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求學之路
張智把大量時間花在了離婚訴訟上,同時,他還兼著中國UPC工業協會的工作,出差、出國,這些,導致他的論文課題進度受到了嚴重影響。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博士學習期限為三年,現在,張智離三年的正常畢業隻剩下半年時間了,想要在剩下的半年裏完成他的課題實驗和博士論文,並且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時間無論如何也是不夠用的。而且,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他的論文發表數量,也還沒有達到取得博士學位的要求。
“必須要保證博士論文的質量。你現在這個情況,是沒有辦法安排正常進入答辯程序的。”田教授專門找張智談這個問題。
這樣一來,張智隻好提交了延期答辯申請。
延期答辯,意味著延期畢業。
剛開始張智還難以接受,但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後,他認為,延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第一,給自己留出了和朱墨打官司的時間。
第二,可以有更多時間為自己畢業後的去向進行選擇。
第三,自己當初報考田教授的博士生,就是因為田教授在專業內具有很高的學術聲望和學術影響力,科研項目較多,學術交流活動頻繁,這些都能給學生提供寫出高水平博士論文的機會。既然自己已經打算離開曙光院,如果延期,正好可以在學術上多積累一些成果,為選擇新的工作單位增加砝碼。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真是思路一變天地寬。這樣換個角度一想,張智反而覺得,如果不延期倒麻煩了。
轉眼到了二〇〇八年的春節。
張智一個人回到了銀城。他對父母說,一諾就要中考,學校放假時間太短,春節就不回來了。
隻要自己的兒子回來就行。父母沒有再說什麽。
靳小亮在美國的兩年博士後研究工作已經結束。春節,他和張婧也一起回到了國內。
和靳小亮在美國的這兩年裏,陪讀的張婧一直在申請學校,打算也做一期博士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接收的導師,但學校不在同一個城市。
靳小亮說,平白無故又搞出個兩地分居,那當時還不如直接留在國內發展。於是,張婧便放棄了自己的想法,每天待在家裏,做起了全職太太。
嶽父嶽母一直希望女婿留在美國。
這次,女兒女婿回銀城,他們就問起靳小亮下一步的打算。
張婧知道父母的心思,但她更懂得靳小亮。於是,她先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其實,說老實話,我不太喜歡國外的生活。外國人喜歡熱鬧,中國的學生喜歡安靜。而且,國內能去國外留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的管束比較嚴,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趣愛好,最多是到了周末,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做做飯、聊聊天,而且也都局限在中國人的圈子裏。”
“在國內,許多人把博士後看得很厲害,很神聖,但在國外就不一樣了,很多人就說,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做博士後。美國是盛產博士後的科技大國,在美國做博士後,根本不意味著你離成功就更近了。它其實就是一種工作經曆。雖然每年可以有幾萬美元的收入,但同樣麵臨著科研、生活、簽證還有求職這些方麵的壓力。”靳小亮說。
“試著留在美國的大學裏怎麽樣,往教授的路上走。”嶽父傾向於女婿在大學裏任教搞學術。
“在美國,就算是博士後出站,要在美國的大學裏找到一個教職,不拿出兩三篇世界頂級期刊的文章,想都別想。所以,很多博士後就做完一期再做一期,為的就是一直等到發夠了文章,進而有條件再去尋找教職。”張婧說。
靳小亮說:“我沒有打算到學校裏工作。我雖然在美國完成了博士後的研究,可是,我的本碩博都是在國內讀的,所以,我是一個沒有取得過任何美國高校學位的人,因此,能在美國的大學裏任教可能性很小,而且申請綠卡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留在美國就業呢?”張智問。
“我也去過矽穀的那些知名公司,可是,還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種沒有美國高校學位的博士後想去那裏找工作也很困難。首先麵臨的問題是要先拿到綠卡。現在,很多博士後要等著一次次排期拿到綠卡後才能進入美國的工業界。有很多博士後就是因為申請綠卡太難了,最終隻好選擇了海歸這條路。”靳小亮回答。
“真要是這種情況,你們回來就回來吧,但是最好還是去高校,或者進政府機關。你們兩人都是這樣。”嶽父對女兒女婿說。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近三年,每年的留學回國人數已經從兩萬多人增加到去年的四萬多人,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已經成了趨勢。”張智說。
“國內幾個月前成立了留學人才市場,前段時間還在北京舉辦了留學人員回國就業招聘會,我從這些渠道了解到一些行業信息。我這個專業很依賴於市場。這個專業的技術研發不同於大學和科研機構的那些研究項目,大學與科研機構大多進行的是基礎性研究,即使涉及一些市場需求的新技術,也很難市場化。所以,我不打算到大學去工作,而且我也不準備進入體製內。”
靳小亮的話不僅讓嶽父嶽母感到意外,就連張智也有些不理解。
“現在多少人都在設計著如何進到高校去當教授。”張智對妹夫說。
靳小亮說:“現在海歸們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出去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國內名校畢業的,即便是回到了國內,也不願去普通的大學,但是,想被國內一流大學引進,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高檔次論文,我谘詢過國內一些名校,至少也得三篇自然期刊級別的吧。而且,要具有優良的學術潛質,並且符合學校的學科發展需求。所以,到高校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不去高校,不進體製,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一是風險太大,二是你對自身教育的投入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嶽父的語氣裏明顯帶著對女婿這種年輕氣盛、不知深淺產生的看法。
“你們應該聽到過社會上有海歸變成海待的說法。說句你們不愛聽的話,與其如此,那當初決定去美國,意義又有多大呢。”嶽父又對女婿說。
“這兩年在美國,我對美國的一些知名公司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兩年前我就已經想好了,回國自己幹點事情,而且,現在回國創業的優惠政策很多。”
靳小亮說,從博士畢業到去美國進行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這期間,他一直在關注著他的一個大學校友陸銘。
陸銘從美國回國後開始創業,準備在信息安全領域有所建樹,被美國矽穀一家著名公司的創始人看中,很快得到了風投資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組建了自己的團隊。
“小亮,你還是隻看到了一個方麵。前段時間,教育部的一個司長助理就善意提醒創業的海歸要慎之又慎。他說,任何創業園和政府的政策,都隻能解決創業者20%—40%的問題,剩下的大多數困難都要海歸自己解決。因此,創業海歸要做好麵對失敗的心理準備。”
嶽父又說:“國內目前的一些情況你還是不太了解。國內現在的政策是,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但是,與不斷擴張的國有企業相比,國內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並不樂觀。”
張智接著父親的話說:“民營經濟發展遲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發展的機會不平等。這主要表現在國有資本的壟斷上。穩定的、利潤高的行業,都是國有資本在運作;利潤低的、國企不願做的行業,才讓民營企業來做。這就是國內目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基本分工。”
靳小亮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看法。
“在美國,構成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主體是企業。美國企業應用企業管理軟件的普及率超過70%。但在中國,有一千兩百萬家企業,在這些企業當中,有IT應用的占到四百萬家,大概是三分之一,但是,應用了企業管理軟件的企業隻有六千家,這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與此同時,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入到企業的管理和個人生活當中,信息安全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因此,這個領域是真真正正的朝陽產業,今後的發展勢頭一定很猛。據說,這個領域在國內差不多都是民營企業在做。”
“我這個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專業的回到國內,在就業這個問題上如果一味地求穩,沒有任何挑戰性,那今後幾十年的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頭。”
說到這兒,靳小亮明確地向嶽父嶽母表示,他準備在國內先去給自己的那位校友陸銘打工。
“這個領域不像汽車工業那麽複雜,要依靠化工、鋼鐵、電子等等一係列相關產業的綜合帶動。在軟件和互聯網方麵,在國內,隻要有更好的創新和更高的效率,就可以迅速進入市場,跟國外的那些頂尖公司同台競爭。”
靳小亮說這話的時候,兩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