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國戰隼> 第239章 當了一回散財童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9章 當了一回散財童子

  金城之行陰溝翻了船,散財童子黯然返北庫。


  藍空召開會議總結“西部-2010”軍演空中行動得失,主要討論指揮作戰方麵的經驗教訓。


  要討論這些方麵顯然要拿烏指的失誤來作為討論主體,目的不是如何處理烏指,那是領導機關的事情,而是純粹的戰技範疇內的分析討論。


  與會人員不少,數十名來自各個單位的中青年幹部參與到了為期五天的分析會上麵來。


  李戰是第二次到藍空機關了,不過對藍空幾個地麵指揮所的實力,這一次才有一個全麵的了解。


  相對而言,烏指也好蘭指也罷,在指揮作戰方麵的實力是比不上沿海地區的幾個地麵指揮所的,尤其是東部和南部,那邊的地麵指揮所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這何嚐不是更加的凸顯部隊要頻繁各個地域駐訓的重要性。


  陸軍在這一方麵就做得特別好,他們已經開始有意思地延長部隊駐訓的時間、加密部隊跨區訓練的頻率。甚至有人明確提出陸軍機動作戰部隊一年當中必須要有一半的時間在外駐訓。


  可見老陸們對上層的發展方向以及戰略是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的。


  關於空軍航空兵部隊現行的指揮機製,李戰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尚未成熟。不過有一點他是毫不懷疑的——現行的地麵指揮所機製必須改變,西部軍演已經充分說明,空中行動規模上去之後,單一的地麵指揮所很難做到從容不迫精確到點的指揮引導。


  要探索新的指揮作戰方式,歸根結底要從實踐出發,不斷嚐試運用新手段,在碰撞和思考中尋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五天的會開下來,李戰的第一個感覺是千頭萬緒。部隊體製是一個龐大的架構,作戰、訓練、裝備維護、後勤保障、牽一發而動全身。與會人員中有不少人提出了一些特別新穎有效的看法,比如建立地麵戰術情報交互中心,地麵指揮所依托這樣的平台進行偏平化指揮引導。誰都能看得出來這是極好的方式,可誰都知道這並不容易實現。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而且其實一直在做從來沒有停止過。


  李戰比較務實比較冷靜,在上層指揮架構出現相應變化之前,下麵各級指揮機構能做的改變很有限,未來數年裏,空軍航空兵部隊的指揮引導方式依然要以現行的機製為主。


  會議的結果中,形成了一個決定與李戰存在著密切關係。作為一種積極嚐試的舉措,藍空決定在北庫場站建立一個小型的戰術情報數據交互台,依托北庫綜合氣象台以第二塔台為基礎進行建設,並且納入“228”課題的研究範疇裏麵。


  李戰本來是比較興奮的,看到具體內容之後整個人都涼快了不少——就給了三兩個人和一些二手設備。經費從“228”課題出,需要什麽資源全都是從“228”課題出。


  回去的飛機上他才想明白,什麽狗屁研討會,分明是把他叫過來宰上一刀的。空司大課題具體執行人,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向空司打報告申請相關的保障。地主家都沒餘糧,放著手底下有個這麽好的資源不利用一番,這對藍空的領導們來說簡直是不可忍受的。


  不是隻有基層部隊才打這種小算盤的。


  搞戰術情報交互台是藍空提出來的,是要從年度經費預算裏擠出一筆錢來搞的。把這個項目放進“228”課題研究的範疇裏,經費預算一下子就提了一級,歸空司直接撥款了。藍空省下了這一筆錢,何樂而不為呢?


  藍空的領導在交代任務的時候這麽對李戰說,“小李啊,這個戰術情報交互台是個很小規模的信息處理點,就是一個點,三五個人,具體怎麽搞你研究研究,總之花不了多少錢,你從二二八課題裏擠出一點來完全能夠解決掉這個問題。”


  想到這裏的時候李戰心裏才稍稍好受一些,隻是一個信息處理點三五個人規模需要的資源不多。藍空領導還是照顧他的情況的,否則直接讓上一個綜合情報中心,他的“228”課題不用搞了,錢全砸進去也不一定夠。


  同班機返回北庫的還有張特,藍空司令部的少校參謀,國防科大雙碩士,下部隊就掛少校軍銜正營級待遇,比李戰牛逼多了。藍空司令部一共給李戰撥了三名人員,另有兩名從其他單位趕往北庫向他報到。


  民航班機上不好討論工作上的事,兩人就謹慎而客氣地不時的聊著一些社會見聞,一直到下了飛機坐上了裴磊開過來接人的長豐獵豹2030A往場站趕,他們才稍稍放鬆了一些。


  裴磊笑著說,“大隊長,三百師的人到處找你,要把你腿打斷。”


  “他們好大的夠膽!不是,他們還沒走?”坐副駕駛的李戰餘光掃了眼後排的張特,佯作無所畏懼,猛給裴磊打眼色。


  裴磊說,“沒呢,他們飛機還在,人不可能回去的。”


  “原來是這樣。”李戰佯作淡定,問,“是了,我回來的消息,就團長知道吧?”


  裴磊說,“這個不清楚,是團長通知我接你的,順便送參謀長去坐飛機。”


  “參謀長幹嘛去?”李戰問。


  難怪沒看到帶車幹部,原來前往機場時馬風在車上,回去了有他在,自然就不需要額外安排帶車幹部了。隻要出車就必須要有帶車幹部,開車的不能是幹部,帶車的卻可以是高級士官或者幹部。和場內通勤是不一樣的。


  裴磊說,“回家探親了。”


  張特好奇地打量著周遭的環境,似乎對這大漠非常的感興趣。隻要他不對正在談論的事情刨根問底,李戰就是放心的。若是叫新部下知道了自己被三百師的人嚇得往外跑,沒了麵子他這個隊伍就不好帶了。


  “團裏還好吧?”李戰問。


  裴磊說,“挺好的,就是和三百師的人抄了幾場,有一次差點動手了。”


  “怎麽還打起來了呢。”李戰皺眉。


  裴磊說,“還不是因為換防的事。”


  李戰摸了摸鼻子,很多基層官兵都還不知道他是始作俑者。


  客觀地說,憑什麽三百師就不能換到北庫來呢,憑什麽就一定要是七十三師山溝裏啃窩窩頭呢?拋開曆史因素,也暫且把全地域作戰能力放到一邊,換防難道不是調劑部隊之間駐地生活水平矛盾的好辦法嗎?

  然而這隻是理論上的可能,實際操作上基本實現不了。這裏麵涉及到的利益非常複雜,關係盤根錯節。從曆史上看,隻有在部隊整編的時候才會出現換防。


  甚至出現一個師下轄飛行團一北一南相距數千公裏這種奇觀,也沒有實現整體換防。穩定永遠是壓倒一切的主題。


  李戰把問題想簡單了,魯莽地提出了這樣的意見,等於把自己變成了一把刀遞給了空司,空司忙不迭地接過朝三百師亮了亮,三百師頓時就瘋了起來反擊。最終板子打過來還是李戰接著,反正他就一個小小的大隊長,又有塑成了金身,能扛得住。


  他也想好了,大不了再忍耐一段時間,反正這批SU-27還能用個一年半載。總而言之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再說了他不在崗部隊的訓練怎麽辦,還有“228”課題等著他搞。


  不過他就算是回到場站,他也是不會主動暴露目標的,更不會主動去找白鷗,還是盡量的能躲就躲著。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


  藍空司令部交代了新任務,李戰就不能不當回事。


  回到場站後他立馬向薛向東報告了此事,不日藍空司令部的文件會下達到101團,手續上就沒了問題。接著要安頓張特,考慮到距離問題,李戰把他安排進了北庫氣象台的宿舍。


  張源很幫忙,讓兵們把挨近第二塔台的一處小獨立院子借給李戰用。幾座塗裝迷彩的平房圍成“門”字,周遭的環境經常打理過還搞了一些綠化,這在褐色為主調的山裏是較少見的,山上多為較稀疏的綠植。前麵是從山下直通第二塔台的鋼筋混泥土鋪就的通道。


  讓氣象台的兵幫著整理內務,李戰領著張特步行來到了第二塔台。不使用的時候,第二塔台是被當成瞭望崗來使用的,安排了雙崗二十四小時輪流放哨。


  轉了一圈之後,張特向被眺望,很滿意地說,“李大隊長,隻要把水源問題解決,這裏的地形很適合建立戰術情報交互中心,地方也夠大。”


  北庫地區的水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別看有個大盆地大荒漠,湖泊也不少,而且雪山很多,水源充沛的季節河很多。


  李戰說,“供水沒問題,北庫場站鋪設有完善的供水係統。”


  “李大隊,我指的不是生活用水,是交互中心設備冷卻需要用到的水。”張特說。


  李戰皺眉,“需要很多水嗎?”


  “很多,這邊緯度較高,屬於溫帶大陸性寒冷氣候,特點是夏季幹熱冬季嚴寒,場站正好在盆地邊緣,雖然北側是北庫山脈,但降水量還是比山區的少,且更容易蒸發。許多設備要在恒溫狀態下運行,我們要建設大型的地下恒溫室,需要保證大量源源不斷的供水。”張特娓娓道來。


  他還要繼續說,李戰連忙打斷他,“等等等等,我沒聽明白,地下恒溫室?一個信息處理點那三兩台設備,需要這麽誇張嗎?”


  “嗯?大隊長,我們談的是同一件事嗎?你是不是對信息處理點有什麽誤解?”張特皺眉道。


  李戰說,“沒誤解啊,就是你們幾個人要在這裏設立一個點,處理本地區的飛行情報,進行實時監控,不對嗎?”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嚐試建立起數據鏈,實現飛行員可以隨時從這個信息交互台獲取情報,同時可以隨時把他們獲取的情報上傳,我們進行處理分類之後載入交互平台……”


  “等等!”


  李戰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你說的是指揮控製情報係統情報平台呢吧?戰術情報交互點,北庫場站這邊就是個點而已。”


  “不是,我接到的命令是建立北庫地區的戰術情報點,確切地說是飛行情報自動搜集處理交互點,算個平台,也是唯一一處啊,遠期是要往綜合指揮情報中心發展的。”張特說。


  李戰整個人都傻逼了,他終於明白了臨走時藍空司令部的首長為何對他露出曖昧的笑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