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讓人心動
如果朱永康說的是真的,那不得不承認,跟他合作是非常有搞頭的。
楊晨軒會想辦法結交陳菲,其實就是想要進這一行,跟著別人做,肯定不如自己做更順手,但自己做的話,風險自然也大了很多。
陳菲在這一行已經經營了多年,各種問題都已經能處理。
就算朱永康這個人沒有問題,跟朱永康合作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首先,朱永康其實沒有太多的關係,他主要的資本就是能找到貨源,對於這一塊他很熟悉,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的優勢。
也就是說,朱永康負責找到貨,運上船,其他方麵都要楊晨軒來搞定。
楊晨軒說道:“朱哥,你說的是沒有錯,但在海關方麵,我也沒有什麽關係,我以前沒有做過這個,我要是在海關方麵有關係,就不會像和陳姐合作了。”
楊晨軒故意示弱了一下,他知道朱永康對自己抱了很大的希望,現在示弱以後,就算以後合作在關係方麵出現了問題,也有借口。
最後一句話則是在告訴朱永康,他確實有做這個的想法。
至於要不要跟朱永康合作,那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或者說,看朱永康能不能說服他。
朱永康聽到楊晨軒這話,心裏還是有些許失望的,他原本以為楊晨軒家裏有官方背景,隨隨便便就能打通關係。
但稍微想一下,朱永康也“想明白”了,楊晨軒自己就把答案說出來了,他要是有海關背景就不用跟別人合作了,自己就能做。
做這個,最困難的就三點,貨源、海關、銷路。
楊晨軒目前有運輸,進口的東西,銷路不難找,很多人都搶著要;貨源難度也不高,隻要去國外走幾趟,熟悉一下市場,直接去批發市場或者跟生廠商合作就行,生廠商可不管你這些東西運到什麽地方去;最後就是海關,這才是最難,有關係的人,打通關係,賺的盆滿缽滿,沒有關係的人,隻能偷偷做,貨輪在海上就卸貨,裝到漁船上,用漁船拉回來,如此就會麻煩很多。
想明白以後,朱永康說道:“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大,陳姐他們也沒有打通海關的所有關係。”
楊晨軒問道:“這話怎麽講?”
朱永康解釋說道:“陳姐他們在海關有熟人,但職位不高,從海關進貨比較少,最多三分之一是從海關進的,有三分之二是在漁港甚至用漁船運到偏僻的地方卸貨。”
“這些操作其實並不難,貨輪正常找就行,他們都知道規矩,漁船沿海地區都有。”
“陳姐他們是專門做汽車的,雖然利潤高,但成本也高,我們可以先做小件的,比如錄音機、電視機、手表、相機之類,這些東西銷路好,也容易裝卸,還不用自己後續組裝。”
楊晨軒聽得確實是有一些心動,一次給朱永康太多的錢,他又不是很放心:“做這些的投資大概是多少?”
朱永康說道:“一次最少也要一兩百萬,要不然也不劃算,很多人資金不夠,就多個人一起合夥湊,這個兩三萬,那個二十萬,湊夠了,賣掉了,就按比例分紅,如果出了問題,風險也自己承擔。”
“我們要做的話,基本都能翻倍賺。”
一兩百萬,對於楊晨軒來說,不少也不多,楊晨軒起家其實很討巧,都是用最少的資金去撬動最大的投資,很多錢都是從官方和銀行借的。
就目前,楊晨軒身上的債務算起來,也事千萬級別的,跟後來欠幾個億都不差。
“朱哥,這個我考慮一下。”楊晨軒說道。
朱永康點頭:“理解,楊老板在鵬城,如果有什麽需要,都可以來找我,大忙我幫不上,但小忙是沒有問題的。”
朱永康心裏其實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次就說動楊晨軒的,他們今天才認識,楊晨軒也不可能這麽輕易就相信他。
朱永康這麽著急,那是他怕楊晨軒先去和陳菲談了。
隻要楊晨軒和陳菲正式談了這個事,他也不好再插手,畢竟他賺錢還是仰仗陳菲的,他不能去挖陳菲的牆角啊!
如果是他先和楊晨軒接觸的,自然就說不上挖不挖牆角的。
到了車管所,朱永康果然是認識人,什麽資料都省了,車管所的人直接就讓楊晨軒挑車牌,當場就給辦好。
給楊晨軒挑的車牌都是比較好的,雖然沒有豹子號,但數字都是比較順,裏麵也沒有什麽字母。
楊晨軒挑了一個66022的車牌,現在的車牌還是五位數,而且車牌都是綠色,學車教練車的牌才是藍色。
現在的車牌也不是用省份的簡稱加ABCD這樣的方式,而是省份全名加01、02、03這樣的格式,而且車牌字體有兩排。
比如楊晨軒的車牌就是,第一排字在車牌上方正中間,字稍微小一點,南粵09,下麵的字體要大一些,就是66022,這種跟倭國的車牌非常像。
等到後來,國內車輛漸漸多了,就用簡稱表示省份,用ABCD代表某個市,後麵用六個數字代表車牌號,再到後來數字不夠用就加入了字母。
楊晨軒選的車牌不用等,車管所就預備了現成的,當場就給上了,所有手續一次就全部辦完。
交了手續費後,朱永康又給辦事的人塞了六百的紅包。
從車管所出來,楊晨軒要把那六百塊錢還給朱永康,但朱永康沒收。
楊晨軒也沒有太在意,自己買這車,朱永康拿的回扣至少也有幾千,加上朱永康現在想和楊晨軒打好關係,就算楊晨軒硬要給,他也不會要的。
回去的路上,朱永康說道:“楊老板,其實,我們還有一條賺錢的路子,不過就是賺得少一點。”
“什麽路子?”楊晨軒問道。
朱永康說道:“我以前那老板,他在香江批發電子產品,都是進口的,他們那邊沒有什麽關稅,他有路子送到鵬城一個倉庫。”
“我們可以直接拿他的貨。”
“不過這個利潤並不高,大概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雖然我不管出貨,隻管交接,但出貨的人我認識,那也是我以前老板的親戚,我們要貨的話,可以拿到最低的價。”
“但這樣的東西,在鵬城本地已經沒有什麽競爭力,賣這些東西的人,都能拿到這些貨,我們可以考慮內地的市場,內地市場很多人找不到這樣的貨源,都是在批發市場拿的貨。”
“大概的流程就是,我香江的老板,把貨送上船,我在這邊接貨,然後找車運到倉庫,倉庫有人專門接貨,管倉庫的人賣給批發市場的人,批發市場的人賣給內地的批發商,或者本地的零售商。”
“而內地市場的人,拿到貨以後,有的會批發出去,有的會自己做零售。”
“內地市場的人,很難接觸到我們這個環節。”
“我其實也做過,也賺了一些錢,但要打通所有環節還是很難了,回頭一算,我雖然賺了,但還不如專心幫我以前的老板作交接賺的多,所以我就放棄了。”
楊晨軒對於這個的興趣大多了,投入不會很大,也能試試水,還可以看看朱永康的為人。
楊晨軒想了一下,問道:“朱哥,那這個分成怎麽算?貨源是你的,運輸和銷售是我的。”
朱永康心中大喜,他知道,楊晨軒已經準備做這個了,身體不由坐直了一點,說道:“楊老板,我這個貨源說難找也不是特別難找,但一般人也找不到。”
“您的運輸和銷售,不算難,但要做到也不容易。”
“不如這樣,輸運方麵,我們不算合作的項目,我們合作,運輸全部按照市場運輸價格交給楊老板來運輸,賺多少都是楊老板的。”
“貨源算我的,銷售算的楊老板的,這裏我們各占百分之十。”
“但開拓市場,進貨,員工工資,都是要錢的,前期我們看出資分剩餘的股份。”
按照朱永康的意思,他負責貨源的事情,要百分之十的股份,楊晨軒負責銷售方麵的事情,這就相當於“技術入股”或者“人才入股”,剩下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就是按照兩個人的出資比例來。
楊晨軒琢磨了一下,搖頭:“銷售和貨源這麽分我沒意見,但這個比例我不太讚成,百分之十太高了,我們各占百分之五。”
雖然兩個人占比都是一樣的,隻是從百分之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五,但這樣算,對楊晨軒其實是有好處的。
如果按照朱永康的說法,資金占股是百分之八十,到時候楊晨軒肯定要出大頭,就比如楊晨軒出一百萬,朱永康出十萬,最後資金占股,楊晨軒72.7%,朱永康7.3%,兩人最終的股份是楊晨軒82.7%,朱永康是17.3%。
要是按照楊晨軒的算法,資金占股百分之九十,還是楊晨軒出一百萬,朱永康出十萬,最後資金占股比例,楊晨軒占股81.8%,朱永康占股8.2%,兩人最終占股,楊晨軒86.8%,朱永康13.2%。
楊晨軒提出的方案,比朱永康提出的方案高了整整百分之四點一。
如果一年賺一百萬,楊晨軒一年的收入就要多四萬多;賺一千萬,一年就要多四十多萬。
如今這幾十萬可不是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