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頂級專家
嶽誌成一聽這話,就知道對方肯定有備而來。但他非常自信,這件秘色葵口盤他反複確認過,肯定是真品。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說話的人,見他穿著洗得發白的中山裝,身材瘦小,戴個眼鏡,頭發花白,很不起眼的模樣,沒把人放在眼裏,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說道:“請講。”
那人拱了拱手,說道:“據我所知,所謂秘色瓷‘無中生水’的奇景,是因為釉色和造型的雙重原因。大家請看,盤底由外側向內側凹,形成了一個微小的弧麵,在光線的照射下產生折射,才會出現‘無中生水’之景。所以,原理其實不複雜,複製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並不能作為真品的佐證。”
這番話有理有據,在場很多人不由得露出讚同的神色。
嶽誌成臉色一緊,他沒有想到對方居然這麽了解秘色瓷。據他所知,目前,全世界都沒有一件秘色瓷流傳,怎麽會有人已經深入研究到這種地步?除非……他瞳孔一縮,臉色漸漸變得陰沉。
在成功拋出一枚炸彈後,那人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這個秘色葵口盤的釉色也很奇怪。當然,這個釉色無疑是美的,仿佛青山翠色之精華凝結在此盤中。但釉色太透亮了,以晚唐和五代十國的技術,很難提純到這個程度。不知有沒有平時愛好瓷器的朋友?這個時期的瓷器,哪怕是禦窯出品,仍舊難免有些雜質,這是時代局限問題,做不到像這件秘色葵口盤一般完美。不知專家可還有別的理由?”
旁邊有人說道:“你的角度未免太新奇了,燒得好也是錯嘍?都說了是秘製了,古人的技術早就失傳了,同時代別的瓷器燒不出來,不代表秘色瓷不行。不然,它怎麽能成為禦用瓷器,受人追捧上千年呢?”
“說得對啊。”人群中有人附和,“要是跟別的瓷器一樣,那還叫哪門子的秘色瓷?不如就叫青瓷得了。”
見有人替自己反駁對方,嶽誌成臉上露出微笑,安撫地說:“大家稍安勿躁。這位朋友提的這兩點很好,但有些外行了。‘無中生水’是秘色瓷所獨有的特點,光這一點便沒有人能作假。因為迄今為止,除了這件秘色葵口盤之外,並無別的秘色瓷傳世或出土,就算有人想要仿造也無從下手。”
嶽誌成掃了一圈圍觀人的臉色,見他們臉上都是認同,心裏不禁得意了幾分,繼續說道:“至於釉色為何能做到這般純淨,是因為秘色瓷獨有的釉料配方、提純方式、施釉方式和燒造技術。瓷器不直接接觸爐火,而是先將瓷胎裝入一個瓷質的匣體中,一器一匣,並用釉水密封匣體的縫隙,完全隔絕空氣,再通過精準控製爐溫來控製釉色……”
沈明月在一旁聽著,說道:“別說
,這個專家還挺有兩把刷子的,理由也讓人信服。不過,他說人外行這話,我有點忍不住想笑。”
顏宜修在背後偷偷抓著她的手,十指緊扣,臉上露出笑意,“繼續看好戲,後麵還有更好笑的。”
“我等著。”沈明月露出興味盎然的表情。
沈明月不知道,忍不住想笑的並不隻是他一個,還有人忍笑忍得辛苦。而且,他也決定不再忍了,大聲說道:“丘爺爺,你還是先介紹一下自己吧,不然你說了這麽多話都白瞎了。”
這話一出,大家都順著年輕人的目光看向台上,難道這個貌不驚人的老頭還有什麽身份不成?
丘侃擺了擺手,說道:“沒什麽好介紹的,我就是聽說這裏有秘色瓷現世,才想來一窺究竟的。”隨即,他搖了搖頭,“但現在有些失望。”說著就要從人群中心退出來。
“他什麽意思?”
“這老頭什麽來曆?”
“他的意思是說秘色瓷是假的?”
“……”
如同一滴水落入滾油裏,現場的聲音突然嘈雜起來,都在猜測他是什麽人,他的話值得相信嗎?
年輕人聽著周圍人說的話不好聽,“不過就是個普通的老頭,說的話不足為信”“沒聽專家都說是真的嗎?他還能比專家厲害不成……”這些話入耳,他有些不服,跑上前大聲說道:“邱爺爺是故宮研究員,古器物部主任,華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國內研究越窯青瓷方麵的頂級專家。邱爺爺說失望,這肯定是贗品無疑。”
所有人都震驚了,這麽一個貌不驚人的老頭,居然是故宮的專家?什麽時候專家跟菜市場買菜一樣,一抓一大把了?
邱侃止住年輕人的話,衝嶽誌成拱了拱手,“對不住,攪了各位的雅興。”說著,背著手就要走。
嶽誌成卻不肯就這樣讓他離開,如果他走了,不管自己說什麽,在場的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他是對的,因為他的身份在那裏放著。必須讓他親口承認這是真的才行。
“請留步。”嶽誌成上前兩步,說道:“邱先生,久仰大名,早就想去拜望,沒想到有幸在這裏遇見。”
邱侃禮貌地應道:“彼此彼此。”
簡單寒暄過後,嶽誌成立即說道:“您剛剛說失望的意思,是覺得這件秘色瓷有問題?但您應該清楚,沒有實物,根本不可能仿造出這樣附和文獻記載的秘色瓷。特別是像‘無中生水’這樣的奇景,如何憑空臆造呢?”
“並非憑空臆造。”邱侃背著手,不緊不慢地說:“‘無中生水’也並不是秘色瓷所獨有的。我剛剛已經說過了,隻要釉色和角度合適,青瓷也可以呈現出‘無中生水’的效果。故宮中有一明朝的青瓷碗,便有‘無中生水’之奇
。所以這個並不能成為鑒定的依據。”
嶽誌成麵色一緊,正要開口,就聽邱侃繼續說道:“而且,我剛剛掂過這件秘色瓷的重量,太輕了,我這輩子掂過無數瓷器,什麽時期什麽工藝什麽器型的瓷器該是什麽重量,我心裏一清二楚。這不是晚唐五代能做到的工藝。我這輩子癡迷青瓷,原本想著如果能親眼見到秘色瓷,此生便無憾了,但這次還是失望而歸,唉。”
老人搖著頭離開了會場,但他不知道他的話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