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八十八章 處處危機

第八十八章 處處危機

  張婧和靳小亮比張智早兩天回到銀城。


  他們是專程回來跟家人道別的。下個月,他們將啟程赴美。張智趕回來也是為了和妹妹妹夫見上一麵,算是送行。


  張智是在快午飯的時間到的家,進家門的時候,母親正和妹妹張婧、妹夫靳小亮坐在客廳裏聊天,父親一個人在那邊的廚房裏準備午飯。


  那次張婧和靳小亮一起到海東去過以後,張智一直沒有再見過靳小亮。


  張婧比哥哥張智小六歲,而靳小亮又比張婧小了三四歲,當初張婧認識靳小亮的時候,因為年齡的原因,並沒有想到她和靳小亮能發展到今天。


  算來張婧也已經三十七八歲了,性格本就恬靜穩重,加上這幾年用功讀書,接連拿下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所以比同齡人顯得成熟。她和靳小亮在一起的時候,讓人能比較明顯地看出那種年齡上的差異。


  當張智開門進屋乍一看見妹妹和妹夫兩人,心裏就有一種不太協調的感覺,因此就有了一絲隱憂。


  但他奇怪的是,之前見到妹妹和靳小亮的時候,自己為什麽沒有這種擔憂的感覺。


  張婧和靳小亮已經領了結婚證,為的是兩人辦理簽證時更順利一些。他們兩個人一直在北京,所以,就沒有顧上和家人談婚禮的事情。張智進門前,母親正和他們兩人談論著這個話題。


  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大齡未婚的人非常普遍,同時,由於學習和工作的原因,許多像張婧和靳小亮這種情況的人,對舉不舉辦婚禮覺得無所謂。所以,嶽母談起舉辦婚禮的事,靳小亮好像沒有表示出特別的興趣。


  進了家門的張智,和母親、妹妹、妹夫相互問候打過招呼後,往自己房間去放手提包的時候,聽到母親他們的談話,覺得這個話題自己不適合在場,就到廚房那邊告訴父親自己回來了,然後就要動手幫父親做飯。


  “才回來,回屋歇著吧,我這邊差不多了,跟你媽他們說,準備吃飯吧。”父親在灶台邊忙乎著對張智說。


  張智隻好又回到客廳裏,聽母親和妹妹他們談話,等著插話告訴大家準備吃飯。


  看到母親說婚禮的事,靳小亮坐在那兒沒有做出什麽積極的回應,張智心裏的那種無法說出口的隱憂便更強烈了一些。


  其實,他不知道,靳小亮這個從貧困地區走出的孩子,能夠順順利利地從大學一路讀到博士,背後的艱難,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這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心裏是帶著一種負重走到今天的。


  張智在旁邊坐了一會兒,覺得自己實在是不好插什麽話,就又開門到廚房這邊,幫父親端菜擺放碗筷。


  “朱墨他們沒有一起回來?”父親問。


  “朱墨給一諾報了暑假補習班,可能每天要上課。”張智回答。


  “張婧要走了,也不回來送送?”父親的語氣似有些埋怨。


  張智無話可答。


  這次回銀城自己的父母身邊,他是打算把他和苟夏青之間的事情告訴父母的,他是多麽急切地想要父母知道,他已經為張家續上了香火,父母也已經有了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孫子。


  他這會兒在想,把這件事告訴父母,應該先做一個鋪墊,不過,究竟如何鋪墊,他還沒有滿意的想法,現在聽父親這樣問自己,他突然覺得這件事現在還不能輕易地說出來。


  是啊,仔細想想,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自己到現在都還沒有把這件事完全想清理順,如果貿然地告訴了父母,不給父母一個心理上的準備,那顯然是不合適的。


  等等,再等等。盡管他已經實在是有點憋不住了。


  張婧和靳小亮回來,姐姐和姐夫還有外甥昨晚已經來家裏見過了。所以,今天的午飯,圍坐在飯桌旁的,是張智和父母、妹妹、妹夫五個人。


  五個人當中,三個晚輩都是博士,可以想見,張智的父母此刻的心裏是多麽大的一種驕傲。飯桌上的談話,也因此顯得很高端,同時,話題裏自然少不了美國二字。


  在母親為靳小亮又一次讓菜過後,父親適時地發表自己一段時間以來根據各種信息歸納出的一個觀點。


  “現在好像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中國和美國發展科技的側重點有很大的不同。”


  父親先引出了家常話以外的話題。


  “是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科研重點在自然科學方麵,尤其是工程類學科。而在美國,他們的科研方向比較注重人的需求、市場的需求。”張智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重視自然科學沒有錯,但不能遠離市場。當年鼓勵你學化學,就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就像我這些年來一直跟你強調的,你們曙光院的科研課題應該怎樣更多地去和市場對接。還有,你像小亮這個專業也是,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父親念念不忘當年讓自己的兒子學化學專業的初衷。


  “這幾年,我通過協會接觸到不同渠道,發現許多國內的投資人,大多關注的是那些為軍事和現代商業活動提供支撐的學科,但在國外,你比如說美國,他們在投資中就比較偏重於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這些方麵。”


  張智在這個飯桌上是承上啟下的角色,他要盡量利用自己熟悉的領域發表看法,為的是不能讓飯桌上的話題冷場。


  “這就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重點、發展理念是什麽。”


  聽到嶽父的這句話,旁邊的靳小亮停下手中的筷子,認真往下聽。


  “美國畢竟是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他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其他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在的發展重在建設,而美國已經開始進入一種更高的發展階段,所以,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重點和發展理念。但是,過了若幹年以後,你剛才說的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這些學科,國內也會慢慢重視起來的。說到底,是因為發展階段不同。”父親的這個觀點很新穎。


  靳小亮在凳子上挪動了一下自己的身體,點了點頭,表現出對這一觀點非常認同。他把臉轉向右邊看了自己身邊的張婧一眼,然後放下手中的筷子也加入了談話。


  “可能就是發展階段的問題吧,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也能說明這一點。現在,學校根本不注重培養學生發明創造的潛能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隻考察每個學生學到和掌握了多少知識,並不看重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靳小亮在眼前的這個飯桌上,雖然外表看上去顯得有些稚嫩,但他可是國內最著名大學的博士畢業生,並且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工作經曆和社會經驗,麵對比他的資曆和閱曆都深得多的嶽父和妻哥,談吐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張婧也插話了:“我那博士論文不就是那樣嘛。為了論文,辛辛苦苦做了幾年的實驗,實驗做完了,論文寫出來了,答辯也通過了,學位一拿到手,那論文恐怕就再也沒有人過問了。你說它是成果吧,它就是成果,可這個成果,沒人在意它能不能向市場上轉化。”


  “現在所有的畢業論文,恐怕都存在這個問題。”父親說。


  靳小亮接著說:“現在,大家都隻把論文是否被收錄,作為人才優劣的衡量標準,沒有幾個人在乎有多少論文能夠真正解決現實中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看看每年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國內上上下下隻關注中國的科學家距離獲得諾貝爾獎還有多遠,隻關注中國的科學家為什麽很少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卻沒有人去思考獲得諾貝爾獎的終極意義是什麽。”


  靳小亮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張智。這個妹夫比自己小了差不多十歲,外表看上去是那麽的不起眼,但就是眼前的這個“男孩子”,讓張智想到了“後生可畏”這四個字。於是,他心裏的那一絲越來越強烈的隱憂,又多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


  父親起身把爐灶上燉著的魚湯盛到湯盆裏端了上來。


  細心的張智先把母親麵前的小碗端過來,給母親盛湯。他注意到母親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話,就覺得在這個飯桌上談這個話題太累,覺得母親有點被冷落了,他準備結束這個談話主題。


  “現在,攀比SCI收錄文章的數量,已經是多數科研單位和大學裏評價科研成果的主要依據。對這種現象,人人都覺得沒有實際意義,但人人又都趨之若鶩,樂此不疲,因為大環境需要。所以,最終要靠改變大環境來改變這種現狀。”


  張智說出這番話後,其他人顯然沒有再接著這個話題談下去的必要。


  終於,母親有了說話的機會。


  母親叮囑靳小亮和張婧:“還有什麽準備工作,要提前都做好。”


  “基本上差不多了,我和小亮對生活上的要求都很簡單。”張婧回答母親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