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仇人的定義
“說的很有道理,如果我全家死了,我也會遷怒那些還未滿歲的嬰兒,你知道嗎?為了做報紙,我曾經統計過橘鎮每天平均會出生多少個孩子,還去官府裏調查了相關資料,雖然一直沒用上,不過對你來說應該有些用吧,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下,一共有多少十三歲以下的孩子,以及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解念桃沒有將孩子的年紀說得更大,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十六歲已經算是晚婚了。
說起來,夏長安也是時候該結婚了,但是在解念桃看來,這孩子依舊還是個孩子,暫時還是不考慮結婚的問題,而且,盡管人家現在姓夏,也保不準哪天又姓回元了,到時候就不能隻娶一個普通的女子為王妃了,那便是誤了人家小老百姓了,除非夏長安有特別喜歡的,解念桃都不願意作他想,趕著讓夏長安結婚。
再說了,她還想讓夏長安幫她多帶幾天喜兒呢。
錢三三聽解念桃提到老幼,遲疑了一下,道:“他們便算了你也不用提供給我資料。”
“也就是說你要殺那些適齡的橘鎮百姓了。”解念桃裝模作樣地想了會,“這個資料我也知道,不過準確數據不記得了,大概有那麽幾千人,一萬人頂多了,殺那麽多人,你是要成為梟雄嗎?官府追殺你怎麽辦?”
解念桃嘴上嘖嘖嘖地,其實她剛剛那個數據是胡扯,她哪有玄一那麽好的記性啊,不過按照經驗來說,即使不準確,這個數據也是差不多的,橘鎮是個小鎮,人口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若是前世那種現代小鎮,也最多十萬人,這到了古代,怎麽也得打個折吧。
錢三三又糾結了,他這幾天一直很生氣,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對付那些害死自己家人的人,但是解念桃提醒了他,這怎麽著也是件違反亂紀到過分的事情,殺一萬個人,為了三個人陪葬,不止世俗不理解,他自己也打了退堂鼓。
“我知道了。”錢三三考慮半天,終於得到了答案。
“知道了什麽?”解念桃信心十足地問道,滿以為對方會就此打消殺人的計劃,然後自己再循循善誘,讓他通過比較智慧或者曲折的途徑達到目的,其實解念桃也沒有什麽辦法,就是想慫恿錢三三繼續去橘鎮當個鎮長,然後作為一個官員,那些小小的小老百姓們,還不是任他揉搓嗎。
但是解念桃錯了。
“我要引起戰爭。”錢三三目光炯炯地看著解念桃,瞬間讓解念桃感到了十分大的壓力,“我要慫恿橘鎮的人發動反抗戰爭,作亂朝政,這樣,朝廷就不得不下兵壓製他們,到時候,就可以順水摸魚多殺點人了。”
解念桃停下腳步,欽佩地看著錢三三,要不怎麽說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呢,這位錢三三小同學的想象力,就頗為讓她歎為觀止。
“先不說你要如
何引起橘鎮的作亂吧。”其實解念桃心裏知道這很簡單,隻要自己的報紙報道的影響足夠大,那麽朝廷引起重視順便打壓橘鎮是肯定的,但是解念桃不打算告訴錢三三,“你覺得就你這個小身板,要如何殺死那麽多人?還是趁亂?還不被其他人發現?”
“我可以毒死他們。”錢三三越說越覺得十分可行,“我隻要作為一個小孩子,讓他們放鬆警惕,然後潛入他們之中,在他們的飯碗裏放入毒藥,然後迅速抽身,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你的夫子是怎麽教你的?”解念桃扶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這麽用的嗎?那你作為錢家的三子,他們又如何會對你放鬆警惕?”
“這的確是個問題。”錢三三看起來頗為嚴肅,開始低頭認真思考起來。
解念桃有點心累,拉著錢三三繼續往前走:“行了別想了,我們還是先趕緊回去吧,咱們的事兒還多著呢。”
“我知道了,隻要裝成一個傻子不就夠了?”錢三三機智地一捶手心,“我實在是太聰明了。”
“恩……你可真聰明。我甘拜下風。”解念桃附和著他說的話,繼續拉著錢三三走了。
解念桃對於自己的教育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所有人在沒養孩子之前,總覺得自己能無比智慧地教導孩子,能進行素質教育。
不過熊孩子的想象力總是超出人類的想象的,根本就不是解念桃這個連孩子都沒生過,且一直讓別人當保姆的人能夠應付的。
解念桃隻能自甘下風,然後灰溜溜地轉移話題。
出了門,卻沒見普拾和倆孩子在。
解念桃一開始沒慌,她還算相信普拾,感覺普拾是個實在人,像拐走自己的孩子然後勒索自己的這種事情是肯定做不出來的。
但是解念桃拉著錢三三,四處找了找,甚至還問了問旁邊的攤主,他們要不沒注意到,要不說的情報都一樣。
過了大概一刻鍾,解念桃開始正式慌了。
她的焦慮甚至感染了錢三三,他也開始和解念桃一起大喊夏長安和喜兒的名字。
“夏長安!”
“夏涵煦!”
解念桃叫慣了喜兒的小名,甚至有點不習慣叫他的大名了。
她心中閃過無數的想法,有如何將普拾碎屍萬段之類的可怕偏激想法,這個時候,她才理解了錢三三的憤怒,這種感覺,真的是不殺萬人無法泄恨的痛苦。
當然了,也就是那麽一瞬間,解念桃又不是反社會人格。
終於,在解念桃打算去官府報案的時候,他們發現普拾帶著倆孩子,在茶館外麵旁聽人家說書人說書。
解念桃一個健步跨了過去,然後停頓在三人身後,伸出手想揍人,又下不去手,猶豫半天,碰了碰普拾的肩膀。
普拾一回頭,便看見解念桃嚴肅到想殺人的表情。
然而普拾的表情比解念桃還要嚴肅幾分。
“夏夫人,你來了。”普拾懇切地道歉道,“因為等得有些久,孩子們非要來聽說書,我們便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