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蒙古秘史》:成吉思汗的九員大將,在克魯倫河畔打獵時,發現一隻母狼帶著一個四歲多的男孩,便趕走母狼,抓住男孩,並取名為“狼孩”。
《蒙古食譜》:巨狼,蒙古人叫“鬃狼”(南美洲所謂的鬃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狼,隻是一種素食動物而已),是體形最大的狼,其特征是:胸寬、掌大、頭粗、嘴外翻、毛色深灰或紅裏透青,頸與背脊長滿了鬃毛,胸脯上也有長毛。
《藍色蒙古的蒼狼》:全國聞名的獵人道爾吉,在寶爾諾爾射殺了一隻巨狼。射殺之時,有很多本地的草原狼跟著它,這些草原狼與巨狼相比,簡直就像犬身邊小得多的犬崽。
人們量了巨狼的屍體,從頭至尾根,竟長達兩點八米。
《動物聊齋》:蒙古高原上的狼,有很多種類,按照體形和凶殘程度來排名,分別是巨狼、德力特狼、森林狼、草原狼和紅狼。
巨狼的體形最大,也最凶殘。(此處略,請參照《蒙古食譜》、《藍色蒙古的蒼狼》)
德力特狼,體形介於巨狼和森林狼之間,主要生活在山區,也有部分與草原狼生活在一起。它們長得非常健壯,也很殘暴,冬天實在找不到食物時,就會火拚,用同類的屍體來填肚子。
森林狼主要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體形比草原狼稍大一些,也非常狡猾。
草原狼主要生活在草原上,在與獵人和黃羊的長期角逐中,身體和智力都進化得很好,身體修長,最善於奔跑,也最狡黠。
紅狼也叫豺,介於草原狼與狐狸之間,身形細瘦,毛長而稠密,毛色主要為紅色,尾巴長而蓬鬆,總是成群結隊地捕獵,喜歡掏獵物的肛門,往往不等獵物咽氣,就開始進食,也非常凶殘。
《成吉思汗的曆史故事》:一二二四年,成吉思汗聖主西征五年後,準備班師回蒙古,可軍隊沒有軍糧,該怎麽辦?
於是,他讓術赤帶著自己的軍隊,從鹹海出發,將花剌子模草原上數不盡的野生動物,向蒙古大軍所在的方向驅趕。
如此一來,數量眾多的黃羊、鵝喉羚、高鼻羚羊,還有聖主特別欣賞的野驢和野馬,這些野生動物便成了開路先鋒,同時也是移動的糧倉,蒙古大軍一邊回撤,一邊通過狩獵,就輕鬆地解決了軍糧問題。
《馬可波羅行紀》六九章:(韃靼人)數作一月行,不攜糧秣,隻飲馬乳,隻食以弓獵得之獸肉。
設需急行,則急馳十日,不攜糧,不舉火,而吸馬血,破馬脈,以口吸之,及飽則裹其創。
《馬可波羅行紀》九十章:尚應知者,大汗豢有豹子,以供行獵捕取野獸之用。又有山貓甚夥,頗善獵捕,更有獅子數頭,其軀較巴比倫之獅子為大,毛色甚麗,緣其全身皆有黑朱白色斑紋也,此則豢養以供捕取野豬、熊鹿、野驢及其它大猛獸之用。
別有雕類無數,用以捕取狼、狐、花鹿、牡鹿等獸,所獲甚多,惟獵狼者軀甚大而力甚強,凡狼遇之者無能免也。
《馬可波羅行紀》九一章:大汗有兩男爵,是親兄弟,一名伯顏,一名明安,人稱此二人曰古尼赤,此言管理番犬之人也。
每萬人隊二千人,各有大犬一二頭,或二頭以上,由是犬數甚眾。大汗出獵時,其一男爵古尼赤將所部萬人,攜犬五千頭,從右行。則一男爵古尼赤率所部從左行,相約並途中,中間留有圍道,廣二日程,圍中禽獸無不被捕者。
所以其獵同獵犬獵人之舉動,頗可觀。君主偕諸男爵騎行曠野行獵時,可見此種大犬無數,馳逐於熊鹿或它獸之後,左右奔馳,其狀極堪娛目也。
行時攜打捕鷹人萬人,海東青五百隻,鷹鷂及它種飛禽甚眾,亦有蒼鷹,皆備沿諸河流行獵之用。然君等切勿以為所攜禽鳥皆聚於一處,可以隨意分配各所。每所分配禽鳥一二百,或二百以上,為數不等,此種打捕鷹人以其行獵所獲多獻大汗。
《動物聊齋》:元世祖忽必烈,與當年的成吉思汗一樣,對動物非常感興趣,曾先後從西域引進大象、獅子和獵豹,從興安嶺引進山大王、土豹子、狗駝子和馬駝子,還抓來這些動物的幼獸,讓人從小馴養,供自己逗弄玩樂。
滅掉南宋後,他讓自己的那可兒,去漢人的地盤尋找異獸。結果,那可兒帶回了兩個牢固的大鐵籠,分別裝著藍虎和大熊貓。
見到這兩種從未見過的動物,忽必烈的兩眼開始放光。
藍虎的體型很大,與普通山大王的外形無異,隻是皮毛為藍灰色,斑紋與普通的黃虎相比,顯得更清晰一些。
來到另一個籠子前,忽必烈見那隻黑白相間,似熊非熊,憨態可掬的動物,正在吃竹子,便有些不喜。
他隻喜歡大型猛獸,見大熊貓吃竹子,認為是食草動物而已,當然不高興了。
忽必烈強壓心裏的怒氣,指著鐵籠裏的大熊貓說:“吃竹子的動物,有什麽好稀罕的,漢人的地盤上,難道就沒有其它異獸了!”
那可兒聽了,趕緊開始解釋:“這隻動物叫‘食鐵獸’,其實非常凶猛,別被它憨呆的外表迷惑了。它的牙齒堅固有力,主要吃竹子,也吃肉食,即便給一個鐵鍋或銅鍋,也能嚼碎吞下,並甘之如飴,結果還能沒事。”
從上麵的資料,就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忽必烈與動物都有著很深的淵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載,成吉思汗的軍隊為了追求行軍速度,長時間在外打仗時,一般不帶軍糧,或飲馬奶,或奪取敵方的食物,或通過圍獵捕殺當地的野生動物為軍糧,當需要急行軍時,更是直接飲馬血來充饑。
馬可波羅根據所見所聞,還記載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打獵時使用了獅子、豹子、獵雕、海東青、番犬藏獒和巨犬高加索犬等。
從匈奴的冒頓創造性地使用響箭狩獵開始,後來的遼太宗耶律德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都熱衷於打獵,同時都借助於獵犬和海東青。
成吉思汗也喜歡打獵,對於集體性地大型圍獵活動,他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狩獵除了娛樂、獲取食物,簡直就像人與動物在交戰,也不啻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戰爭。
因此,他非常重視大型的圍獵活動,幾乎每一次都親自組織和部署,人、獵鷹和獵犬之間要怎樣密切配合,才能捕殺到更多的獵物。
通過與野生動物的較量,成吉思汗先後從狼群、黃羊等野生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佯攻、包抄、設伏等適用性非常強的技巧,最後都靈活地用在戰爭上了。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在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在充分了解很多動物特性的基礎上,他先後將馬、羊、牛、狼、犬、貓、騾子等動物,麻雀、獵鷹、獵雕、海東青、褐馬雞等鳥兒,有選擇性地投入到戰場,並打造出了一支絕無僅有的動物軍團。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成吉思汗的動物軍團,在成就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神話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接下來,盡量以複原的形式,來再現成吉思汗當年的動物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