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驚悚網吧>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梆子鬼戲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梆子鬼戲

  縣城郊外地洞老窖子裏,薑麗趁著月色挖出了白天掩埋的那個葫蘆,隨後匆匆的離開了,但她卻沒有回到住處,左手提著葫蘆,右又打起一盞燈籠,最後尋到了老街區的戲台子之位,在來此之前,我們便已經問了好幾個當地老人,打聽清楚了,許多年前梆子戲風靡大江南北,正好也傳到了清河縣一帶,由梆子戲曲而來的便是各種民風民俗,正因如此,跳大神也是從那個時代才興起的一項封建迷信活動。


  在當時,梆子戲和跳大神最主要的活動場所便是這老街區的戲台班子了,這戲台自六十年代便已搭起,曾經舉行過許多慶典儀式民俗祭祀,後因十年文革抓四舊而被迫廢除,好在不少老一輩居民極力保全這戲台子,不然留到今天也隻剩一堆廢柴了。


  戲台子由兩層粗壯的木樁子搭成,下麵鋪了一層厚厚的鐵板,木樁子立在後麵形成一個倒三角的形狀,又以數塊青石壓底,以增強戲台子的穩定性,還聽說清河縣以前發生過一次地震,縣城內所有的房屋幾乎都倒塌了,唯獨這戲台子穩若磐石,實在令人驚奇,如今這看似不起眼的唱戲台子,已經成為清河縣一道不可替代的古老風景。


  薑麗說今晚要請我看戲,我心中自然是有些忐忑的,戲台子在九十年代便已宣布徹底廢除,無人再用,當地政府除了每一年的例行維修,讓它不至於因年久失修倒塌外便也沒在接管了,一般來講,作為常用祭祀之地乃是靈媒所在,譬如老北京的天壇,故宮等眾人周知的文物建築。


  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戲台子外麵,遲遲不敢進去,直到看見遠處一盞燈籠向我走進,我才定住了心神,上前道:“怎麽樣?”


  這燈籠是她從一家老人手裏借來的,既然是來看戲那麽打手電肯定不合適,但黑燈瞎火沒個亮子又不方便,這才想到了燈籠。在燈籠微光之下,薑麗的麵孔顯得深邃詭異,她甩了甩手中的葫蘆,“一切都準備妥當,待會兒你不要出聲,安靜的看著就行了。”


  她把燈籠遞給我,獨自一人走了進去,我搖搖頭也隻好跟隨而上。站到戲台子下麵,才知這戲台子原來是如此的高大,尤其是那幾根支撐台麵的樹樁子,簡直堪比擎天柱了,也不知當年修建這戲台子的人是從哪裏找來這麽大的樹木。


  原本在戲台子下麵有一塊空地,是用來安放椅子桌子等供諸位前來觀看的看客落座的,但荒廢許久,空地之上除了雜草和破舊的青磚石瓦,便什麽也找不到了。


  我找了一處稍微幹淨的石頭,用袖子擦了上麵的灰塵就一屁股落了下去,薑麗卻走上戲台子的階梯一路繞到了後台,隔了好一會兒才又出來從我手中奪過燈籠,掛在了戲台正中央。


  隨後,她便拍拍手,也坐到了我旁邊。


  四周安靜得要命,整個戲台子在黑暗之中如同一頭沉睡的巨獸,讓人不寒而栗。夜晚冷風很急,坐了沒一會兒我就有點坐不住了,薑麗豎起一根手指放在嘴邊,噓聲道:“稍安勿躁,待會兒好戲就要開演了。”


  我挪了挪屁股,轉頭一看便見不遠處坐著一個老太太,那老太太尖嘴猴腮,頭上還纏著一塊白色的布,身穿黑衣黑褲,如同一尊石雕一樣坐在原地一動不動。我驚出了一身冷汗,“這,這是鬼魂?”


  薑麗無所謂的道:“什麽鬼魂?我怎麽沒看見?”我頓時皺起眉頭,“就在不遠處坐著呢?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老太太,我都看見了,你怎麽可能看不見?”


  然而,等我再次望過去的時候,剛才老太太出現的地方卻空無一物,哪裏有什麽鬼魂,連個鬼影子都沒有,薑麗聳了聳肩,“你肯定是太緊張看錯了,而且就算這附近真的有鬼魂那又怎麽樣?你又不是沒見過鬼。”


  我張了張嘴,隻得沉默下來,警惕著四周不敢讓自己有絲毫的放鬆。從剛才她說話的方式可以看出來,她不是故意嚇唬我,而是真的看不見,但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剛才那短短的幾秒鍾絕不可能看錯,現在想來,當年廢除這個戲台子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也不知幹坐了多久,夜色越來越深,正當我困意襲來,眼皮子忍不住打架的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道尖細的唱腔,這唱腔悠遠婉轉,力道十足,但落入耳中,卻又有種說不出來的詭譎。


  隨著唱腔落下,便起了一陣敲鑼打鼓之聲,但我的睡意不但沒有退去,反而是越加劇烈,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台上有一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影在不斷晃動,其音隨形,健步如飛,“道德三皇五帝啊!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鬧了個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哇……”


  聽這一段戲音,渾厚激昂,慷慨有力,我聽得出來,這是梆子戲中最火的一曲《大話劉羅鍋》,兒時我爺爺也喜歡聽這東西,閑來沒事就喜歡放,可我那時太小,覺得咿咿呀呀唱的非常難聽,可現在長大了再聽一遍,頓時覺得心情也隨詞調而起伏跌宕,難以平靜。


  我的腦袋很沉,可意識卻非常清晰,要不然我也不會分辨得出這是什麽戲曲,什麽調子了,可我若想要睜開雙眼看個透徹,卻是無論如何都辦不到的。


  但我知道,現在台麵上在唱戲的絕對不是正常戲班子,梆子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最早起源於山東一帶,古代的腔調與近現代的腔調有非常大的區別,我雖不喜好這一口,但小時候受到爺爺熏陶,自是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爺爺的《劉羅鍋》有兩套,一套就是現代唱腔,而另一套便是古代唱腔,古代的嗓音渾厚,唱起來宛如大鼓大鑼齊齊敲打,聲勢浩大,而近現代人的嗓子比不上古代那麽豪邁,卻有種細膩婉轉在內,就算少了鼓鑼聽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單現在聽到的這種唱音,我敢肯定就是古代的唱法,換言之在我麵前舞動的根本不是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