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劉表主動找事
終於,到了童遠平定漢中時,劉表才滅了張羨。
桓階卻逃脫隱居,繼續等待他的主公曹操南下。
經曆這次內亂,劉表損耗不少力量,劉磐、黃忠兵馬隻能穩固長沙附近,對孫策的征戰徹底陷入守勢。
又有零陵人劉巴,曆史上在巴蜀留下美名。
此時他也拒絕劉表的征召,心向往曹操,為曹操南下時,做好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準備。
隻是不知會不會像曆史一樣,他投曹操的路被劉備阻擋,為了不投劉備,向南到交州和交趾,再北上為益州劉璋效力。結果阻擋劉備入川失敗,最後逃不脫在其手下任職的命運。
還有一汝南文士和洽,字陽士。
和洽與袁紹同鄉,在袁家威風時拒絕了袁紹的征召,反而與家人親戚一同向南到了劉表這裏。
劉表想要任用,和洽卻對別人說道:“不投袁紹就是為了避免群雄爭奪,如今昏聵的人,更不能接近,有其要小心其身邊讒言的人挑撥離間。”
劉表與蔡家、蒯家關係過於緊密,不僅難以發展自身直接控製的兵馬,連雲集的天下人才也用不起來。
和洽此時觀天下尤其是故鄉局勢,對於曹操用人頗為關注。
旁人常說曹操用毛玠、崔琰這種公正清廉,作風簡樸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和洽卻認為這隻是表麵,而且過於追求這種作風是一種偏激約束,不符合世道發展。
旁人以為和洽對曹操沒有那麽欣賞,其實和洽透過表麵看到了本質,知道曹操非常擅於用人,公正如毛玠、崔琰,放蕩如郭嘉、徐邈,其他出身尊貴或者黔首者都有重用的。
這才是他欣賞的用人之道。
除了這些等待曹操號召的人才,其他如劉表統治的最主要支持者,本地大士族蒯家、蔡家等,也對曹操持歡迎合作態度。
不過劉表本人及嫡係勢力,除了保持獨立性以外,基本上倒向劉協。
這是其自身控製的兵馬勢力有限,較為依賴本地大族和外部支持的特性所致。
劉表最初為何進屬臣,被董卓舉薦為荊州刺史,“單騎入荊州”得蒯家、蔡家等支持後,與袁術、孫堅大戰,而結好李傕和袁紹,後來又與李傕共同對付劉焉、劉璋。李傕死後,搖擺於袁紹、曹操、童遠之間,隻有孫策有殺父之仇,完全無法合作。
當劉協這邊秘密伸出橄欖枝後,劉表理所應當的再次擁抱外援,更可況這是當今天子呢。
出兵上庸,攪亂益州,遏製童遠,在他自己理解,這也是其戰略發展的方向。
反正那孫策、周瑜厲害得很,完全壓製了強大擅戰的黃祖,太史慈又和劉磐、黃忠打成拉鋸,對江東隻好采取防守,向西發展才是正途。
童遠這邊本來沒想對劉表動手。
第一,荊州劉表根本無法爭霸天下。相比於張魯發展漢中一郡,劉表則帶領荊州大部安穩發展,其功績大軍事弱,其自身逐步老邁不成威脅。
第二,荊州處於強敵夾擊之下。童遠現在與曹操默認以太行山為界,他是居高臨下占優的一方,宛城方麵有李儒在北劉表在南,地形相對狹窄。
可是童遠要是拿了襄陽、江陵,不僅要分兵南下,麵對曹操比較被動,還會和強大的孫策接壤。孫策與劉表黃祖有殺父之仇,其拿荊州的意誌不可能因童遠而改變。
所以,劉表作為一個緩衝,守土發展保護百姓和文化,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除非劉表主動進攻找死。
偏偏劉協讓他送死。
童遠和楊阜、許攸和王異,商議如何對付張鬆和其幕後的劉表。至於天子的事,暫時不透露更多。
對於這種問題,還是先把目標梳理清楚,再談如何實現。
“張鬆為劉表效力,各方麵證據已有,但是最終目標是讓劉璋加入吾的體係,所以怎麽處理這件事,需要仔細研究。”
童遠把目標說清楚,現在抓張鬆容易,但是以這件事促成劉璋投降較難。
要是劉璋以為張鬆暗中降了他,然後誤會導致開戰,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通過裴潛半年的努力終於讓劉表幕僚傅巽打聽到劉表在洛陽的上線楊彪。
楊彪在曆史上是名臣,維護朝廷利益,在三國演義裏施計挑起了李郭交兵,兵連禍接危害一方,功過是非不好定論。
他無疑是智商很高,他的兒子楊修更是絕頂聰明。一連串單線聯係的操作手段確實對得上楊彪的手筆才。
劉表出兵上庸,張鬆先投童遠,後來改投朝廷,在後來在益州大造輿論,組織世族豪強與各派別作亂,使得劉璋六神無主如驚弓之鳥,隨時擔心被童遠吞並,與童遠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目前曹操已經平定烏桓回歸,童遠雖然平定了河西、穩定了漢中,可一旦張鬆說服了劉璋,讓劉璋投靠了朝廷的話,童遠的處境很危險。
東有劉表,南有劉璋,北有馬超餘黨,中有朝廷、曹操,可以說四麵楚歌。
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麵,必須盡快解決益州。
為了盡快讓劉璋投降,童遠請教賈詡,兩人密謀半天定下一個冒險計劃,一旦計劃實現,可不費一兵一卒,讓劉璋投降新西涼軍。
原來張鬆祖上不在成都,原藉漢中,家境富足,張鬆排行第三,上有兩個個哥哥一個姐姐,父親張誠高大,母親美貌,在大哥張肅八歲,大姐張穎五歲,二哥張瑣兩歲,這年家裏請來一位教書先生。
此人五短身材,額钁頭尖,鼻偃齒露“,額頭像鋤頭,頭尖,鼻塌,牙齒外露,幹瘦如材,老鼠眼,八字眉,下巴一撮山羊胡,兩條手臂過膝蓋,猶如一隻老猿猴,寒先生這副長相真能難倒崔唐人的和說書的。不過人不可貌相,這個教書匠才高八鬥,上知天文下知地裏。
此人出生寒苦,有過目不忘之才,念了幾年私塾就輟學了,少年時就離家出走,專門去書香門第幫工,不要工錢隻求借書讀,隻要把東家的藏書讀完就另找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