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崔琰發檄文
他示意顏良,讓牽招這樣的人執掌兵馬就是禍亂。
應該讓他知道袁家的兵馬該是什麽樣子。
顏良想問,這牽招如果不從,他又該如何。
可是,袁紹對他集中整訓時的教導曆曆在目。
為主公效力,不應該讓主公把什麽話都說滿。這樣出事才能由屬下承擔。
這就是比他過去忠心,更高級的忠。
於是,劉氏替袁紹下命令,讓牽招交出兵權,到鄴城聽候差遣。
高幹顏良出兵,計劃直接逼牽招投降。
他們提兵北上,進入附屬於他們的幽州涿郡,直奔牽招軍營和附近縣城。
牽招卻是有所準備,根本不讓顏良進軍營。
高幹試圖各縣,斷掉牽招後路。
結果,他們遇到了盧毓等人組織的義軍,根本進不了城。
崔琰同步發出檄文,斥責袁紹,曆數之前欺騙韓馥取冀州、誅殺義士臧洪、脅迫大儒鄭玄導致病故、迫害正直的牽招等惡行。
檄文曰
靈帝駕崩,宦官持政,紹謀取朝政,引卓進京,屠盡宦官、外戚。卓取紹代之,易帝弑君,自封太師,禍亂朝綱,天下始亂,主上蒙塵。亂天下者,袁紹也!
紹惱羞成怒,號令天下討卓,諸侯雲集虎牢,討卓失利,遂吞並諸侯。馥舉冀州之力,供聯軍兵馬錢糧,助紹討卓。馥勞苦功高,漢之忠臣也。紹忘恩負義,殺馥奪兵,北上侵冀,鳩占鵲巢,人神共憤!
臧洪紹之附屬也,青州黃巾複起,洪進兵青州,大戰數年,剿盡黃巾,大漢功臣也。紹殺洪奪地,兵馬具收。食人不吐骨也!
鄭玄乃天下大儒,年逾古稀,紹招之隨軍,以絡世族。玄年老體衰,車馬勞頓,不久於世。當代大儒,未能於朝堂宣經,而逝於荒野,世人無不扼腕墓道,惋惜而悲者也!
牽招掌歸附烏桓騎兵,乃幽州對抗鮮卑、烏桓將軍,漢之重臣也。紹親信死罪,招殺之正法。紹越權解其職,謀奪其軍,欲易漢軍為紹軍,漢土為紹土,乃效殺洪之法也。
袁賊群兵黷武,侵家斂糧,青壯充軍,良田荒蕪,羸弱饑斃。冀、青、幽兵連禍接,民不聊生,饑民向隅,茅舍無煙,白骨塞路,瘟疫流行。嗚呼!袁賊之禍之烈至此哉!
處大將軍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致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冀、青有無聊之民,鄴城有籲嗟之怨。曆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紹為甚!
紹便放誌專行脅遷,假傳聖旨,封官旨將,敗法亂紀;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鼓勵相鬥,人人自危!
紹言獻帝乃卓立,非大漢正統,欲擁劉焉代之,焉乃紹死黨,以紹馬首是瞻,與紹為帝何異?紹代漢自立之心久矣!
袁賊罪惡,觸目驚心引賊入京,禍亂九州;假傳聖旨,吞並諸侯;恩將仇報,鳩占鵲巢;殺將奪權,竊州掠地;謀害大儒,沽名釣譽;抓丁刮糧,群兵黷武;排除異己,殘害忠良。袁賊罪惡,罄竹難書,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不驅此賊,河北未已!
此文出自鄭玄的弟子、河北首屈一指的名士崔琰,又得到重臣荀諶、鄭玄弟子青州人國淵、幽州士族徐邈劉放、崔琰從弟崔林等有組織的宣傳聲援。
這樣,出現在袁紹麵前的就是各地都有士族站出來反對他。
荀諶拿著檄文找到荀彧,問道“這崔琰文章寫得不錯,可是把這臧洪的事情也拿出來大談特談。這臧洪可是因為曹司空才起兵的啊?”
荀彧當然記得這是怎麽一回事。
當年,曹操攻打聯合陳宮、呂布張超,而張超在被圍之時,隻有袁紹手下的青州刺史臧洪奔走相救。
可是袁紹與曹操是盟友,當然禁止支援張超反對曹操。最後張超敗亡,臧洪直接反了袁紹。
這些內容發生的過程,已經在之前有所記載。
不過需要補充的是,在袁紹滅臧洪之前,世間的輿論基本倒向臧洪,斥責曹操和袁紹的不義。臧洪被殺之際,臧洪的同鄉陳容一同赴死,也讓許多人歎息不已。
可是事後,隨著袁紹曹操繼續用反對董卓的大旗,以及平定各地安穩民生,士族中的輿論又完全倒轉,改為斥責臧洪的迂腐。
此時,崔琰文章來勢洶洶,瞬間讓大大小小士族議論起來,和那一年一樣,輿論再次站在袁紹的對立麵。
當年,他費時一年,耗了很大力氣才鎮壓消滅了臧洪。
幸好這樣做的結果,對他是有利的。
這一次當然繼續鎮壓!
而且這次事態,袁紹一眼就看得出來是有人暗中策劃的。
很有可能是曹孟德這個白眼狼。
他立刻讓淳於瓊支援顏良、高幹,發起進攻,另一麵讓陳琳撰文反擊。
涿郡的戰事也正式爆發。
顏良見牽招不遵從交出兵馬,前往鄴城聽候差遣的命令,甚至做了防禦準備。
早已獲得默許的他,拿出袁紹的命令,發起烈火般的進攻,試圖擒賊先擒王。
本以為這樣足以震懾牽招兵馬,讓他們不敢抵抗,可他們直接撲了個空。
牽招一見到顏良進攻,就立刻整軍撤退,利用騎兵數量和熟悉地形挫敗他的進攻。
盧毓、徐邈、劉放等,還抓住顏良先動手的把柄,向天下揭露其惡行。
袁家在輿論上,更加處於不利的位置。
沮授立刻勸說袁紹,停止內亂懲辦顏良,對劉氏和高幹也要做出責罰。
這樣天下知道主公秉公執法,能夠糾正自己的過失。
如果真按照沮授的建議去做,說不定這個事件可以暫時平息。
可袁紹卻不滿地說道:“牽招肯定與崔琰等人有所勾結圖謀,這背後不是童遠就是李儒。”
“童遠、李儒都是我方大敵,對付敵人豈能示弱?!”
遂不采納沮授建議,繼續讓陳琳做輿論反擊,顏良高幹大舉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