖義的海盜大軍活動在日本、中國台灣


  、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隻,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城鎮,據《瀛涯勝覽舊港記》記載,陳祖義為人“甚是豪橫,凡有經過客人船隻,轍便劫奪財物”,為此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其納貢。


  他也到永樂皇帝那裏進貢,但卻是空船出發,一路搶,搶到什麽送什麽,回國的時候也不落空,最讓永樂皇帝受不了的是,他不但搶西洋諸小國的船,連明朝的使船也搶。


  明太祖曾懸賞50萬兩白銀捉拿他,永樂年間,賞金更是高達750萬兩,這使陳祖義同時成為有史以來懸賞金最高的通緝犯,不過這各數據可不太可靠,畢竟當時明朝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也才1100萬兩。


  很多曆史學家認為,朱元璋時期閉關鎖國,很大因素就是因為海盜過於猖獗。那麽,按照這個邏輯,陳祖義的海盜活動導致明朝的海禁,而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後,從這個意義上說,陳祖義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事實上不自覺的充當了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關鍵人物。


  曆史上的陳祖義,在明永樂五年的時候,鄭和派人招撫陳祖義。陳祖義卻認定鄭和浩浩蕩蕩的船隊“有寶物”在船上,於是在舊港(即現印度尼西亞的巨港,原名三佛齊。元末明初,有許多中國人來此定居)準備投降鄭和。


  他派人向鄭和表示他想投誠,其實陳祖義是想詐降,然後一舉搶奪鄭和的船隊。雖說陳祖義的人數和船隻數量都不及鄭和,但他鼓動部下說:“明朝的船隊雖眾,但操船者初涉遠洋,大多為河塘之師;明朝的船雖大,但行動遲緩,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師雖強,但多年未戰,驕兵,且以馬步兵為主。”


  一句話,陳祖義根本瞧不起鄭和:太監算什麽東西呀,而且這個太監還是靠陸戰出名的,咱們兄弟可是職業海盜出身,打一班旱鴨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