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春風吹遍紅升村> 第三章 希望之光

第三章 希望之光

  今天一早,天朦朦光,一些不知名的小鳥已經在紅升村中的樹中飛來飛去,“唧唧喳喳”地歡叫著,把睡夢中的夏有財吵醒,他看看手機,6:36分,他立即一腳踹開被子,一個鯉魚打挺躍了起來。


  平時夏有財一般睡到中午才起床,懶洋洋地坐到門口的磨刀石上邊打嗬欠邊抽煙,等地下丟了有五六個煙頭,也不洗漱,直接就揣了個空酒瓶去紅升圩上打排九,到傍晚才醉醺醺地回來的。


  但今天的夏有財與往日大不相同,他內心深處已經重燃了希望之光,對人生充滿了憧憬,對美好的生活滿懷信心。


  夏有財有如此質的蛻變,完全歸功於紅升村組長夏立誌同誌的引導和開解。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夏立誌,紅升村的夏有財將會一直沉淪下去,活得像一坨泥,說得難聽點就是一坨糞。


  身為村組長的夏立誌認為:扶貧先要扶誌!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先要從根本上也就是從思想上要有一個質的蛻變,要重新振作,重立人生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方向,找到切實可行的致富途徑,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摘掉貧窮的帽子,過上富裕而美好的人生。


  夏有財匆匆忙忙洗漱完畢,又用須刨把滿臉拉碴胡子刮了個幹淨,又換上件像樣的衣服,再照下鏡子,一看自己,哪像一個五十出頭的人?簡直就是一個精神煥發的青年人。


  夏有財洗淨那口鐵鍋,煮了碗麵,又煎了個荷包蛋,還撒上點蔥花。夏有財有十幾年沒有這樣給自己做過早餐了,也很久沒有這麽早吃過早餐了,所以吃得特別香,吃得鼻尖都冒了汗珠子。


  吃完早餐,夏有財叼著支牙簽,打著飽嗝就去備好自己那台老“蝦鏟”(手扶拖拉機)。這台“蝦鏟”有很長時間沒開動過了,所以打火起動特別廢勁。


  夏有財用打燈棍搖了半個鍾,終於把那台老式蝦鏟的發動機啟動起來了“突突”地向上竄著黑煙。他在曬穀坪上來回兜了幾個圈,重拾當初跑運輸拉磚運石頭的感覺。這時木旺剛好扛著把鐵鍬經過,見夏有財這作,就大聲問:“財哥,去運磚嗎?今天不出紅升圩打天九了,累人家三缺一啊!”


  夏有財把拖拉機捏熄了火,從懷中摸了包煙出來,拋了支給木旺說:“我夏有財以後不碰天九麻雀了,酒杯也少捏了,因為有正事要辦!”


  “神神秘秘的,辦什麽正事啊!”木旺說。


  “開發楓樹坡,辦綠色生態農莊。今天跟你堂哥夏立誌過去實地考察順便規劃一下。”夏有財說。


  “就憑你?爛賭財,去村尾水塘照下你個貓樣啦?”木旺笑彎了腰。


  “不單單是憑我,還有你堂哥夏立誌給我當軍師,出謀劃策的,不信你可以去問你誌哥的。”夏有財說。


  這時夏立誌戴著草帽,手中拿著遝資料走了過來,問夏有財:“蝦鏟還能動嗎?”


  “能,都擺弄好了,就等你的。”


  夏立誌爬上了拖拉機尾箱對夏有財說:“出發,經過村委時停一下,有些資料要交給村委。”


  “好嘞。”夏有財說完就去把拖拉機搖著了發動機,然後躍上駕駛台,熟練地入檔放離合,然後慢放腳刹、逐步加油,拖拉機就“突突”地載著夏立誌,行駛在鄉間大道上了。兩傍水田的水稻已經一遍金黃,在秋風中連綿起伏,送來陣陣稻穗的清香。


  到了紅升村委會門口,夏有財熟練而平穩地把拖拉機停了下來。看見村委門口的電子屏幕上來回滾動著: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


  夏有財和夏立誌進了村委,今天是村主任範向陽和婦女主任丁群英值班。


  丁群英給夏立誌夏有財各斟了杯茶,然後說:“夏組長,這麽早要去哪裏?”


  “到楓樹坡走走,看看那邊有沒有老虎。”夏立誌打趣地說。然後把那份簽滿名字的“三清三拆意向書”放到範向陽台上。


  “簽了。”範向陽摘下眼鏡問。


  “都簽了,通知郭委員安排勾機進村吧,先把廢舊豬欄牛欄旱廁拆了,然後再擴寬村道,逐步開展。”夏立誌說。


  “好!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這次行動應該收到預期效果。”範向陽說。


  夏立誌飲了幾口茶,又對範向陽說:“今天我和夏有財過楓樹坡實地踩點,規劃一下辦農莊的事。之前我曾經跟村委和鎮上打過招呼的了,希望能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


  “這件事我也曾跟郭委詳細談過,他非常讚同,並希望以此為榜樣,能成為扶貧脫困路上的一個典型,一部正麵教材。並以此為突破口,以點帶麵,帶動就業,推動農副產品流通。你們就放開手腳去大幹一番,隻要是符合政策,在原則內,我們村鎮兩級會鼎力扶持!”範向陽說。


  聽了範向陽這番話,無疑給夏有財吃了個定心丸,令他對辦農莊一事更加底氣十足,注入無窮能量。


  從村委出來,夏有財繼續用拖拉機載著夏立誌穿過了石坑河大橋,向右方向沿著河基行駛。


  約十分鍾,便來到楓樹坡。


  這處楓樹坡與石坑村隻隔了一個山嘴,與石坑村幾十畝早地毗鄰,不過這幾十畝旱地也像夏有財的魚塘一樣,已經荒廢多年,現在雜草叢生,完全可以臥虎藏龍。


  夏有財在這裏有四口魚塘,是他家的祖業,當初夏有財老爸夏木鬥在這裏耕塘養豬忙碌了大半輩子,由於經營不善,始終都掙不到大錢,傳到夏有財這一輩就直接荒廢了。


  魚塘有四口,每口有十多畝,方方正正,塘基特別大,適合搭棚建房,具備了辦農莊的首要條件。


  夏有財和夏立誌下了拖拉機,拔開塘基雜草,去察看地形,初步構思農莊平麵藍圖。


  夏立誌說:“等貸款一到,先用勾機去清空塘中瘀泥,鞏大加固塘基,鏟除塘基上雜草,用兩口魚塘辦一個休閑釣魚場,再在塘基搭棚辦一個農家菜館,讓釣魚的人有得玩又有得食,可以把釣到的魚,拿到農家菜館加工,又可以自己親自下廚去煮農家菜,到時我們將建成許多獨立小廚房出租,隻收取相應而合理的費用。”


  到現在為止夏有財真的是打心裏就佩服夏立誌,並且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暗暗地告訴自己:以後就聽夏立誌的話,創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