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張既領軍戰顏良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張既領軍戰顏良

  曹操說道:“那就依司馬懿的計策行事,可以傳令給曹仁、荀彧那邊,不用佯攻宛城和虎牢關了,梁縣那邊也不著急。”


  荀攸建議道:“主公,為了痛擊童遠,擴大戰果,我們暫且蟄伏,待袁紹向我方求援的時候,占據道義道:“這是一條妙計,估計袁紹短時間內還不會向我這個小弟求援,正好我們可以在河內郡多準備一段時間。”


  董昭也這麽認為,此地較為安穩繁榮,又有諸多士族倒向曹操,早應該擴大周邊統治區域,讓此地不再多麵受敵了。


  商議已定,隻差把握住時機了。


  張既領兵三萬,與袁譚部的前鋒顏良,在上黨東北部交戰。


  “別駕你看,那就是顏良。”


  順著劉豹的指向,張既看到袁紹軍前鋒,簇擁著一位明光鎧大將,神采奕奕地站在全軍前端。


  上一次與顏良、文醜交過手的徐榮、徐儉、徐晃、黃於、去卑、陳溝,甚至童遠和張方全都不在。


  就算硬打也是打不過,看來這次詐敗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他對劉豹說道:“聽聞著顏良勇猛異常,他所部兵馬每人都有鐵甲、皮甲,絕不是容易對付的家夥。不知你部有何對策啊?”


  劉豹說道:“顏良雖勇,卻隻是一個人而已,他的兵馬也隻有我們的一半,我部完全可以奔襲騎射對方側翼,再一舉圍攻掩殺。”


  張既說道:“如此也好,一會聽我旗鼓號令,你與單於一會襲擾敵軍兩翼。但現在遠不到決戰的時候,所以暫且不急著掩殺。”


  “諾!”


  張既、顏良兩軍逐步靠近,新西涼軍隻是袁軍的兩倍,但由於兩翼騎兵隊形鬆散,顯得規模龐大至極。


  這樣的騎兵陣勢看起來氣勢駭人,若是二三流的兵馬恐怕早已膽戰心驚,不敢交戰。


  顏良率領的兵馬,雖然不像鞠義的先登營那樣,在破公孫瓚中分外如雷貫耳,但也大破公孫瓚騎兵多次,麵對匈奴騎兵根本不懼。


  他縱馬出陣,高呼道:“誰人敢和我決一死戰?”


  屯田軍校尉李通欲出,張既阻止道:“不用與他鬥將,直接大軍交戰即可。”


  於是令呼廚泉、劉豹從兩翼迂回過去,正麵步兵大陣踏步壓上。


  張既身邊以一萬五千屯田軍為主,這些兵卒吃穿勝過尋常富戶,每人都有兩檔鎧甚至更精良的裝備。


  他們有三成以上是久經訓練的弓箭手,不論是複合弓還是單體弓,在訓練難度、時長上,都大於使用弩機。


  所以新西涼軍遠射力量形成了一套有趣的配置。


  實力最弱的征召農兵,配置最好訓練的手弩與擘張弩,主要執行警戒、低強度守備、討匪的任務。


  更高一層的屯田軍裝備複合弓與單體弓,他們也是維持戰線,執行覆蓋射擊的主力。


  最精銳的無畏軍,則依照不同的戰術、任務,以複合弓和闕張弩為主要遠射武器,另外配置一些便於攜帶的騎弓和擘張弩。


  以後隨著力量充沛,還會補充部分大黃弩、床弩、高石數複合弓、破甲重箭等大殺器。


  顏良部主力則相反,其精銳遠射力量極強,但是以擘張弩、闕張弩為主。


  這與其兵將組成,以及主要對手包括各類輕重騎兵密不可分。


  顏良部精銳多是部曲兵和部分因為頻發廝殺,而長期服兵役的脫產武裝。他們在武器選擇上,一般會傾向於便於持續裝填,且殺傷力更強的弩。


  他們周邊有大量擅於騎射與衝擊的騎兵,這些騎兵箭法高強,但是騎弓對弩來說,不像步弓那樣占有射程和覆蓋的優勢。


  所以,精銳的弩兵配上大盾、矛戟,可以在遠近全方位壓製此時的輕騎兵。


  但是,這樣的配置碰上龐大的步弓兵馬,又會怎樣呢?

  “轟~”


  “啊啊!”


  每一波齊射的箭雨呼嘯覆蓋時,袁軍都龜縮在大盾的掩護下。


  但即使如此,鐵甲、皮甲混裝,多數人沒有頭盔的他們,漸漸有人報以不絕於耳的慘叫聲。


  袁軍乘著空隙,趕緊回射一輪弩箭。


  “嗖~嗖~嗖~”


  弩箭速度極快,劃破空氣時帶著嚇人的撕裂聲。


  可是,新西涼軍前排有一批盾矛兵組成堅實的盾牆,闕張弩不靠近到五十步以內難以破盾,更不用說短小的擘張弩、手弩了。


  袁軍前排弩機無法破開防禦,又要遭受弓箭拋射覆蓋,一時間被徹底壓製。


  部分後排袁軍忍無可忍,使用弩機拋射反擊。


  可是,幾輪裝填拋射以後,不僅沒有對麵射得快,感覺也沒給對方造成多少損失。


  原來,新西涼軍屯田軍都有鎧甲與鐵、皮質頭盔,這些防具足以擋住弩機軟綿無力的拋射。


  弩箭與弓箭不同,又短又重,尾羽還少,拋射的殺傷、準頭比弓差不少。


  但是,袁軍部分校尉見到這種情況,依然嚴令後排拋射。


  他們希望能給新西涼軍造成一定傷亡與壓力,迫使他們正麵的盾陣向上防禦。這樣,苦於無法發揮直射優勢的弩兵,就能立刻射擊,造成顯著殺傷。


  可惜,李通、劉辟、龔都等人早已演練多次,堅決死守正麵。即使後排弓箭手無盾,但防護住要害也最多是負傷,在有序的救護、補位運作下,幾乎不受影響。


  袁紹軍對射本就處於劣勢,再加上對麵盾牌掩護嚴密,完全看不到後排殺傷效果,越射越沒有信心。隻是在一眾軍吏的彈壓之下,才沒有退卻到弓箭射程以外。


  可是,兩翼對射就按照袁軍的劇本走了。


  匈奴輕騎兵殺到顏良側翼,發現陣型完整,難以衝擊,隻好用出騎射的本事。


  部分匈奴人馬術高強,一邊奔馳一邊飛射,讓袁軍難以反擊。


  可是,袁軍在大盾的掩護下,對百步以外的騷擾根本不還擊。一旦一些匈奴人想提高殺傷力與準頭,靠近到六七十步的距離,立刻會有一輪弩箭,準備射殺他們。


  這種對射,明顯朝著袁軍占優的方向發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