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二百七十四章 賈詡赴長安

第二百七十四章 賈詡赴長安

  這樣的日子在過去,是她們之前不敢想象的。


  此前即使是在夢中,也最多是夢見丈夫脾氣好些,兒女平平安安,能夠一輩子平平淡淡就是人生的極致。


  現在,人生有了希望,有了上升發展的空間,她們當然對董白非常欽佩。


  董白知道這些新奇的建設方式,多是來自童遠,但她也是新西涼軍的榮譽領袖,對於這件事情多多少少是發揮了促進作用的。


  她見天色已經略晚,就讓府裏專門安排,略備宴席招待這百餘名基層吏員和憧憬著夢想的姐妹們,甚至她還給府中服侍的健婦安排了位置。董白因貂蟬的原因堅決不用婢女,反倒是和這些健婦建立了一定的的友誼,算是半仆從半親屬的關係。


  她們在一起也不怎麽拘束,聊起來之後歡聲笑語久久不能停歇。


  “哎呀!這也太危險了吧,您可千萬小心啊。”


  多數婦人聽到董白介紹兩次與呂布交手的情況,覺得驚險不已,生怕尊貴的董白受到什麽傷害。


  董白說道:“怕,我也是會怕的,但是怎麽可能放過殺害家族的仇人呢?即使差距很大,我也會拚盡自己的全力。”


  她的話激勵了在場的幾個練舞的女孩,她們看到董白的那英姿勃發的樣貌,就徹底失去理智,又受到董白的款待,更是心神向往,發自內心的崇拜。


  她們提出想要跟隨董白練武,追隨她的左右伴隨在側。不過話已經說出口,才猛然想起董白堅決不用婢女,不知道是不是說錯了話。


  董白卻是大大方方,說道:“正好我也有計劃組件一個五人左右的女子護衛小隊,如果是咱們屯田出身又武藝不錯,自然可以加入。”


  幾名女孩興高采烈地叫了起來。


  董白微微一笑,她們的性格還真和她的過去有點像呢。她繼續道:“我還沒說完,這支小隊雖然可以跟在我身邊,但還是缺乏護衛、練舞以外的其他任務,所以會有些枯燥無聊。這也是習武者必須經曆的階段。”


  “當然,我也會和頜陽侯商議,看看能不能承擔更多的任務,比如護送蔡琰,蔡昭姬這樣的工作。你們可知道這位大才女嗎?”


  幾位年輕的姑娘搖了搖頭,但有幾個中年婦人說道:“哎呦,是不是大名士蔡邕之女啊?”


  又有人說道:“了不得啊,我們屯裏的學堂,就是蔡琰的弟子在教學,那可是讓孩子們學到了東西,以後肯定有出息。”


  眾人皆感歎,這個時候雖然還沒有讀書改變命運的途徑,但師從名士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再說能夠識字知禮,以後跟著渭陽君、頜陽侯肯定能闖出一番成績。


  董白笑道:“蔡姊姊現在開了專門的文館,藏有大量珍貴的典籍,有要是她和女弟子們也能有女護衛就更方便些了。去那裏當護衛還能順便學習知識,增進閱曆呢。”


  這個計劃,又在眾婦女中掀起軒然大波,又能給渭陽君辦事,又能跟隨名士蔡琰學東西,這是何等幸福的事啊。


  看來跟著渭陽君真的有好日子,能吃飽飯、有書讀、學技能,還能有多渠道上升空間,這是夢境嗎?

  董白因為這件事更加鼓舞,堅信能夠實現家族的誌向,不讓大家失望。


  微醺的她直接在庭院演練流星錘,英氣十足的身影在燭火月光下更加明豔動人。


  鏈錘猶如飄帶一般,繞著她周圍旋轉翻飛,精致的黑光鎧隨著步伐有節奏地晃動,金屬甲片不時沙沙作響,編製出一曲美妙的場景。


  眾人露出了有些驚訝的表情。她的一身搭配實在太過唯美,抑或是招式太過驚豔了,不論觀者哪個年齡段,總之看著就屏住了呼吸,沉醉於這銀色鐵鏈環繞的畫卷之中了。


  在皎潔月光、秋色醉人的環繞下,英姿勃發的少女將鏈錘轉得看不清楚,忽地在原地轉了個圈,將銀鏈一圈圈地纏在腰間,然後素手輕輕一抓,在臉龐拿住鏈球。


  她大氣也不怎麽喘地微笑道:“請大家相信我,未來還可以變得更好。”


  ……


  賈詡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碌。


  缺少優秀下屬的他,依然在半年之內配合童遠,削弱了李傕,挖來了戰力強橫的湟中義從和數千羌胡兵。


  這幾個月他既抓生產,又安排震懾住馬騰、韓遂。終於完成了秋收以後,有一定餘力,與馮翊郡的主公一起采取行動了。


  雙方立刻溝通協作,撲向勢在必得的目標,京兆、扶風兩郡。


  李暹、李別自從李傕死後,一直分不清敵我形勢。半年以前,他們與董白、童遠交好,更是自以為賈詡是自己人。


  獻帝東奔以後,他們跟隨李傕聯合李儒,防備幕後黑手童遠。可是,李傕臨死前又兩次派人傳信,說是和童遠軍不要衝突,暫時交好。


  不善計謀的兩人根本搞不清楚怎麽回事,對李傕的死因也無從調查。隻好相信朝廷方麵的炸營兵變之說,屯駐長安、扶風等地。


  對於新西涼軍這邊,他們不願也不敢招惹。眼看著不下十萬百姓遷出他們的轄區,逃至東西兩側的馮翊郡、漢陽郡,他們還傻乎乎地以為是件節省糧食的好事。


  直到不久後,賈詡的書信送到,他們才反應過來,他這是要讓他們倒向童遠。


  李別說道:“兄長,李儒、童遠我們暫且不談,可是賈詡的意思好難理解啊?”


  李暹說道:“是啊,沒想到他分析謀害叔父的凶手就在朝廷那邊。雖然沒有說是李儒,但對朝中官員的心理分析好像很有道理啊。”


  李別說道:“這麽來看,是朝中恨我等邊人入骨,這次獻帝東奔、入主弘農,定是楊彪為首的士族策動。李儒雖有意重新結好叔父與童遠,但終究被官員士族搶先掀起了叛亂。”


  李暹憤慨道:“我等終究是為士族所壞,其實當年董太師已有驅使諸侯,圍獵袁紹、曹操的趨勢,可惜被王允等士族作亂,現在那兩人已經起勢了。”


  兩人被賈詡的一封信所引導,終於發現誰是幕後黑手。他們討論對策以後,不禁對未來擔憂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