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四百零八章 略微拖延

第四百零八章 略微拖延

  袁紹前後集結了六十萬大軍,其中真實能戰的兵馬也有二十萬之多。


  糧草方麵,他授意袁尚對出兵者留下口糧,其餘全部卷走,這樣也足夠大軍完全不生產吃上大半年。


  可是,大軍參差不齊,雖有沮授高效配置裝備展開訓練,但形成足夠戰力至少需要數月。而且兵馬集結與糧食轉運也需要不少時間。


  這種情況下對耗,當然是提前秋收且不能種植宿麥的袁紹方非常不利。


  童遠也和眾文武討論了後續是戰還是和。


  公孫瓚、公孫度認為應該繼續打。


  現在朝廷站在童遠一邊,北邊局勢也很有優勢,更何況他們已經認識到,這一戰新西涼軍還沒有用出全部力量。


  徐榮、賈詡則認為持續大戰並非上選。


  之前戰役的目標是營救公孫瓚,遏製袁紹的發展。從目前來看這個目標已經完全實現了。


  繼續打下去,是吞並幽州,攻取冀州。且不說情報顯示袁紹動員了大量人口,就是新西涼軍自身也不該一直糾結於一處戰場。


  其餘眾人也發表意見,基本上新加入的認為應該打,原有人員認為不應繼續打下去。


  其實童遠心中也不想繼續決戰,他知道要奪取整個幽州,還要動員河東、並州的許多力量。


  而攻滅袁紹,隻會把他逼向曹操,那樣很快就是一場與最可怕對手的大決戰。


  不久前衛覬、黃於加上董白的部曲,依然在曹操一半主力麵前吃虧。到時候幽州不穩,冀州紛亂,他和曹操決戰,這實在不是一個好選擇。


  可是新加入的眾人士氣高昂,如果直接選擇退兵恐怕會讓一些人失望。


  尤其是公孫瓚,其人野心不小,說不定想著借我的兵馬圖謀幽州,繼續當一方軍閥。對於他一定要遏製其企圖,讓他融入他的軌道。


  一番思索之後,他說道:“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進行一場大決戰,徹底收複幽州和冀州並不現實。但直接退兵,也隻會漲了敵人的士氣。”


  眾人都認可童遠的判斷,一時誰也沒在多說些什麽。可結束以後,童遠專門來到賈詡營帳,問問他的計策。


  賈詡平時陰冷寡言,但和童遠相處還是很有些共同語言。他直接說道:“主公心中已有決斷,我自然會想想在此基礎上擴大利益的計策。”


  童遠會心一笑,果然他們都知道現在絕不是貪圖擴張的時候。


  硬碰硬樹立更多的敵人,隻會把自己往危險的境地推。真要是像董卓一樣逼得群雄聯合,那時再收縮才會吃大虧呢。


  童遠把基本想法一說,賈詡也表示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讓新接納的眾人心服口服,同時盡可能拖住袁紹。其中最大難點在於,如何平衡好戰與和,既不吃虧,也不把袁紹逼得太過。


  賈詡嗬了一聲,眼中閃現出無比的自信,他渾身散發出一種境界,幾乎這世間被其把玩一般。


  “那袁本初動員了六十萬大軍,其中九成是普通農民。隻要拖到入冬,他們冬裝不足,糧食有限,也會失去決戰的信心。”


  “而主公這個時候不是乘機進攻,反而通過和談勒索對方,這樣正好可以收兵。而我軍是越發展越強,到時候整個北疆之力為主公所用,何愁天下不定?”


  有了賈詡的規劃,童遠大致清楚整個計策的節奏,不過這個局勢比較緊張的秋季該如何行動呢?


  賈詡認為幽州的上穀與代郡位於太行以西,天然與另外諸郡隔絕。而且我軍可以從西、北、南三個方向攻擊兩郡。所以這兩郡是要拿下的。


  不過這隻是一計虛招,不用現在耗費兵力強攻。這個秋天重點依然是易水兩岸。


  麵對袁紹的大軍可以先假裝和談,拖上一拖。袁紹兵馬太多,需要時間集結,他肯定同意。


  然後在深秋時突襲上穀代郡,引誘袁紹大軍深入,拉長戰線,大幅增加敵人的消耗。


  待敵人輜重消耗,士氣低落時,再突然包圍對方,迫使袁紹割地求和。


  童遠明白了賈詡的意思,他內心狂跳,越想越覺得賈詡的計策恐怖深邃。


  這一招不就是匈奴、鮮卑、羌氐對付大漢的戰術嗎?這不就是漢高祖劉邦遭遇的白馬之圍嗎?

  賈詡不愧是西涼出身,不僅擅於中原自古以來的傳統謀略,也學會了草原上的戰略戰術,實在是深不可測啊。


  兩人又討論了細節,基本拿定主意,就是要逼得袁紹求和,卻不深入攻打,讓他維持著一方,免於壯大了更可怕的曹操。


  不久後,公孫度在發誓效忠於董家、童遠和朝廷,得到加官進爵的保證後,領兵上船返回東萊,從東南方向攻擊高幹,牽製袁紹。


  童遠、徐榮、張燕、公孫瓚集結剩餘的三萬兵馬,在易縣以西,易水與大渥澱的北邊構建防禦陣地。


  與此同時,派遣使者與袁紹談判,表示願意釋放袁熙,並劃太行山停戰,至於冀州與幽州交界,則雙方慢慢洽談。


  袁紹正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完成州郡兵訓練,再半個月進行集結和糧食轉運。他選擇假裝和談,實際上調兵遣將忙得不亦樂乎。


  雙方就這樣寧靜地“和談”到九月底。


  新西涼軍調動的屯田軍數量不是太多,所以後方生產如舊。


  在裴輯修繕河道與杜畿平日馬虎關鍵時刻給力地支持下,大量糧食、肉幹被轉運至太行山邊緣的廣昌縣。


  此地是太行八陘中的蒲陰陘,又是徐水發祥之地,支援前線非常便利。


  而袁軍這邊就苦了。農田中的男性壯勞力大部拉入行伍,即使征來的糧食本來足夠養活,卻也因為被吏員、士族、豪強、軍吏過了好幾遍手而分量削減。


  這樣,袁軍除了部曲和夥夫,看守糧草的也不會餓著。可憐那些被征召的尋常州郡兵,他們各家糧食本就隻將將夠,現在出來打仗,吃到的還更少了。


  九月底袁紹突然在和談中提出新西涼軍全麵退出並州,交出獻帝的強橫要求。


  身為並州牧的童遠得知消息嗬嗬一樂,袁紹這是要進攻了,他都不繼續假裝和談掩藏意圖,看來信心十足啊。


  可新西涼軍也不是吃素的,正好看看袁紹牙口夠不夠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