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眾叛親離
“證據?這麽多受害人現身說法,皇上您還要堅持嗎?”陸相沉聲問道。
皇上麵色威儀,冷哼道:“陸相,朕尊你為三朝元老,可你也切莫忘了身份,你是在為這些與景王府勾結的謀逆之臣懷疑朕嗎?”
“皇上說他們謀逆,那麽老臣呢?老臣是否也是謀逆?老臣的孫女是否是謀逆?”陸相突然喝道。
“陸相莫不是年紀大了,老糊塗了?竟在殿上胡攪蠻纏?是在怪朕當年給陸歌和景翊賜婚,致使歌兒慘死嗎?那件事,朕承認,是朕錯了,不該偏聽偏信景翊,一心隻想為他找個好姻緣,竟害死了歌兒!”
皇上一聲無奈歎息。
“歌兒還活著!皇上要見見她嗎?”陸相聲音又平靜了下來。
皇上臉色一變,似想到了什麽,陡然看向鎮國公。
“回皇上,臣的女兒也活著,您要見嗎?”
聽見鎮國公承認,皇上臉色徹底變了。
所以,陸府和鎮國公府這些年與景翊所謂的對立,也全部都是做給朕看的是吧!
可是,陸家和白家的那兩個丫頭怎麽可能還活著?
含有無傷的酒,朕明明親眼看著她們服下的。
難道景翊調包了?
絕不可能!
因關係到陸府和鎮國公府兩家,酒中的無傷兩次都是朕親手放進去,福祿呈到那兩個丫頭麵前……福祿?
皇上不可置信的將眸光看向福祿。
“連你也背叛了朕?”
福祿連忙跪地,老淚縱橫的哭道:“皇上,奴才不能看著您一直錯下去啊!”
福祿這話一出,可謂是狠狠捅了皇上一刀,完全算是身邊人招供了的意思。
“錯?朕乃天子,何錯之有?!”福祿的背叛讓皇上徹底暴躁起來,目光陰鷙到了極限,看向滿朝文武。
“還有誰與景翊合作了,已經到今日地步,都站出來讓朕好好看看!”
先前一直看不上景翊,時不時就要參奏景翊行事跋扈的禦史台官員,竟呼啦站出來一半。
“皇上!當年景王到底是否真的刺殺於您?還請您說明真相!若為真,請您拿出證據,讓當年在場的侍衛宮人出來與景王爺對質!
若為假,皇上您陷害忠良,殘殺與景王交好的諸位臣子,實在有失為君之道!
景王府世代為東聖盡忠職守,護我東聖子民安居樂業,您不該如此薄情寡義,簡直寒了東聖百萬將士們的心,日後還有誰敢為國盡忠?!
臣今日便是死,也要請皇上您下罪己詔,向天下萬民懺悔罪行!”
“請皇上下罪己詔,向天下萬民懺悔,還景王爺一世清名!還諸位被迫害的大人一個公道!”
陸相年紀雖大,可聲音卻極其洪亮。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殿內瞬間跪下一大半。
另一半隻愣了一瞬間,也都跪下,齊聲拜呼:“請皇上下罪己詔!”
文武百官聲如雷震,傳徹四方,撼動天地!
皇上身居龍椅高坐,卻孤立無援被百官逼迫。
明黃色的龍袍下,一雙手緊緊握拳,指甲已經嵌入到肉裏,臉色陰鬱難看,憤怒至極!
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一國之君,竟能被逼到這等地步!
“自以為是,一群叛逆自以為是!朕今日就讓你們知道,何為君,何為臣!以下犯上,與叛逆無異!來人,將這滿朝之人全部拖出去,抄家滅族,斬立決!我東聖子民無數,沒了你們,朕照樣提拔新人!東聖依舊是東聖!朕依舊是天子!看今後還有誰敢忤逆?”
皇上這一刻真的是有些被氣瘋了,直接下令斬殺朝臣。
有人是慌了一下的,可是等了片刻,並沒有侍衛入殿,慌亂的心緒逐漸平複。
皇上卻是臉色驟變:“都反了嗎?”
“皇上,錯便是錯了,下罪己詔,昭告天下子民,日後,你依舊是皇上!”
平靜又冷漠的女聲傳入耳中。
皇上抬眼便看到一直在後宮內十分佛係的皇後竟然儀態萬千的步入殿內。
“皇後,你也要造反不成?朕的羽林衛呢?”
“皇上,臣妾這些年在後宮雖從不過問您的事,但臣妾畢竟還是皇後,做為您的發妻,這個世上沒有人比臣妾更了解您的,您明白嗎?”
皇後這話說的有些模棱兩可,乍一聽沒什麽信息,甚至根本就沒回答皇上的問話。
可皇上卻突然間心跳慢了兩拍,陰鷙的目光中帶著一抹不可置信的驚顫看著皇後。
皇後就那麽平靜仿佛麵對的不是皇上,而是一個陌生人一般,就那麽與他四目相對。
“皇上,需要臣妾讓蘭貴人上殿嗎?”
很尋常的一句話,卻讓皇上大驚失色。
“朕下罪己詔!”
“罪己詔上,要言明,景王爺當年是被皇上誣陷的,景翊這些年的胡作非為是皇上你私下吩咐的,所謂天煞孤星更是皇上您強加給他的,還有林尚書他們所有人因您的一己私欲,一腔熱血一身才華皆成空全是皇上你造成的!”
皇後平靜的說著一樁樁的事情。
“母後,父皇已經願意下罪己詔,這對天子而言已經是極大的侮辱,您為何還要咄咄逼人?非要將父皇釘在恥辱柱上嗎?父皇是有過錯,可這些年來我東聖子民安居樂業,也是父皇之功,冤屈清白父皇都可以為景王爺林尚書他們洗脫,可父皇的顏麵不能不顧!”
九皇子突然站出來悲憤欲絕的為皇上說話。
在滿殿逼迫皇上的人中,九皇子簡直是皇上唯一的慰藉。
突然間就覺得,這個兒子,還是能要的!
“九殿下,想知道辰妃娘娘是因何而病了這麽多年嗎?”景翊淡淡一笑。
皇上麵色一變,“朕錯便是錯了,罪己詔都能下,又何懼將一切過錯講清楚?朕答應就是!”
“所幸,景翊你並未明知故犯,諸位愛卿還都活著,一切都有補救的機會,便是景王爺和景王妃,如今都好端端的活著,讓朕也有可彌補的機會,為他們所受的冤屈正名,讓景王府日後不再被人指指點點,重回當年的盛況,也算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景翊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