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三十一章 準備考博

第三十一章 準備考博

  這事那事,大事小事,順心的事,不順心的事,來了走,走了來,都開始暗暗慫恿著張智下決心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


  會員數量越來越多,業務範圍越來越廣,知名度越來越高,中國UPC工業協會的發展壯大,使其在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協會駐海東辦事處的工作機構也隨之日臻完善。


  為了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充分利用海東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引領國內UPC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張智向協會理事會提交了“關於中國UPC工業協會海東辦事處遷址建議的報告”。


  報告很快得到理事會的通過。理事會授權張智,全權負責協會駐海東辦事處遷址各項事宜。


  張智和馬濤一直合作的非常默契。


  勤凱公司成立後,馬濤的工作重心基本都在海東。在海東待久了,馬濤也已經意識到協會設在勤凱公司的局限性,於是,他就幫著張智物色協會新的辦公地址。


  為了遷址的事,張智這次專程來海東出差已經三四天了。昨天下午,張智在賓館的房間裏接到馬濤打來的電話。


  “張智,給你介紹個老朋友。讓海東協會的東明兄跟你說話。”馬濤說完,就把電話給了他說的那個東明兄。


  馬濤說的這個人,是海東市UPC工業協會的理事長鄒東明。


  海東市很早就成立有海東市UPC工業協會。這個協會,雖是海東市的地方性行業組織,但其宗旨是立足海東,麵向世界。


  因屬於同行業的協會組織,作為全國性的中國UPC工業協會和地方性質的海東市UPC工業協會,業務上時常會出現重疊或衝突,所以一直以來,海東UPC協會與中國UPC協會的關係,就顯得不遠也不近。


  張智與該協會的聯係,也隻是在中國UPC工業協會每年舉辦的全國性年會和一些大型會議和活動上,與海東協會的有關人員有過一些簡單的接觸。


  因此,張智和鄒東明都是相互知道對方的,隻不過是沒什麽深交。


  馬濤打電話來,是鄒東明提出的。鄒東明想通過馬濤的再次引薦,主動聯係張智,願意幫助張智他們聯係新的辦公地點。


  鄒東明是海東人,比張智大兩歲,在華東大學一路讀到博士畢業,現任海東市高橋化工集團副總經理,是海東新區政府經濟發展顧問,兼任海東市UPC工業協會理事長。


  這幾年,看到海東當地企業與中國UPC協會的聯係越來越緊密,而海東協會日漸式微,鄒東明聯係張智的最終目的,是想將海東協會納入中國UPC協會發展的大盤子裏,成為中國UPC協會的專業分會。


  “大樹底下好乘涼嘛。”鄒東明和馬濤兩人單獨說起這事的時候,鄒東明實話實說。


  從馬濤手裏接過電話,鄒東明和張智兩人在電話裏寒暄了一番,最後約定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下午見個麵。


  鄒東明約張智和馬濤見麵的地方,在海東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酒店。


  這家酒店是海東市很常見的那種中檔消費場所,到海東火車站大概十分鍾的步行距離,交通方便,人流量大。在海東這樣的都市城市,到這種酒店消費,既不用為那些表麵的浮華而掏大價錢,也不會顯得檔次太低丟麵子。


  張智站在酒店門前的馬路對麵等紅燈的時候,打量著對麵這家酒店的外觀,心裏這樣想著。


  綠燈亮起,張智隨著人流邁開步子朝酒店大門走去。


  鄒東明高高的個頭,穿衣打扮既講究,又不顯山露水,休閑中透著雅致,整個人看上去,帥帥氣氣,幹幹練練。


  張智雖不是那種以貌取人的人,但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他特別討厭邋裏邋遢的人。所以,張智一走進酒店的大門,鄒東明迎上前來兩人相互打招呼握手時,張智心裏對鄒東明第一次有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印象,而且是比較好的印象。


  馬濤已經先一步到了這裏。鄒東明熱情邀請張智和馬濤參觀酒店的設施。在介紹酒店的經營情況後,他向張智建議,將中國UPC工業協會駐海東辦事處的辦公地址設在這裏,他負責同酒店經營方溝通解決費用優惠問題。


  “東明他們的海東高橋化工集團,在這家酒店是有股份的。”


  回到酒店大廳坐下,趁鄒東明拿著手機從沙發上起身到旁邊接聽電話的空檔,馬濤對張智耳語道。


  三人在酒店一樓大廳的談話很投機。很快,天色已近傍晚,鄒東明伸出左臂看看腕上的手表,再看看張智和馬濤說:“一起吃個便飯吧。我已經在三樓餐廳訂好了地方。”


  鄒東明顯然在待客上很有經驗,推杯換盞之間,讓張智感覺既受到了格外的尊重和照顧,又相互間自然親切、輕鬆隨意,兩人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張秘書長,不知道你時間是不是允許,我想邀請你到海東協會擔任技術委員會的專家。”酒至酣暢處,鄒東明對張智說。


  “東明兄,你這是正式聘請嗎?”馬濤插話。


  “當然啦。”


  “那你就正式給張秘書長發聘書。”馬濤端起酒杯,三人碰杯,算是他替張智和鄒東明拍板。


  張智謙虛地笑笑說:“你這個馬濤呀。”


  作為中國UPC工業協會的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受聘擔任海東市UPC工業協會專家,完全是形式大於內容的事。


  不過眼下,張智也正需要這個形式。


  在海東協會擔任專家委員會專家,張智不需花費什麽時間和精力。鄒東明提議讓海東協會成為中國UPC協會的專業分會,那今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兩個協會業務上的衝突,協調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張智雖然沒有當場明確自己的態度,但是那天,他已在心裏暗自決定,將中國UPC協會駐海東辦事處的辦公地點,設在鄒東明介紹的這家酒店裏。


  海東新區作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總部經濟高地,匯聚了數百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這種國內其他大多數城市很難擁有的資源,是中國UPC協會一直渴望利用的。


  那次見麵後不久,張智很快就收到了海東市UPC協會專家委員會的聘書,海東協會也成為中國UPC協會的專業分會,鄒東明因此被補選為中國UPC工業協會副理事長。


  在鄒東明的幫助下,中國UPC協會與多家跨過公司在海東的地區總部逐步建立起業務聯係,協會的發展平台得以進一步拓展。張智的秘書長身價,自然是有增無減。


  一天,鄒東明代表海東新區,邀請張智參加區裏的一個項目論證會。論證會正式開始前,主持人向會議介紹與會專家。


  聽主持人一一詳細介紹完情況,張智發現,參會的七名專家除自己外,其餘六名專家的頭銜都帶有“博士”二字。


  這讓張智的自信心、自尊心都頗受打擊,心裏在幾年前開始滋生的那種危機感,又開始強烈敲擊他的心門。


  他在專家席上開始有些坐立不安,心裏突然想起自己的妹妹張婧。


  說到一諾的小姑張婧,真是個有骨氣的女孩子。


  當年的高考成績不理想,張婧隻好在家門口上了銀城師範專科學校,也就是張智的那個大學同學甄福喜去南京前工作的那個地方。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張婧選擇的也是化學專業。


  畢業後,銀城教育學院到學校招收畢業生,張婧就此參加了工作,成了銀城教育學院化學實驗室的一名實驗課老師。女孩子嘛,這個結果應該算是比較理想的。可是,張智和父親卻總覺得有缺憾。


  張婧的大學考的不理想,父親曾說那是因為女孩子的智力不行。


  為此,張智對朱墨也說過:“這個張婧太不爭氣,硬是連銀城都考不出來。”


  朱墨說:“女孩子這樣多好呀,有了學曆,又在家門口工作,單位也不錯,還想咋樣。”


  “跟你咋就這麽沒有共同語言呢。你眼裏,就隻有你頭頂上這片天。真是鼠目寸光。”


  “哼,我倒要看看你這個胸懷大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將來會怎麽樣。”


  哥哥和父親說的這些話,張婧都知道,就在心裏一直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銀城教育學院和銀城師專合並,變成了銀城師範學院。工作量有所減輕,張婧就利用業餘時間埋頭學習,一戰便考上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委培碩士研究生。


  三年後,張婧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緊接著,在哥哥和父親的鼓勵下,又一鼓作氣,開始攻讀博士學位。


  張智替妹妹感到高興。他建議張婧拿到學位後離開銀城師範學院,離開銀城,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後話。


  張婧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後,張智心裏早就蠢蠢欲動的那個念頭雖然也更加強烈,不過,這個念頭在西城的那個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沒有顯得有多麽迫切,但是每次一到海東,看著自己的周圍,要麽是博士,要麽是博導,要麽是海歸,他那種自慚形穢的心理,雖然沒有讓外人察覺,可他的心裏卻是翻江倒海。


  他下決心不再給自己拖延下去的理由。


  回西城後,一有空,他就開始在一些高校的網站上研究博士招生簡章的相關細節。


  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銀城的父親在給兒子的信中,也多次提及考博的話題,希望張智也積極爭取機會攻讀博士學位。


  父親在信中說:“要是張家門裏咱們這一支能出兩個博士,那可是給張家光宗耀祖的事啊。”


  父親的話隻是催化劑。父親還不知道,此時他的兒子張智已經是“不用揚鞭自奮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