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孫禮劉劭毌丘興
曹操布局河北,繼續網羅人才時,童遠也沒有停下腳步。
他一方麵通過四海商幫挖掘在野的豪傑,另一方麵,也通過將軍府發布人才政策,打出用人“首看誌向”的旗號,又發掘了一些在這個時代很有特點的人才。
第一個人才,是由代郡太守溫恢舉薦的。
此人叫孫禮,字德達,涿郡人。
他年輕時,曾於鄉間遭逢動亂,與母親失散,當時靠同鄉馬台救護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孫禮便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台以示感恩。
結果,代郡歸新西涼軍統轄不久,馬台因受事件牽連而即將麵對死刑。
擔任郡中官員的孫禮,為報舊恩,私自讓馬台越獄逃亡,自己則不願潛逃,向太守溫恢自首。
溫恢探知始末後,欣賞孫禮有恩必報的行徑,於是把事情告知鎮北將軍府,最後孫禮與馬台都獲免死罪。
這一部分與曆史僅有細微出入。
童遠將孫禮調到將軍府擔任侍從,算是明著降職表示責罰,實際上重點培養。
果不其然,初次見麵稍微問答,孫禮談吐不凡。
他不僅頗有義氣禮節,而且知曉邊事擅於武藝,很有振興邊疆施展抱負的誌向。
看來此人就是在三國曆史頗有些名氣的那位孫禮。
童遠決定將他帶在身邊,盡可能讓其成長,日後進入無畏軍大展身手。
第二人是四海商幫以河東士族為基礎,找到的一位頗為誌同道合的人才。
此人叫做毌丘興,河東聞喜人。
他是河東寒門出身,目前在敵我交界的北地郡擔任縣令。
曆史上,他在曹魏官至武威太守、將作大夫,安撫河西隴右,名聲僅在蘇則之下。
他的兒子毋丘儉更為出名,文武全才不說,征伐遼東高句麗及三韓,刻石記功,為安定邊疆、震懾半島立下了不世之功。後來更以淮南義兵,反對司馬家而聞名。
四海商幫在河套商路打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位在馬超和羌人統治邊緣,尚能保境安民的縣令,就被四海商幫發現。
起初是部分幹事在他治下,後來他又協助建立了分會、客棧、鏢局等場所。
張錄又從河東了解到,此人出身寒門但頗有安定邊疆的誌向,於是舉薦給童遠。
此人複姓毋丘,立刻引起了重視。
他在後世知曉,這毋丘儉也算是三國中後期名聲頗大的人物,領導淮南第二次反抗司馬氏,與名將文鴦共同對抗鄧艾等人。如有機會,肯定不要錯過。
四海商幫略微打聽,了解到毌丘興有個剛十歲的兒子叫毋丘儉。
毋丘儉此時家貧年少,但很愛讀書,經常向朋友們借書學習。
童遠大喜,派人考察毌丘興後,讓他擔任馮翊郡屯田司馬輔佐長史陳端,並繼續統轄北地郡願意跟隨新西涼軍的百姓。
另外,將他兒子毋丘儉納入屯田體係,使其跟隨屯民,既可以到蔡琰、謝昭所在的文館處讀書,也能教導屯民子弟讀書識字。
他很希望,毋丘儉能像曆史一樣那樣文武雙全,且性格品行更佳,源遠流長。
第三位人物,則是被馬日磾和蔡琰所在的文館吸引來的。
此人叫做劉劭,字孔才,冀州邯鄲人。
三國時期的這位劉劭,在曆史上很有些影響力。文武全才軍政方麵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是漢末經學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對漢代經學向魏晉玄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承接和推動作用。
此時,他年方二十,舉孝廉。可與曆史不同的是,獻帝不在曹操的許昌,而在李儒的洛陽。原本到都城擔任上計吏的他,並不希望去李儒這位精於權謀,卻輕視經學手下。
正好,太傅馬日磾自鄭玄以外,堪稱泰山北鬥的大儒。他與蔡琰在夏陽開設文館,收場書籍十數萬,聚集許多士子。
人生注定在經學、玄學大有作為的他,怎能不動心?
他到達夏陽後,並不在意馬日磾親西涼軍,蔡琰是個女子等問題,專心求學,認真研讀探討,尤其對於人才、心理學、樂等很有深刻見解,甚至儒道兼修。
他很快被蔡琰等介紹給童遠。童遠又派人探知,此人對於國事很有誌向,固然有點空談的趨勢,但兵法謀略也是上乘見解。
於是,親自征召到鎮北將軍府,任命為將軍府掾屬,與蔡琰等共同發展文館,並專門參與兵事。
除了這三個人才,還有之前出現過的郭淮、王昶。
這兩人都被賈逵、孫資發掘,在太原、上黨等地兼任文武職位。
孫禮、毌丘興、劉劭、郭淮、王昶,都是文武全才,日後都有精彩表現。
隻是那背後黑手仍然在活動。
童遠等人根本不知曉,郭淮和王昶加入新西涼軍目的並不單純。
王淩依舊化身為“彥雲大師”,暗中準備給童遠、董白等人致命一擊。
而配合王淩的黑瘦之人,更是無人知曉是誰。
此時人在天水的童遠,並不是完全沒有應對,隻是一時重心放在西涼軍閥和曹操袁紹等人之上。
他看似對曹操防備不嚴,實際上很早就定出了應對他的策略。
此時曹操固然發展迅速,但比曆史上少了些關鍵內容。
他想過繼續包圍網,堅決扼殺曹操。
然而,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穿越來的時候,董卓方死,可曹操已經化黃巾軍為青州軍,發展屯田聚集一大波人才。
如果不顧自己發展,不遠千裏去打曹操,隻會被他教做人。
所以,一開始就製定出避免與曹操正麵交鋒的策略。
那就看著他崛起?
是也不是。
其崛起不可阻擋,但絆子少不了。
童遠遏製曹操的策略,隻要有兩點。
“持續挖其人才,堅決不給獻帝”
他現在的許多人才,如賈詡、張既、衛覬、徐晃、張繡、張郃、李通、郝昭、蘇則、賈逵等等,以及新發掘這批,全都是挖曹操牆角。
固然曹操依然把河內士族等收走,但少了的這些也是一大塊肉。
獻帝這件事,自己擁漢還是覆漢,現在不是重點。但決不能落到曹操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