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著手準備
楊晨軒確實覺得劉誌年是一個人才,但劉誌年的眼界還是不夠的。
普通人和真正到了一定階層的商人看生意是有很大區別的,普通人看一個生意,覺得這有市場、有利潤可以賺錢。
而商人很清楚,任何一個以商業形式存在的行業都是有利潤的,沒利潤就沒有人去做了,畢竟這是生意。
商人更在乎的是整合資源,而不是選擇行業。
隻要有資源,我就能去做一個我完全不懂的行業。
楊晨軒不敢說自己已經不需要看行業,但他現在也更傾向於資源整合,而不是選一個行業去耕耘。
如果一直保持劉誌年這樣的心態,生意是做不大的。
劉誌年也很聰明,很快就意識到,自己說的話,自己的一些觀點,楊晨軒不讚成:“老板,我明白了,以後我會努力學習、改正的。”
楊晨軒對於劉誌年還是抱有期望的,說道:“嗯,希望下次見到你時,能給我一個驚喜。”
會議開到這,基本已經差不多了。
楊晨軒大概了解了一下工廠運營的情況,也沒有發表什麽意見,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一個什麽看法。
會議結束後,楊晨軒把戚家成留了下來,等其他人走後,說道:“戚總,今年我們應該會成立集團,工廠到時候肯定要納入集團,統一管理的。”
“你們這邊要做一下準備,不要等到時候太過倉促。”
成立集團,對於楊晨軒來說那是很自然、很有必要的。
但對於每個公司、工廠,還是有一些影響的,就算每個子公司是獨立運營,但集團肯定會對下麵子公司“指手畫腳”,子公司的管理肯定沒有限製自由,多少要受製於集團。
戚家成雖然不想上麵忽然出現一堆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但他也明白,成立集團對於楊晨軒來說,那是遲早的事:“好的,楊老板。”
楊晨軒跟著說道:“財務方麵要理清楚,我到時候會盡可能給你們最大限度的自由,但集團整體的發展方向,肯定會對你們有一定的影響。”
“這個我知道。”戚家成說道。
就說最簡單的,子公司每年都要上繳利潤,自留一部分,利潤集團全部拿去發展其他子公司,那他們就沒有錢更換新的設備、擴展新的流水線。
其他方麵,也會有諸多的影響。
大概就相當於把楊晨軒對公司的權利,交給了集團,集團對子公司的影響是決定性的,而楊晨軒隻要控製集團就好。
成立集團以後,就會有人代替楊晨軒行使老板的權利,這些人到底怎麽樣,誰也不好說。
楊晨軒自然知道戚家成的想法,但他不可能因為戚家成把工廠管理好了,就讓工廠成為特例,現在隻是提前跟戚家成告知一下,沒有跟他商量的意思。
楊晨軒又問了一下關於薛元凱的情況,知道薛元凱拓展市場一切都還比較順利後,又閑聊幾句,起身離開。
農曆二月初三。
張榮峰還是堅持去鵬城,楊晨軒也沒有再多說什麽,答應了讓他過去。
原本,楊晨軒打算讓張榮峰去管理某個公司的,因為這些日子一直在討論集團的事,幹脆讓張榮峰去鵬城建立集團總部。
思來想去,楊晨軒還是決定把集團總部放在鵬城。
原因很簡單,鵬城的出口貿易做得好,集團目前大多數都是工廠,把總部放在鵬城也是為了更好的擴展業務。
既然要成立總部,那就不能是租房了事,總得自己去折騰幾棟樓,要不然一個集團的總部也太寒酸了。
成立總部肯定會有一些麻煩,集團注冊要申請,還要申請用地,建設總部等等,算起來麻煩可是不少的。
楊晨軒和柳依琴二人把張榮峰送上火車後,柳依琴說道:“成立集團後,打算怎麽辦?”
楊晨軒說道:“還能怎麽辦,以後這些公司都交給集團管著唄,我輕鬆了啊!”
柳依琴說道:“你得找人去管著啊!你現在把總部放鵬城去,我也不可能給你管。”
“張叔一個人肯定管不過來的,你計劃著,集團主要製定發展方向,到時候集團的部門比任何一個子公司都要多。”
楊晨軒說道:“走一步看一步,以前也經常缺人,現在下麵那些公司都能正常運轉了,集團我們慢慢來唄。”
楊晨軒現在成立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管理,所以他現在並不追求集團其他的便利性。
成立集團的好處,經過這段時間的商議已經越來越明確,比如避稅。
個人稅有等級,公司的稅務在1994年以後,也有了很多變化,成立集團以後,可以把盈利高子公司業務挪移到盈利底甚至虧損的子公司身上,有時候可以達到免稅、減稅的目的。
其二、可以資源相互利用,A公司要一個什麽資源,所需的不多,去外麵購買,因為量少,成本高,恰好子公司B有,B公司就是做這個的,就可以相互調動,資源不僅僅是物資,還包括資金、人力資源等。
其三、提高銀行授信,一個子公司去,找了各種關係,人家就願意給你一千萬,五家公司也就五千萬,你要是成立一個集團,可能就能申請到一個億。
其四、可以做業務延伸,就好像劉誌軍說的布料,不過這個利潤太小,楊晨軒看不上,但以後如果有更好、更大的機會,資源更容易整合,或者內部整合資源就可以做的話,是可以考慮去發展一下的,在楊晨軒看來,前提就是能做大。
諸如此類的好處很多,但一切都要等集團徹底成立,運轉起來才行。
柳依琴倒是沒有什麽意見:“你不著急,我就更不急了。”
“你今年還去不去鵬城?”
楊晨軒想了一下,說道:“還是要去的,不去不行,那邊的事情不能全部交給別人,有一些事情,還是得我自己去才行。”
楊晨軒要去的主要原因,也無非就是資金上的問題,順便就是去看看他們具體做得怎麽樣了。
德勝工廠那邊貸款已經下來,因為是以德勝的名義去辦理的貸款,所以陳菲就能操作,不用楊晨軒自己去。
工廠的運營,楊晨軒問過,發展的還不錯,但沒有去看,具體情況怎麽樣,也不知道。
柳依琴開玩笑道:“現在已經二月份了,你到時候要去鵬城,估計又要幾個月,馬上就要高考,你這考不考得上還不一定,到時候你考不上,隻能捐款去讀大學了。”
楊晨軒一直都沒有鬆懈自學,他本身就有基礎,現在高中的課程他早自學完了,對於考試,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就算考不上申城的複旦,也可以像柳依琴說的,捐錢去嘛,捐一個實驗室啥的,自己要去讀書還是很簡單的。
楊晨軒現在對於知識有著一種敬畏之心,他現在愈發的感覺知識的力量有多大。
人的階層被分隔開來,主要是因為三個東西,那就是權、錢、知識。
知識力量最大,影響力最深遠,但大多都被權或錢給掌控。
楊晨軒沒想過自己要掌控多少知識去研發個什麽東西,他需要足夠的知識量去理解那些技術人員說的話,總不能自己花錢請了一大堆高材生、研究員,他們做一個報告,自己屁都聽不懂,最後還要人家一點點打比喻來解釋。
楊晨軒笑了笑:“花錢就花錢唄,隻要進去就行了。”
柳依琴說道:“張老師到時候要失望了。”
張俊東對楊晨軒還是抱了很大希望的,雖然楊晨軒事業做得紅紅火火,如果楊晨軒還能考上名校,那自然是最好的。
說到張俊東,楊晨軒說道:“找個時間,要去找張老師談談,看看他願不願意出國。”
“我們這個班馬上就要畢業了,等我們畢業,他要是願意的話,也差不多可以安排他出國了。”
“要是他不願意出國,過來幫我也是好的。”
柳依琴說道:“估計張老師是願意出國,我最近看他似乎在學英語。”
楊晨軒自然是希望張俊東能出國的,主要現在要找一個出國的人才也不容易,可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人就能行的。
出國的人才必須要懂外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要不然去了有什麽用?
其次,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要不然去了別人說話,那些專業性的東西一個聽不懂,去了又有什麽用?
張俊東也算是楊晨軒目前能找到最合適的人選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