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加強宛城方向
曹軍的動向非常值得警惕。
徐榮知道童遠的真實想法,他看著眾人對河北局勢非常重視,猶豫要不要現在提出繼續攻打西涼的想法。
正在這時,傳令兵入營。
“報!”
“河北方麵,曹操攻克鄴城,但已經停止進攻,河北暫時停戰。”
說曹操能拿下鄴城,曹操就拿下了鄴城。
即使是對曹操一貫輕視的李暹、李別也略微緊張起來。
針對這種變化,智勇雙全的徐晃說道:“末將分析,曹操此時停戰,是想觀察我軍、洛陽和各方的應對。”
“如果袁紹對曹妥協,我部又沒有調兵向東,那曹操很可能背刺我軍,甚至奪取獻帝。”
“如果我軍和洛陽略有準備,而袁紹試圖反抗曹操,那曹操會繼續攻略河北。”
“這兩種,哪一種結果都不是我軍想見到的。隻有大軍開拔,徹底威懾曹操,才能阻止。”
徐晃列舉惡化可能,又提出解決辦法。
其餘胡琅兒等眾將也持相似觀點。
看來新西涼軍,除了基本軍吏士卒,就是中上層將領,也多持回師關東的看法。
徐榮想說些什麽,但一時組織好語言,卻覺得不如回師應對曹操那樣有道理。
王異眼神略微黯淡,她看到眾人態度與自己想法相反,暫時沒有說話。
賈詡也沒有說話。他雖然在投靠童遠以後略微話多了一些,可此時他也認為,應該讓大夥先說意見更好一些。
“我錯了嗎?”
看到眾人態度,有那麽一瞬間,他覺得自己是不是錯了。
錯誤在於,不該繼續進攻西涼?
錯誤在於,不該讓眾人放開討論?
不……
他搖了搖頭。
回師應對曹操,確實看起來更合適。但戰略上受製於人,終究太過被動。
曹操很可能已經與韓遂、張魯達成同盟。
他回師麵對曹操,最高興的恐怕就是他們兩了。
絕不能讓敵人如願以償。
“應該繼續打西涼。”
營內眾人大多瞠目結舌。
大夥驚異的原因不是這句話的內容,而是因為三個人同時說出這句話。
剛剛,張既、楊阜和田豐,竟然異口同聲,同時說:“應該繼續攻打西涼。”
其中又以田豐嗓門最大。
童遠笑了笑,張既、楊阜也笑了笑,他們都示意讓田豐先講。
田豐也不顧及自己效力時間較短,直言道:“曹操的威脅確實很大,但短期不會直接攻打我軍。”
眾將中去卑最為頭腦簡單。他剛才已經徹底認同回師,此時覺得十分詫異,直接問道:
“為什麽不可能?此人從河內或者魏郡,都能直接攻擊我方啊?”
田豐放開大嗓門講道:“後勤不允許,兵力不允許。”
“曹操雖然占據河內郡多年,但其青州軍的屯田多在兗州。”
“一般情況下,曹軍作戰都是調動就近區域的屯田糧食。河內郡位於多方交界之處,至少西邊半個郡發展有限,儲備糧食很少,不能作為大兵團作戰的根基。”
“至於剛剛經曆戰火的鄴城附近,更沒有足夠糧食支持曹操先打袁紹,再戰我軍。”
聽了田豐的話,張既心想這一點與自己真是不謀而合。
“曹操的兵力也不允許。”
“袁本初雖然先後敗於我軍和曹軍,但終究頗有實力,肯定想著奪回鄴城。”
“曹操足智多謀,身邊能者眾多,可僅靠渡河的兵力不可能同時對付兩個強敵。”
楊阜點了點頭,田豐所說與他想說的內容非常一致。
另一位謀士也被田豐的話觸動,不過是另外的原因。
許攸聽了田豐的講話,眼裏微微一亮。
這段話一點沒有貶低自己前主公的意思,如果是在環境惡劣的官場肯定會遭人攻擊。
但新西涼軍的眾人沒有這個趨勢。
相對熟悉此道,卻也深受其害的許攸,怎能察覺不到呢?
眾人跟著討論的邏輯,發現思維不斷延伸,固然與最開始的想法不同,卻感受到絲絲提升與快意。
徐榮也補充道:“吾覺得田太守說得不錯。”
“更何況我軍已初破馬超,這韓遂一起兵,我軍就退卻,實在過於示弱於敵。”
徐榮的說法也得到眾將的認同。
“可是,曹操不便於攻擊我軍,卻可能再次向洛陽施壓。”
說話的人是負責情報與人才的張錄,他顯然知曉曹操長期以來的目標,對於這一點非常關注。
童遠一直不擔心曹操來打他,卻最怕曹操突襲洛陽。
一直沒說話的賈詡終於動了動身,說道:“對曹操需要變被動為主動。”
“隻是,掌握主動的方向不在河東或者上黨,而是南邊的宛城。”
“哦?”
不止一個人發出驚異的聲音。
宛城現在有張繡等人守衛,之前由於遠離童遠核心區域,所以是一塊短板。
這一年多來,張繡部按照屯田軍的方式整編,安置許多屯田,保留部分脫產的精銳部曲兵。
在長安逐步恢複繁榮。武關牢牢在握的情況下,劉表也基本中立的情況下,宛城反而成為威脅曹操核心區域的一把尖刀。
賈詡提議,可以加強宛城方麵,防範曹操突襲洛陽。
童遠盤點宛城守將,有張繡、廖化、胡車兒、裴元紹、張先、雷續等。
精銳西涼騎兵約三千多,其餘部曲四千多,屯田軍亦有萬餘人。
如果對抗曹操手下將領,確實足夠了。
但要是威脅許昌等地,恐怕還差許多。
尤其是精通謀略和民政的文士,暫時一個也沒有。
其實,他與張錄、馮謀、裴輯等人多次商議過荊州方麵的在野人才。
裴家長子,現居襄陽的裴潛也團結了不少優秀人才,其中就包括在文學上極為耀眼的王桀等人。
隻是後世最負盛名的那位,還很年輕,也很難有機會達成緊密關係。
考慮當下,必須提前在宛城有所準備,才能在關鍵時刻遏製曹操。
比調兵遣將更重要的是當地能否供給大軍補給,以及道路、河流是否方便運輸。
宛城沒有內政人才,是最緊急的矛盾。
可惜荊襄人才還不能為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