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啥事沒有
夏有財和朱一梅正在一間舊古屋內參觀,突然聽到外麵有人說話的聲音,隨後進來兩個人:一個是石坑村退休教師方建國;而另一個則是朱一梅的老爸朱飛凡。
原來今天朱飛凡沒有去農莊釣魚,而是到了石坑村去找老同學方建國聊天去了。聊了一會,朱飛凡提出去村中溜達下,看看周圍的環境,於是就在方建國陪同下,來到了古屋群,見有間屋門開著,於是也走了進來。
世事有時就是這麽巧的,朱一梅發夢都想不到在這種環境下會遇到老爸,況且自己正跟以前和自己相親過的人在一起。
夏有財見了,連忙給兩位老師打了個招呼。
朱一梅覺得尷尬死了,正想要向老爸解釋:我們是在談工作,並不是在談戀愛。
還未等朱一梅說話,朱飛凡就對老同學方建國說:“老方呀,聽說你村西頭有棵千年古榕樹的,我們現在就去看看。”說完就拉著方建國走出了古屋,走出了很遠。
方建國就問了:“老朱呀,我在這石坑村住了幾十年了,從未見過村西頭有一棵千年古榕樹的。你怎麽說有這麽一棵樹呢?”
朱飛凡就說:“老方呀,剛才在屋內那對青年男女你都認識吧?”
方建國就說:“男的是思源農莊老板夏有財,這個青年有膽識有魄力是個難得的人材,而那個女的則有點麵熟,但一時卻想不起是誰來的。”
朱飛凡就說:“老方呀,其實那女的正是我小女朱一梅,當初媒婆三姑曾安排過他們相親,但一梅不同意,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想不到今天他們又在一起了。為了不讓小女尷尬,我才借口說你村西有棵千年古榕的。”
原來是這樣,方建國現在才算明白過來,然後說:“其實夏有財這個青年是個人材,我看跟你女兒挺匹配的。”
朱飛凡就說:“我都希望他們真的能走到一起,好了卻了我一樁心事,不竟年紀越來越大了,再拖就等不起啦。”
現在再回去說說古屋內的夏有財和朱一梅。
朱一梅跟夏有財在一起,被老爸看見了,覺得很尷尬,於是就向夏有財作了澄清表明了個人立場:“喂,姓夏的,我跟你隻不過是工作上的正常合作,私人方麵啥事沒有!知道沒有?”
夏有財就說:“對,啥事沒有,就算有事都是喜事來的。”
朱一梅生氣地白了一眼夏有財:“你再這樣說,這個創意總監我就不幹了,以後也不去你農莊打蕃薯堡了。哼!”
夏有財見朱一梅生氣了,連忙賠不是:“對,我們隻有工作上的事,沒有私人方麵的事。行了吧。”
於是夏有財和朱一梅繼續去觀摩這些古屋群,去研究怎樣打造這個文創小鎮。
朱一梅說:“這批古屋需要重新粉刷翻新,在保留原有古色古香的風貌外,再容匯新的主題元素,請畫師在牆體上作畫,以鄉村特色和宏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為主題理念。把舊物品,舊農具加以粉飾裝潢,再劃分為幾大主題組:比如童年趣事,農家風貌,憶苦思甜等等。在供遊客參觀同時,在小鎮內也向遊客展銷具有特色的農產品,供遊客品嚐和選購,比如新出爐的乞丐雞啦,風味蕃薯幹片啦,腐竹啦等等。同時也要對小鎮來一番綠化改造,在一些屋前屋後空地可以種植一些蒼鬆翠柏,屋內也相應增加一些盆景擺設,而這些盆景要以綠色農產品為主體,讓遊客在觀賞同時,加深對一些農產品的了解,起到宣傳推廣作用。”
“很好,很有創意!看來,你來當這個創意總監是最好的人選了。”夏有財說。
朱一梅又說:“現在你首要的工作是和石坑村,協調好這批古屋的租賃協議,租賃金額,和期限。”
夏有財說:“這個是必須的,到時我會找石坑村組長方大勤,開個村民大會,協商相關事宜的了。”
從石坑村回到思源農莊後,夏有財又馬不停蹄地去查看建築工地。他來到了腐竹坊工地,見棚麵主體已經建成,現在已經用混凝土鋪設地麵了。
工地總施工馬騮強戴著頂黃色工作帽走了過來,對夏有財說:“夏總,又有什麽指示?”
夏有財就說:“待鋪設好地台,分兩排建二十口土灶眼,安放大鐵鑊的,另外打兩個方台安放兩口大石磨,搞完之後可以叫山豬榮過來安裝水電了。等石桂一回來就馬上投產了。”
馬騮強遞了支煙給夏有財,問:“夏總,到時腐竹生產出來,要起個名堂的,也就是叫什麽牌子產品,你不能也稱作托洞腐竹的,是吧?”
夏有財就說:“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現在我來問下你,你說叫思源腐竹好?還是叫有財腐竹好呢?”
馬騮強就說:“腐竹是農莊的特色品牌,我認為用思源作為品牌名稱比較為好。你看人家老幹媽,都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啦,是不?”
“對,你說得在理!想不到你除了會抓磚刀砌牆外,還懂這些營商之道,確實也是個人材。”夏有財說。
馬騮強就說:“不是吹牛,如果當年讓我再讀多幾年書,現在我起碼會在北上廣上麵有公司。沒十億八億都有幾千萬家底,不致於今時今日要抓磚刀混兩餐。”
夏有財拍著馬騮強胳膊說:“你今天混得也不算差了,看看你,戴著頭盔,指揮著幾十號人為你搬磚運沙,也算是個人物了!好好幹,遲些時間幫我去搞個小鎮。”
“夏總,我看你的野心越來越大了,搞個農莊還不夠,現在還要去搞個鎮了。”
“是過石坑村那邊,把那些閑置古屋群打造成一個集觀光休閑美食於一體的文創小鎮,到時你就安排人手過去就行了。還找得到人嗎?”夏有財說,
“你大可放心!你再開多四五處工地,我馬騮強都能召集到人手幫你幹!”馬騮強說:“你牛啊,把手腳都伸到石坑村了。”
“別說那麽難聽好不好?這叫產業延伸,擴大發展。”夏有財說:“不過我又擔心石坑村民會不會配合我這個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