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請和
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李世民在不竭餘力的安穩朝堂和邊疆重臣,涇陽在為抵禦突厥整軍備戰,而此時孫思邈走了,帶著薛琪和大山。
武義也想去秦嶺深處看看,可惜沒時間。他有點奇怪的是大山怎麽會去,不知道薛琪用的什麽方法。
“侯爺,商隊回來了,不去看看?”
“於忠林,如果突厥騎兵攻到涇陽,你會怎麽辦?”
“我跟著侯爺。”
武義笑了笑:“跟著我有什麽好的,沒想過建功立業?”
於忠林:“說了不怕侯爺笑話,我怕了,我打了八年,身邊的兄弟都戰死了,我這條命也是兄弟用命換的,我得好好活著,為了死去的兄弟,也為了自己,我還沒有兒子呢,我死了,我們於家就絕後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並沒有錯。
武義:“你恨大唐嗎?或者說你恨太子嗎?畢竟是他們造成的。”
於忠林苦笑著搖搖頭。
“沒有外人,和我說說。”
“說一點不恨那是假的,夏王(竇建德)對我不錯,或者說對所有人都不錯,我們都是心甘情願的跟著他,可惜敗了,其實我也想明白了,都沒有仇恨,隻是陣營不同,大唐對百姓很好,而我就想過簡單的生活。”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吧,幾百年的戰爭,確實讓人厭煩,可是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我們的敵人太強,不翻過去,大唐就不會安穩。”
“侯爺在擔心突厥?”
“你不擔心?”
於忠林歎了口氣:“擔心,他們太強了,當初去突厥的時候,深有體會。”
武義驚訝到:“你怎麽會去突厥?”
“送蕭皇後,夏王命我護送至突厥,交給義成公主。”
還有這樣的事,蕭皇後是隋煬帝楊廣的老婆,野史中這位皇後被寫成豔後,嫁了很多人,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的始畢可汗、頡利可汗,就連太宗李世民都沒逃脫,可正史中對她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或者說同情更為恰當,所有人都是利用她,打著匡扶隋朝的名義,表麵上對這位蕭皇後都是尊敬有加,這些人都是一時的梟雄,最後都被大唐滅了,可是方法並沒有錯,李淵也是用的這個方法。
武義:“你覺得我們打不過突厥?”
於忠林:“也不是,隋朝時就是我們強大,等我們恢複過來應該能打過。”
這應該是普遍的認知,這個恢複期是多久誰也說不好,可惜突厥被天威重創了,這才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打敗了他們。
武義:“對於內戰,我是不讚成的,但是打突厥我就沒有心裏負擔了。”
於忠林:“侯爺如果與突厥作戰一定會勝。”
武義:“為什麽?”
“因為你口氣大。”李秀寧的突然出現嚇了他一跳。
武義:“來看商隊?”
李秀寧:“走吧,一起去看看。”
這次商隊收益減少了一半,原因就在於人口,以買人為第一要務,說著很簡單,可是後續很麻煩,尤其是糧食,人口買了十萬左右,花的錢並不多,而物資供應是買人的五倍,從突厥買回的人口隻能就近安置,不是不想往回走,是走不回來,他們都是奴隸,隻要沒餓死就得勞作,身體早已經掏空了,不是幾頓飯就能補回來的。
從吐穀渾買回來的稍微好點,他們是半農耕半畜牧,這些人都沿著嘉陵江運到蜀中渝州(成都)。
隋末戰亂,這些外族不停的掠奪中原的人口和資源,具體的數字已經無法統計,尤其是人口,誰也不知道累死或餓死了多少人。
武義:“還能買嗎?”
管事:“可以,突厥有很多漢人,地位都不如牛羊。”
武義:“繼續,我就要人口,方法你自己想,隻要能把人弄回來,就算你大功一件。”
李秀寧點點頭:“多了解突厥和吐穀渾的生活習慣,還有他們的需求,一會你們把知道的都寫下來。”
不到兩百萬貫,這就是涇陽所有的資金,以前的都已經花沒了。
武義:“重心是造船業,然後是農具。”
李秀寧:“掙了這麽多錢,怎麽感覺還不夠花呢。”
武義笑到:“事情多了呀,用不了幾年就好了,前期就是這個樣子。”
李秀寧:“鎧甲武器裝備的怎麽樣了?”
武義:“不太理想,主要是礦石開采跟不上,其它地方的高爐都建完了,讓他們供應可以嗎?”
李秀寧:“不用想,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任務,我們盡量吧。”
武義:“武器能滿足,鎧甲能能有一萬套就不錯了。”
李秀寧:“世民要登基了。”
她突然來這麽一句,武義都不知道怎麽接了。
李秀寧笑著說到:“去忙吧,到時我們會會突厥,好久沒打仗了,還真有點懷念。”
如今的李世民已經大權在握,登基隻是時間問題,李淵隔幾天就會讓位一次,做戲嗎?並不是,李淵心灰意冷,不想幹了,李世民如果現在就接,麵子上不好看不說,史書會怎麽寫?他想拖一段時間,挽回一點聲譽。
七月末,柴紹擊退了大唐境內最後一支突厥騎兵,斬首千餘級,斬特勒一名。
朝堂上,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都得到了封賞,房玄齡為中書令,杜如晦兵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高士廉為侍中等。
武將秦瓊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恭為右武候大將軍,其他都為將軍,包括李靖的弟弟李客師,長孫無忌的表兄長孫安業。
同時突厥請和,不打了。幾天後吐穀渾請和。
這時李秀寧就尷尬了,突厥都退了,不要說進攻長安,邊境都安寧了。
還好的一點就是兵權交了,沒人會攻擊她,也算是一件高興的事。
武義可高興不起來,李秀寧也一樣,涇陽沒有放鬆,反而更加急迫。
東宮
李世民:“怎麽回事?涇陽為什麽更緊張了?”
房玄齡:“不清楚,據秦大將軍說,這是大戰快要開始的樣子。”
高士廉想了想說到:“承乾不是和那個武義關係很好嗎,要不去試試?”
李世民:“他在學禮儀,一會我去看看。”
房玄齡:“突厥會不會是疑兵之計?”
高士廉:“議和這種事突厥經常幹,每年他們不想打了,都會用,不奇怪吧。”
房玄齡:“隻是一種可能,要不然實在想不通。”
李世民:“你們說李藝會反嗎?平陽的預測是,他最有可能。”
房玄齡:“他沒有那個實力,把涇州所有部隊加一切都不到三萬,何況他不可能全控製住。”
李世民:“正常應該把他調走。”
高士廉:“時機不對,我們隻是猜測,要是把他逼反就得不償失了。”
李世民:“給李靖和柴紹去信,讓他們小心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