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淨賺400萬
兄妹三一有空就想辦法到老沈家討妮妮,帶人出去玩。
正嘮嗑,章容先說了句等會,聽得見話筒擱下的聲音,那頭的步伐走得很匆忙。
過了一會,聲音重新想起,章容先無奈的說,牛肉燒糊了。
“讓孩子們上食堂吃飯”
此話一出,蘇玉春覺得自己就是活脫脫的後媽。
“咱家閨女是運動員,得吃牛肉,否則身上沒勁,待會我再上市場買兩斤活蝦,晚上給兒子們整兩個菜,對腦子好。”
“當家的,辛苦你了。”
蘇玉春的內疚卻換來章容先更加體貼的回答。
“夫妻兩,誰跟誰啊。”
因為章容先是下班後才回家做的飯,再嘮嗑後去少年宮,去遊泳訓練的孩子們回來可就沒飯吃了,兩口子才戀戀不舍的掛下了電話。
也是巧,當隔天一早蘇玉春坐船去瓊州的時候,前麵一對依偎的璧人很熟悉。
女的四十多歲,雖然很富態,金戒指金項鏈沒少帶,可是眼角皺紋叢生,衣品也很土氣,看得出來年輕時候吃了不少苦。
男的就是被她丟到瓊州島自生自滅的姚青鬆,隻不過看人如今的打扮,似乎過得還挺滋潤。
兩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你儂我儂,就差沒當街啃上了。
蘇玉春戴著一頂遮陽帽和蛤蟆鏡,就坐在姚青鬆和那女人後兩個位置。
經過觀察,看姚青鬆對那女人的奉承和溫柔,還有那女人答應下了船之後給買金戒指的承諾來看,八成是攀上富婆。
她想得沒有錯,這個女人叫牛月清,本身是個文盲,但是卻挑了說好不好,說差不差的丈夫。
不差,是因為她男人下海經商,靠著做生意發家了。
不好,是因為發家後,男人嫌棄糟糠妻,已經到了兩看相厭的地步。
起初,牛月清以為有家的地方就是港灣,男人玩累了就會回來,發現還是家好,所以她盡心盡力的給男人把一兒一女撫養長大,知道男人在外麵偷吃也足了麵子,在家裏無論怎麽鬧,去了外頭隻說自家男人的好話。
然而,牛月清太晚發現,自個努力的方向全錯了。
死男人不僅不念她的好,反而在外頭發展出了二奶,三奶和四奶。
賤男人把她一塊帶到海南島談生意,是因為老家的三奶要生孩子了,怕她上門鬧。
論美貌,她已經人老珠黃回天乏術了。
論生兒育女,那些個賤貨也能生,也沒啥競爭力了。
更重要的是,牛月清心累啊,人生簡直沒有了方向,隻能可勁的花錢尋求心理上的安慰,也就是在頻繁的上一家迪斯科跳舞時遇到了姚青鬆。
姚青鬆這個人,陽光帥氣又幽默風趣,性格非常討喜,一口一聲‘牛姐’喊得她心花怒放,心態都年輕了好幾歲。
牛月清恍然大悟,為什麽她要跟好幾個女人去爭奪一個謝頂,滿嘴口臭不修邊幅還愛放屁的男人。
隻有二奶三奶,四奶才會因為錢去討好男人,那跟要飯沒區別。
她是大房,可以正大光明的花自家男人的錢。
而且,那些錢她不花,也是給別的女人花。
對姚青鬆產生想法後,牛月清就經常送姚青鬆禮物,帶他去吃飯。
幾乎沒費多少心思,兩個人就天雷勾地火的一塊了。
拿丈夫的錢去養男人,牛月清一點壓力都沒有。
一個年輕帥氣的男人成天哄著她,對自己百依百順,而且那方麵很行,比已經被榨幹,因為胖都看不見小丁丁的原配男人好多了。
牛月清現在在風景秀麗的瓊州島過得十分快活。
以前,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等待丈夫回家吃一頓飯,自從包了小奶狗之後,隻要丈夫一個月按時把三千塊的生活費打到存折上,死老頭站在一塊她都嫌礙眼。
姚青鬆也很滿意,瓊州沒有工廠,他還是因為能寫字在歌舞廳裏當經理。
瓊州工資低,一個月才40塊錢,因為炒房團,好點的房子一個月得繳200塊房租,物價奇高。
他現在反而不急著回首都,回去了也沒有用,還不如伺候好這個老女人,多從她身上刮錢,對方是個富婆,說不定還能資助他東山再起!
因為臭味相相投,兩個人如膠似漆如同熱戀。
蘇玉春起初還有打算詢問姚青鬆,知不知道姚詩琴的下落。
都說龍有九子,各有不同,這姐弟兩倒是挺相似,都想靠不勞而獲快速致富。
姚青鬆恨她,估摸著知道也不會說實話。
再說對方一向死要麵子活受罪,要被熟人看到跟四十多歲的女人黏糊在一塊,內心又該扭曲了,還是她自己查吧。
到了海口,蘇玉春坐班車直奔三亞,下車又直奔亞龍灣。
事前她跟誰都沒有打過招呼,到了建築工地一看卻很滿意。
徐貴國真給她長麵子,涉及建築的事幹得一點錯都挑不出。
“嫂子!”戴安全帽的徐貴國繞到前邊來。
三亞的海風吹得人黑,要不是借著白色的頭盔,蘇玉春還真不能在太陽下山後一眼把人瞧出來。
三亞不大,徐貴國早就走熟了,跟工人交代了一聲後騎著從二手市場淘來的摩托車,帶蘇玉春,喊上夏星上第一市場吃清補涼。
夏星揣著一份報告來了。
他們在大東海以1200每平方米買的兩棟樓,一個星期就漲到了1600每平方,而到現在已經每平方漲到2300塊,假使現在憋不出賣了,可以淨賺400多萬。
徐貴國聽說白掙400多萬,眼睛都綠了。
“抗住,先不賣,繼續買。”
蘇玉春記得,瓊州炒樓花的姐姐在93年後,那時候一平方米最高能夠漲到8000塊,也就是一平方米淨賺7000。
“我查國,光是海口人均住房麵積已經達到50多平方米,而首都人均住房麵積才7平方
米,我覺得危險。”
夏星沉吟著看向了蘇玉春。
他每天都在瓊州,看著房地產商來來去去,自認對本土的情況比沒來過幾次的蘇玉春強。
蘇玉春隻是說:“大東海附近的地皮,繼續買。”
夏星點頭
有蘇玉春這句話就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