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升任鎮北將軍、並州牧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升任鎮北將軍、並州牧

  馬日磾也不顧往常禮節,夾雜著興奮與哽咽喊道:“童將軍!長安一別,將軍秉持誌向,持之以恒,天下有目共睹。今日一見,更是英姿勃發啊!”


  董白上前見禮道:“董白見過馬老太傅。夏陽雖然偏僻,但白已略微操辦,車馬準備就緒,還請馬老一行到府上赴宴。”


  馬日磾感歎道:“哎呀,太客氣啦。猶記得那日長安朝堂之上,君女一句‘女子亦可守藩籬’實在是振聾發聵啊。“


  他又看向董白、童遠身邊的眾人,全都是年輕人啊,後生可畏啊。


  突然他看到一位衣著樸素的書卷氣婦人,不由得有些呆滯,隨即驚呼道:“哎呀!這不是蔡伯喈的女兒,蔡昭姬,蔡夫人嗎!?”


  蔡琰上前拜道:“琰見過翁叔伯伯。能夠再見到父親的親近友人,琰備感親切溫暖。”


  馬日磾卻說道:“伯喈的事情我好慚愧啊,那時候我全力勸阻王允,請求他無論如何放過蔡伯喈。可是……”


  蔡琰強忍住傷痛,拜謝道:“琰替父親萬謝翁叔伯伯,父親能和您這樣的摯友,討論文學經傳,每日過得都很充實。琰立誌繼承父親的理想,努力於文學音樂。”


  馬日磾感歎道:“時間過得好快,好似昨日還在和蔡伯喈一同著作《熹平石經》,而一轉眼就到了分別的時候……是要邁出新的步伐,不能讓伯喈失望呢。”


  他掃了一眼蔡琰、董白兩人的頭發,都已經去掉了髽這種喪簪。掐指一算,她們服喪的日子已經過了二十五到二十七個月,喪滿已閉,該邁出人生新的步伐了。


  童遠想到往事,也覺得時光飛逝,但也需要背負著希望,大踏步地向前邁進了。


  他說道:“聽聞,馬老太傅一路履經波折,請先到夏陽休整一下吧。”


  馬日磾突然想到這邊也是戰事不休,就回道:“哎呀,確實是一言難盡啊。對了,聽說你們這個冬季在和匈奴人作戰,不知情況怎麽樣了?”


  童遠回道:“此事說來話長,我等到夏陽在再慢慢說來。還請馬老太傅小心,船隻靠岸的時候一定要抓緊。”


  “哈?對啊,我還沒下船呢,一會再聊。”


  到了夏陽府上,董白、童遠大擺宴席,一是招待馬日磾、陳端,二來好好犒慰這次光複並州的一批將士。


  此時,並州剛剛光複了大片土地,蘇則、於毒、申隆等已經各就各位,童遠、張錄、張既等人返回夏陽準備後續的事宜。


  現在暫且壓住了大勝的消息,又借著乍暖還寒的時節,消息並不暢通,準備在最合適的時機公布這個驚天消息。


  此時馬日磾也被營救了過來,正好可以讓馬日磾、蔡琰配合他們上書朝廷。


  這樣即使李傕、郭汜的內亂可能受到蝴蝶效應影響,沒有發生,也足以用現有的實力和朝堂勢力,兩方協作,引漢獻帝東奔,投入他的手掌之中。


  馬日磾被童遠等人取得的成就深深折服,他又看到童遠踐行了長安宴席時的諾言,與河東等地士族相處愉快,不由得發自內心高興。


  他借著酒勁,直接洋洋灑灑寫出了向朝廷報喜的書簡。蔡琰又補充了其他一些民生、胡人、人員等方麵的細節。最後統一由董白差專人送往長安。


  眾人歡快,全都愉快的飲酒討論,度過了大漢將傾前最後的快樂酒宴。


  ……


  其實,童遠對於李傕等人的理智有些樂觀,卻明顯低估了他們的野心。


  同年二月,李傕顧及樊稠深得軍心,且勢力越來越大。他做了精心準備以後,邀請樊稠、李蒙參加宴席。


  酒正酣時,李傕摔杯為號。他的外甥,騎都尉胡封突然暴起,一杖將喝得醉醺醺的樊稠砸死。又帶兵殺入,刺死了李蒙。


  李傕立刻命令手下攻入兩人的軍營,公布他們勾結韓遂的罪證,誅殺了幾十名嫡係,兼並了剩餘的兵馬。


  自此長安城四分之三的區域已經被李傕所控製。郭汜、楊定等人深感畏懼,但更加確定李傕要一個接一個,把他們全都除掉。


  李傕卻賞賜郭汜,稍微安穩住這個“盜馬賊”,表示除掉樊稠、李蒙是因為他們之前就勾結韓遂,現在又打算搶奪潼關,所以就地正法。此事已經完結,與其他人並無關係。


  郭汜“傻乎乎“地相信,還時常去李傕家痛快大喝,好似忘記樊、李二人不久前就死於酒宴。


  就在這個階段,董白的上書到達長安,整個朝廷被光複並州的成就所震撼。


  文書奏曰:


  臣聞匈奴無道,不尊典憲,漢盛則享皇恩,漢衰則乘勢作亂。匈奴生性殘忍,不事生產,殺官吏屠黔首,牧禾苗役青壯,辱婦女奪耕牛,鐵騎所致十室九空,哀嚎遍地。白雖為女流,不忘祖訓,誓守藩籬。奉吾皇聖旨,諧郃陽候收複北地故土。


  匈奴左右賢王率十萬騎兵侵我介休,左右於陸王五萬犯我三輔。吾新西涼軍兒郎銘記天子之青睞,逆風而上兩地大戰十數場全殲賊寇,光複西河、上郡千餘裏國土,解救老弱及牲畜無數,其餘異族皆歸附。


  今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重振北疆之誌士,中興之勢噴薄欲出。


  這篇上書立刻傳遍天下,董白、童遠收複並州大部,引得舉世議論紛紛。


  朝堂上,支持的人說,這個成績可謂是漢武帝以來對匈奴最高的成就。反對的人說,攻打的是已經投靠朝廷的自己人,不僅無功,反而應該治罪。


  後一種觀點喊得很響,卻出奇地被李傕、李儒、多數官員所一致反對。


  李傕這邊是剛剛除掉樊稠、李蒙,不願意繼續樹敵,所以支持董白、童遠,算是賣了個人情。


  而那馬日磾的文采、威望,足以令諸多中立的官員認同,至少不會明擺著反對。


  可以說這次並州大捷的試水恰到好處,剛好摸清了各方的態度,有助於下一步布局、操作。


  漢獻帝劉協也非常欽佩董白、童遠和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對於官職和封賞也不吝嗇,打算讓他們自行擬出需要,隻要合適他這邊就批準。


  當然,關於提升位置,童遠也不打算太過僭越,畢竟還要為漢獻帝東奔,劉協主動投入他的領地做好鋪墊。所以,形象要比較正麵,不宜過於強勢。


  最後,董白在原有的假節、節製司隸的基礎上,加授太師的虛職,並擴大封地。這樣也算是讓她正式繼承其祖父,董卓的官位。


  童遠由平北將軍晉為鎮北將軍,並州刺史晉升為並州牧。


  而之前被排擠的徐榮,也終於名正言順的授予職位,被授予度遼將軍一職。


  度遼將軍看似雜號將軍,其實卻是東漢常設,原先安置在河套區域,專門管理南匈奴、烏桓等部的將軍。


  後來這一職位也和並州刺史相似,逐步被南匈奴等壓縮統轄空間,竟然屢次敗亡。


  此前一任度遼將軍耿祉,於初平二年,也就是四年前,被於夫羅等擊殺。自此這個位置一直空懸,現在剛好由駐紮西河、太原一帶的徐榮擔任。


  其餘如衛覬、張既、蘇則等文士,與張錄、於毒等軍中諸將,都交由董白、童遠自行任命,然後向朝廷報備。


  不久之後,又將劉辟、龔都、周倉、李通等授予校尉、軍司馬職務,安排他們守禦一方,保境安民。


  這樣,司隸地區逐步安定,流散百姓漸漸回到故土,到這一年底又有十餘萬民眾聚集在洛陽及周圍幾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