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終極昏君道> 第143章:開始封賞

第143章:開始封賞

  禮部尚書程宏希、戶部尚書陳海華兩個人的府邸被圍了三天後,士兵們撤離裏。隨即他們便接到了溫瑜讓他們即刻進宮的聖旨。兩個人雖然沒有出門,但是對外麵的世界可是了解的很。他們知道秦丞相是徹底完蛋了,秦丞相一係的人馬幾乎被打了個精光。“可是為何我沒有被抓呢?”這是程宏希和陳海華兩人坐在轎子裏的共同想法。


  兩人到了皇宮門口,正好迎頭遇上。兩個老家夥相互之間看了看,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好,便各自歎了口氣默默地並肩向宮內走去。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兩人也是萌發了死誌。


  “兩位大人,皇上在禦書房裏等著呢!”小靜子一路微笑著迎了過來,拱手抱拳說道。


  看到小靜子一臉的微笑,兩個人心中稍顯輕鬆了一些,最起碼今天應該不會丟掉性命的吧!兩人來到了禦書房外,小靜子先去稟報後,兩位大人這才走了進去。


  “臣程宏希(陳海華)叩見吾皇。”


  “起來回話。”溫瑜的聲音依舊很平淡,沒有多餘的情緒夾雜其中。


  兩個人詫異於溫瑜的口氣,各自對了一眼,發現毫無所得,便低頭恭敬地聆聽教誨。溫瑜低頭不知道在看著什麽,兩個老頭子也不說話,屋裏的氣氛一下子沉得好像能滴下水來了,悶得很。


  “兩位愛卿不用如此拘謹,朕找你們前來也就是隨便說說話,然後給你們安排一個差事。”溫瑜笑著說道。


  程宏希和陳海華一聽,知道小皇帝還是拿他們開刀了。“請皇上吩咐。”兩人現在自是不會有任何意見。


  “朕決定以後將丞相這個職位裁撤掉,不在設了。丞相本來是幫助帝王處理政事的,但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栽在了這個位子上了。遠近都不說了,朕是不會再設了。朕打算設置一個內閣,幫助朕處理政事。現在內閣中隻有三位人員,首席內閣大臣稱內閣首輔,是國丈大人。負責處理禮部事宜的是林雲寧,負責吏部的是林明建林大人。朕打算將處理戶部和刑部的重任交給你們兩位,你們看可行?”


  “臣等……”程宏希和陳海華一時沒拿住溫瑜這到底是什麽意思。陳海華本來就是負責戶部事宜的,程宏希本來負責禮部,這樣安排是什麽意思?兩個人對望了一眼,均發現彼此的眼神中滿是疑惑。


  “兩位愛卿或許心存疑慮,那朕就給你們解惑。朕這個內閣簡單來說就是負責製定各部各個衙門要實行的措施和政策以及拿出處理朝廷各種大事的方法,而六部以後就是負責執行內閣措施和政策的機構,不在具備處理各項涉及朝廷政令、法規、政策、軍事等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都需要內閣大臣在一起互相商議,然後定出具體的執行措施。


  當然,這也不是剝奪六部和其他衙門的所有職權。作為分管機構,六部還是有一定的職權的。比如說各部對於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免還是可以自行決策的,同時也可以處理衙門內部的各項事務。


  ……  …… ……


  溫瑜詳細地把內閣的職權和以後六部及各個衙門的職能介紹給了程宏希與陳海華,聽得兩人心中異彩連連又迷茫萬分。溫瑜的這個決定可謂是集權的一大措施。隻要施行此措施以後,幾乎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了內閣的手中,也就是說集中到了溫瑜的手中。因為溫瑜有權任免內閣大臣。


  明麵上內閣大臣是朝會推舉,但是溫瑜卻是又最終的決定權。也就是說,內閣大臣誰要是不貫徹溫瑜的意誌,那麽他就無法再內閣立足,更無法施行他的職責。


  在集權的同時,溫瑜把六部和其他衙門的職能變成了具體的執行機關。那麽這些衙門的官員就變成了執行內閣措施的辦事人員,手中卻沒有了那種可以頤指氣使的權力。


  兩人雖然對溫瑜的這種措施很讚同,但是卻都對溫瑜為何還要起用他們心存疑慮。要知道,他們以前可都是依附在秦丞相身邊的。雖然不是最鐵杆的心腹,但也算是一大助力。小皇帝難道能摒棄前嫌,信任他們嗎?他們還真的心中無底。


  兩個人雖然都是官迷,但是身居高位這麽多年,權力掌握了這麽多年,要讓他們一下子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他們還真的舍不得。最重要的是,他們在任期間沒有做過一件像樣的大事。如今小皇帝起用他們為內閣大臣,那麽他們將進入大靖朝最高的決策層,就可以一展心目中的報複了。


  “皇上,微臣有個疑問,還請皇上釋疑?”程宏希資格老,自然由他開口詢問。


  “程愛卿請問!”溫瑜溫和地說道。


  “老臣與陳大人一直都先皇及皇上有偏見,所以這才投入了秦丞相的門下,為他驅策。如今,皇上鏟除秦丞相,實現了乾綱獨斷,真正的親政,為何還要用老臣與陳大人。皇上難道不怕我們陰奉陽違嗎?”程宏希問道。


  溫瑜心裏膩歪了一下。奶奶個小嘴的,老子要不是看你人品端正,雖然投靠在秦老頭手下但卻沒有做什麽對不起皇家的事,朕會在用你媽?最重要的是,朕知道你有水平。就像陳海華一樣,要不是看在陳海華在處理錢糧稅收上的絕佳能力,還有梁賢笑和丁子鎮資曆太淺、能力不夠的花,能輪到你們才怪了。


  放心吧,你們也呆不了多長時間。等丁子鎮和梁賢笑兩人資曆夠了,你們自然會退出去的。到時也不會弄死你們,回家養老去吧。不過,臨走前,程宏希,你個老家夥得把女兒留下來。哎呀,壞了,最近忙壞了,忘了和萍兒小姐的賭約了。


  溫瑜在心底惡心了一下兩人,麵上卻說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丞相謀朝篡逆,自是得不到善終。兩位大人雖是秦丞相的人,但並不是他們核心的人員。朕相信你們的能力,也相信你們的人品。大靖朝以後就一個主子,你們不效忠朕,還要去效忠誰呢?難道你們要做一個遺臭萬年的叛賊嗎?”


  “臣等不敢!”兩個老家夥急忙躬身說道。之前支持秦丞相,那是因為秦丞相上位以後他們自然可以名正言順。而現在丞相掛了,他們自然隻能效忠皇上。讓他們做出叛國或者自行謀反的大事,他們倒是做不出來。


  “臣等以後自當為皇上鞍前馬後,盡忠效力,萬死不辭。”兩個老家夥跪下了,真正的臣服了。溫瑜心裏樂了一下,測試了一下他們的忠誠度,發現兩人的忠誠度都由原來的五十漲到了現在的八十,算是比較忠心的了。


  搞定了兩人以後,溫瑜的內閣現在就有了五個人了。等工部尚書劉賀回來後,那就是六個人了。但是現在還缺不少,溫瑜得一一遴選。現在是呂國丈總領全局,林雲寧負責禮部,林明建負責吏部,陳海華負責戶部,程宏希負責刑部,劉賀負責工部。還缺一個兵部的內閣大臣和其他各衙門統領的大臣。


  溫瑜本打算讓郭台銘任兵部大臣的,但是溫瑜又擔心這剛評定秦丞相的叛亂,就讓一個有功的邊疆大將回京做官,會不會讓別人有鳥盡弓藏的意圖在裏麵。實際上,溫瑜雖然知道郭台銘很忠心,但是郭家這次立功很大,聲望以後將會非常的高,要是都外放邊疆的話,即使溫瑜信任他們,別人也會說三道四的。


  溫瑜打算將郭台銘叫過來問問,詢問一下郭台銘的具體意見。如果郭台銘願意入京供職那當然最好,如果不願意,那就在外放幾年。畢竟郭台銘現在可謂是春秋鼎盛時期,五十多歲也正是可以建功立業的時候。溫瑜也不打算將一個猛虎圈養著,這是浪費人才。


  程宏希和陳海華走後,溫瑜便吩咐小靜子叫來今年春考分配到翰林院的進士到禦書房來,溫瑜準備寫封賞聖旨了。當然,封賞這件事情,溫瑜自己決定也不太好,還是找了呂國丈、林雲寧、沈太後一起來商量商量。最終,四個人在禦書房一直商量到了傍晚,這才拿出了最終的封賞方案。


  方案決定以後,翰林院的進士們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了。一個個把字寫得端端正正,磅礴大氣,以此來博得溫瑜和呂國丈等人的賞識。第二天一早,小靜子便率領著各位太監前去通知那些受封賞的大臣到乾安殿等待著。


  這次的封賞大部分都是按照溫瑜的意思來做的,畢竟溫瑜最了解哪個人的功勞最大,哪個的功勞最小。當然,最為馬上要正式行駛職權的呂國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否定了溫瑜對他的封賞。雖然隻是提高爵位和賞賜一些金銀財寶,但呂國丈依舊辭退了。


  林雲寧也辭退了溫瑜對他的封賞。按照林雲寧的話來說,他並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等以後他真正地位大靖朝立下汗馬功勞時,溫瑜的賞賜他也就會欣然接受了。
——

  今日更新的晚了,有點事情,耽擱了。求訂閱,求支持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