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二百章 職業理想

第二百章 職業理想

  “牛銘一辭職了,創業去了!”


  這句話,是張智在以海東理工大學教授的名義,到深圳參加中國UPC工業協會年會的時候,從他在曙光院的同事邢文傑那裏聽到的。


  同張智卸任協會秘書長之前一樣,曙光院前來參加年會的人不少。


  協會副秘書長佟亞倫知道張智現在參加協會的活動,身份很尷尬,所以在安排房間的時候,特意將邢文傑和張智安排在了一起。


  因為邢文傑和張智在曙光院一部搭過班子,這樣,他們可聊得的話題就比較多,張智也不會太受冷落。佟亞倫沒有忘記張智對自己有過的幫助。


  “這件事可是在西城市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晚上在房間裏,邢文傑說。


  “真的是挺意外的。她去了哪裏?”張智問。


  “去了西城的一家科技園區擔任總裁。”


  邢文傑繼續道:“聽說,這個科技園區是牛銘一的一個大學同學的上市公司永益科技園在西城投資十幾億元建設的。據說,西城永益科技園的發展願景是,準備打造成領創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產業園,目前已經進駐了包括電子商務、總部經濟、工業設計、機器人產業在內的上百家企業,產值已經達到二十多億元。”


  “那相當厲害了。”張智不由得讚歎。


  邢文傑說:“這個牛副市長,骨子裏真的是有一種做企業的情結,而且,一心想把西城的經濟搞上去。聽說,她放棄副市長的職位,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全心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她親自招商引資引進來的那個科技園區發展起來。”


  “而且,我還聽說,好多人都挺佩服牛銘一的,說當初要是牛銘一不從駿馬集團出來的話,駿馬集團現在或許已經發展成一家規模更大的了不起的大型國企了。可惜,改製後,駿馬集團的名字都很難聽得到了,有人說,那可是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啊。”邢文傑又說。


  “從進駐的企業來看,這個科技園區的產業方向都屬於新興產業,應該是很有帶動作用的。”張智說。


  “對。按照西城新的產業發展定位,一旦這個科技園區能夠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那對西城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有巨大促進作用的。”邢文傑說。


  “真是有遠見。要說,人家在仕途上都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台階了,還能在這個年齡大膽邁出這一步,真的是不簡單。”邢文傑又說。


  “敢於衝破體製的束縛,不顧世俗的評判,遵從自己的人生向往,而且立足西城謀事幹事,牛銘一走出的這一步,真是驚人之舉,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張智也一邊感慨地說著,一邊在心裏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觸動。


  “按說,這些年,從體製內辭去公職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可是,看看牛銘一在洛陽永益科技園裏進行的產業布局,一定會形成西城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翼,大家都說,西城能出幾個這樣的人才,若幹年後,西城一定會在全國的經濟發展大盤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邢文傑說話時的樣子,簡直有些崇拜牛銘一了。


  邢文傑帶給張智的這些信息,最讓張智感到震驚的是,在他的眼裏,牛銘一從一家國企老總進入政府機關,是他認為的一種事業發展的極為理想的狀態,他就曾極力勸說妹妹張婧往這條路上走,可是妹妹張婧和妹夫靳小亮似乎都與他的想法相左。而現在,這個牛銘一竟也從這條路上抽身而去。


  “你說,到底是什麽原因,吸引力竟然會有那麽大,能讓牛銘一義無反顧地走出體製,並且繼續留在西城來做這個科技產業園?”張智還是無法理解牛銘一的這種舉動,他問邢文傑。


  因為在西城市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張智對西城市的整體發展狀況是了解的。而對牛銘一,因為曾經工作上的接觸,他對這位女副市長的工作才幹和工作作風是有過親身感受的。


  所以,他認為,即使牛銘一離開了體製,也完全可以在西城之外有更好的發展平台。


  “現在,盡管正式渠道對這種辭職現象談論的很少,但是從這幾年出現的主動跳出體製的相當級別的人員來看,東部沿海省份多於中西部,主抓經濟、商業領域的多於其他領域。”邢文傑說。


  “但是,牛銘一並沒有離開西城,這說明牛銘一的確是一個很有職業理想的人。”張智說。


  “你算算,現在在市場上能夠呼風喚雨的商界精英,差不多都是二十年前南巡講話後下海幹出來的。不過,大概從二零一零年開始,從體製內下海的人級別越來越高,他們的去向,也多是互聯網、金融和地產這些熱門行業。”邢文傑說。


  “大家都在傳,說牛銘一辭職後,她在跟其他人談起她辭職的感受時說,從體製裏走出去以後,才發現外麵的世界太大了,而且這個世界也已經和她當初在駿馬集團的時候不一樣了,差不多顛覆了她從政十年的認知。她說她熱切地希望,想從自己的手裏再做出一個新時期的駿馬集團。”邢文傑又說。


  “文傑,你說當初咱們準備跟駿馬集團合作的時候,也隻是覺得這個牛銘一很不一般,但沒有想到,她這麽有雄心。”張智又一次感慨。


  邢文傑說:“聽說她在園區的會議上,還很直接地跟那些進駐園區的企業老板們說,在體製內,對一個人的評價尺度太單一,有些評價標準可能正好就是你的弱項。但現在不一樣了,評價一個人的尺度是整個社會,是你為這個社會帶來了什麽。在這樣的評價尺度下,一個人的價值會被最大限度地發掘出來。”


  “不管怎麽說,敢於跳出體製,其實也應該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張智若有所思地說。


  “咱不把話題說的那麽大。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理想,都希望通過適合自己的有效的途徑,大展宏圖。一個人,不管到了那個級別,他照樣還是有自己職業理想的,不過,就是因為他有行政級別,所以大家很難理解。如果要是一般人,離開就離開了,不應該也不會產生什麽大的社會反應。”邢文傑說。


  “這倒是。”張智點頭道。


  “所以,不是還有人用段子調侃,說哪個地方有個人辭職的時候還寫了一首詩,也就是順口溜吧,我記得其中有一句:咬牙遞一紙辭呈,去多金的市場遛遛。”邢文傑說。


  “這說明一些體製內的人辭職理由就是因為收入低。但我覺得,牛銘一絕對不是這個原因。”張智說。


  “對。而且也絕不像有些人議論的那樣,說牛銘一是看到了自己晉升的天花板了,所以不願繼續在體製內浪費時間。退一步,就算是有這種因素在裏麵,可是,同樣條件的人,有幾個敢真正邁出這一步。對吧。”邢文傑接著張智的話說道。


  張智又一次點頭表示認同,然後略帶思考地:“現在大多數從體製內出來的,去向基本都是私營企業和一些私人資本控股的上市公司,下海的方式也不再是過去的那種停薪留職,而是辭職或者提前退休。這是為什麽?”


  “我覺得,這種變化,恰恰最能解釋牛銘一做出的選擇。一個人無論是選擇創業還是從政,他進行權衡和考量的標準,主要是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物質訴求。無非就是這些。但有時,職業理想和物質訴求又是魚與熊掌的問題,所以,牛銘一果斷辭職,是職業理想在主導著她,她沒有因為物質訴求,而選擇其他的給自己留後路的做法。”邢文傑說。


  和邢文傑聊了大半夜,讓張智由牛銘一聯想到了他自己。


  此時,躺在床上的他,思緒很跳躍。


  他想到了他來開會之前,給他的研究生開會時講到的最近發生的一件事。


  就在不久前,兩位曾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一位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八十七的美國人奧利弗·史密斯教授,另一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他們先後與中國的青年分享了各自的科研經曆。


  史密斯教授說他來中國的前兩天,還在自己的實驗室裏進行著一項最新的研究。


  他說在美國沒有法定退休年齡,隻要能夠提供證明,表明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工作,就可以像他一樣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十分感謝他所在研究所的領導和同事,感謝他們允許他不參加那些與自己的研究無關的事情,感謝他們讓他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所擅長的領域。


  這個史密斯教授還提醒年輕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科研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樂在其中,充滿信念。


  楊振寧也提到研究環境對一個科研人員的重要性。


  楊振寧在懷念鄧稼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自己國家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鋒芒畢露。


  鄧稼先則真誠坦白,從不盛氣淩人。


  楊振寧認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的原子彈工程;而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的原子彈工程。


  楊振寧說,當初選聘他們的人,可謂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楊振寧特別強調,即使是天才,也隻有在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創造力。


  張智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別說獲得遙不可及的諾貝爾獎了,他眼下連“樂在其中”都是一種難以實現的奢望。


  在一個現代開放的社會,官員辭職都已經是一種正常的人才流動。


  可自己呢?


  哪裏才是能夠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潛能而又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呢?


  這一夜,張智讓自己失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