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中條山戰線的情況
龍門要塞第一天白天的戰事結束,其他地方也正在交戰。
河東郡東南的山區,大批難民兵跟隨著士族部曲進攻河東。
他們已經攻打了10天,卻因為衛覬及時動員了屯田軍,據守中條山有利地形,這段時間根本無法按照預期殺入河東平原,開新西涼軍糧倉放糧。
100名難民兵餓著肚子,坐在篝火的外圍。
10名士族部曲靠著篝火,率領著他們,警惕新西涼軍頻繁的夜間騷擾。
一名部曲頭領,其實也是一個大族的管家說道:“別灰心喪氣的,仗打贏了你們都能分到土地。如果立了功還能到主人家裏做上等人。有土地,能做上等人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這些難民們早聽了幾十天這些話,一開始的時候還滿心期盼,可隨著這些部曲隻是催促他們去打仗去做苦力,每天都有幾百人餓死累死。他們這些被驅使為兵的都是吃不上飯,更不要說被扣在後方的家人。
其實河內各個大族,許多年沒經曆戰火,各家都有不少存糧。這次攜帶的糧食吃上一個月不成問題。
可偏偏就是不給難民兵們吃飽,意味地畫餅訴說河東富有,打下來才能吃飽。
此時已經是秋天,夜間的山裏非常寒冷。難民兵們肚子空空,離篝火隔了10步距離,身上冷的不行隻能聚成一團取暖。
正饑寒交加時,他們忽然聞到一股肉香味, 緊接著一名士族部曲匆匆趕了過來。
“稟告管家, 有敵人在林中點了篝火架起了鍋燉羊肉,那肉香,很遠都能聞到……”
管家一聽羊肉,咽了咽了口水說道:“這是敵人的誘兵之計, 我們在此堅守, 通知後麵的大軍警惕即可。”
士族部曲們強忍住了饞意,可是難民們就有人頂不住了。
黑暗中100名難民走了十幾個, 順著香味就摸了過去。
2裏之外, 很快就找到屯田軍的篝火。
早有伏兵發現他們,瞬間就手持兵器圍了過來:“放下武器, 就可以過來吃肉, 吃完肉還可以回去。”
“什麽!吃完了還可以回去。”十幾個難民聽得傻眼了。
“但是,要為作為我軍向導。”
“啊?我們投降,但真的不想去打仗,更不知道大營的布置。”
“先吃肉喝湯, 你們吃著聽我給你們講講。”一位年輕的軍吏說道。
此人正是肖器。
當年童遠進入第一個村子裏, 想要報官的小夥子, 第一次河東戰役被戰友保護活下來, 後來成為軍吏, 現在已經是一名無畏軍第三衛張郃麾下的四百石, 一旅軍教官。
肖器說道:“各位從兗州到河內郡, 又到了王屋山與中條山的大山裏, 能看出兗州、河內、中條山有什麽不同麽?”
無話找話, 和流民溝通先得拉家常,拉近關係, 慢慢引入主題,進而讓他們認識到真相, 站出來反抗河內大士族們。
這些人餓極了,隻顧狼吞虎咽, 不時喝幾口水,哪顧得上回答。
肖器等人也不著急著勸, 就慢慢嘮家常拉近關係, 勸他們慢些吃不要吃太快太飽,避免因為腸胃已經萎縮,吃多了容易發生意外。
吃得差不多了,一個瘦高個中年說:“朝廷官員與士族們宣傳河東百姓富裕, 讓我們聽從部曲、家丁的指揮,去河東搶來糧食, 說是能養百萬難民。
不過, 進攻中條山時,晉公國的兵馬保護村民撤退,對我們喊話,說了許多事情。還說做壞事的是皇帝和司馬懿,不是晉國公,不知真假?”
肖器說道:“當然是真的,而且有第三方的實際證詞。不知你們有沒有識字的人, 我這裏有巡城監和前將軍劉備的討伐檄文, 讓他念給大家聽聽。”
瘦高個手指一個文質彬彬有些消瘦的中年人說:“淩易,淩博俊, 是兗州有名的寒門士族,隻是不願與朝廷為敵,又不能否認魏國公安定一方的成績, 所以兩不相幫而隱居。
大水淹沒兗州時,他被被魏國屯田軍救下,不久收攏兵馬抵抗的朱靈被於禁拿下,他就司馬懿等裹挾到河內成了難民。”
肖器拿出一份巡城監的文本和劉備討伐朝廷的檄文交給淩易,這位餓得很瘦的寒門士族打開巡城監的文本大聲朗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淩易一邊讀一邊翻譯成白話,這些難民沒有文化,隻有那個瘦高個和那個黑臉青年初懂文墨,完全照念哪能聽懂?
“是孔明的語氣,沒錯!伯俊讀過孔明的文章。”
當讀到:“殺曹操等入洛陽者,決大河水淹關東,誰人為之!?”
“呂布呂奉先,司馬懿司馬仲達,國丈外戚伏完……當今天子劉協!”後麵是巡城監簽名:諸葛亮、黃月英、張遼、左延年。
看完巡城監揭露掘大河水淹關東的真相後,這位寒門士族終於破口大罵:賣國!草菅人命!
當讀完劉備的檄文後, 淩易已經泣不成聲。
巡城監堂堂正正、心係百姓, 連曹操都交口稱讚。
諸葛亮、張遼與曹操有仇,不會抹黑朝廷庇護曹操。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貫深明大義,不惜終結大漢伸張正義,發出討伐朝廷檄文。
淩易大聲說:“自古暴君莫過於劉協!他們欺騙了我們,欺騙了全天下,我們一定設法把他們的所作所為告訴上當受騙的八萬難民!不,百萬難民。”
其餘百姓也有很多聽說過諸葛亮的名聲。
如今新西涼軍這麽說、巡城監諸葛亮這麽說、兗州寒門淩易也這麽說,這些難民們心裏基本明白過來了。
肖器抓住時機說道:“諸位可知主使難民進攻河東的幕後黑手是哪些人麽?正是河內大士族司馬懿,還有河內的幾十家大士族!司馬懿就在軍中。
河內不僅土地肥沃,自然條件獨一無二,應該是中原最富裕的地方,為何百姓苦寒?”
一個黑臉青年回道:“20年前家裏還一百多畝水田,勞作一年交完苛捐雜稅所剩無幾,不得已隻能少種地以減少稅賦,後來種的地越少賦稅越輕,慢慢就成了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