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十六章 新西涼軍

第十六章 新西涼軍

  憑董家部將、隴西豪強這個出身,不可能成為袁紹、袁術這樣士族力量的代表,也不可能像曹操官宦出身,獲得潁川大士族的集體支持的同時大量任用寒門士族。


  他的方向很可能是董卓、公孫瓚這一條,依靠強悍的漢胡混合邊軍為主,獲得邊境大士族、寒門認可,爭取士族的支持和中立,然後稱霸一方,再進而抓住機會問鼎中原。


  他大概了解後續曆史進展,但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有一支可靠、強悍的軍隊為基礎。可是董卓被誅殺了,按照曆史發展,幾年之中,威名赫赫的公孫瓚也會敗亡。這說明僅僅靠一隻強悍的軍隊還不夠,必須在這亂世中有所建樹,能夠發展和壯大。


  董白既然將張錄及五十餘兵馬以外的軍隊交給自己指揮,那就要重整它,賦予它新的定位和力量。


  車隊到達榆樹林之後,很快放出斥候,十幾名各級軍吏也集合到童遠所在的位置。他環視了這十幾人,各個年長於自己,有人出身西涼軍,有人曾落草為寇,還有四名胡人。這幾天以來,他已經與眾人熟絡,大家對於他的身份、能力和態度都比較佩服。


  不得不說,東漢這個時代,世人眼裏出身是第一位的,若無隴西豪強、董家部將這層身份,他將步履維艱。


  童遠停止思索,微微閉目,深意一口氣,下定決心邁出這一步。


  “我們這隊人馬,來曆各不相同,但有一處是所有人最為在意的,那就是活下去。過去,所有人隻是生存著而已,如果諸位及大家的部下隻是想生存下去,那麽請早做打算,某也會和君女說明,安排好口糧和錢財。”


  有人麵露疑色,在這亂世生存下去已經不易,難道這還有什麽不對嗎?頓時,眾人中一身高七尺五,四十歲年紀上下的隊率說道:“童少君可能有所不知,我十幾年前還曾有地,一家不奢求別的,隻是期待個好年景。”


  隻見他麵露難色,又道:“誰曾想連年大旱,官吏凶狠,阿兄又是一病不起。不得已求助太平道救治,成為了教徒。這麽多年流離失所,殺人倒鬥,其實就是期待能好好生存下去,我做夢都想著以前的日子呢。”


  童遠聽了,麵色凝重,但眾人情緒正符合他的期待。“沒錯,包括我在內都想像以前一樣好好生存下去。可是有人不認為我們該這樣生存。你家裏的地,是高祖、光武帝分給我們的,但是豪強和官吏要把拿走,給他們產糧,讓我們成為佃戶、奴婢,或者消失掉。”


  隊伍中豪強子弟臉色微變,但這正符合童遠的期待。“我是隴西出身,我的家族有不少的地,還在軍隊中任職。但是士族們和朝廷的官吏認為我等不過邊鄙之人,即使再有戰功也隻是走狗而已,從來就沒被正眼看待過。”


  “那士族呢?他們就是敵人嗎?很多並不是。”


  眾人開始詫異,童遠到底想說什麽?眾人原以為他要說長安城中那些官員,各地的大士族是他們的敵人。


  “我們的敵人是我們在麵對豪強、士族和危險時沒有團結去應對它。當你作為一個農民時,沒有力量去抗衡豪強和官吏。當你作為一個豪強子弟時,沒有能力讓士族、官員給你尊重和平等活下去的機會。士族也沒辦法應對日漸崩壞的朝政。”


  “所以,不管你們過去是誰,現在要想好好的活下去,留在這裏並著手重整。否則就離開去尋找那心裏麵的僥幸去吧。”


  胡琅兒、黃於等人不知有意無意,率先問道:“童少君,既然要改變,那要怎麽做?”


  童遠掃視一圈眾人,讓大家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將一切能對我等有幫助的力量,吸納團結到我們這邊,再唯才是舉,各司其職。”


  “這有什麽變化?”


  “跟著這支軍隊,可以好好地活著,不再隻是苟活,在他人眼中如草芥。而是被別人另眼相看,不容小覷。”


  ”進入三輔,一旦抄劫財物,猶如殺雞取卵。如若不損壞作物,愛百姓如兄弟姐妹,各地則另眼相看。簡言之,我們是一支新的西涼軍,目的、行為和姿態都比過去有所改變。”


  “這樣才能得到各方的承認,有了承認才有可能互惠互利得到認可與支持。相信諸位是要堂堂正正的回到長安三輔,而不是逃往什麽地方,如果沒有改變被追殺的命運,那逃跑也隻是一時幸存,並且活得擔驚受怕。”


  “所以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和命運,就從我們西涼新軍嚴格要求自己開始。吾正式命名吾等為西涼新軍。”


  西涼新軍,這就是童遠目前這隻兵馬的稱呼,日後還會有更多部隊跟隨這一稱號擴大它的輝煌。


  至於紀律嚴明,眾人也不難容易理解,徹底改變形勢很難,但要改變需要從向東行軍、團結各方和聯係河東做起。這些軍吏出於自身安危,很快認真貫徹下去,全軍謹記要愛護百姓,不要四處樹敵。


  沿著河邊的道路前行,一路向東秋毫無犯,遇到他人也沒有引起任何恐慌或者騷亂。當然除了新軍的補給都依賴董家豐厚的積蓄支撐。在這一點上,董白倒是毫不吝嗇,因為對她來說,複仇是排在第一位的。


  前方經過一個村子,車隊入駐過夜,當然安排好斥候和崗哨,不準村裏有人向南或向西去報信。這個村子不大,不過十餘戶耕種放牧於此。裏正是本地老卒,二十年前跟隨過西涼三明之一的張奐平定邊軍羌人叛亂。


  西漢較長時期實行的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兵農合一的征兵製,而到漢武帝乃至東漢光武帝,隨著經濟情況變化和財力等其他各方麵原因,募兵製比例逐步提高。這個老卒就是響應過征募,而非征為戍卒。


  這幾十年間,西涼變亂不斷,他參與過眾多戰鬥,對於軍中的南匈奴胡人士兵也較為熟悉。


  此時,裏長自然知曉董卓威名,特別是童遠奉上一盒金銀之後,更是痛罵王允、呂布挑起事端。不過由於已到青黃不接的季節,村裏並無更多餘糧供給。


  好在車隊並不缺乏飲水以外的補給,一番接觸下來,眾人最想得知的還是現在的情報和附近的駐軍情況。


  情報方麵,裏長所知甚少,隻是聽說王允誅殺董太師,其他都沒有了解。隻有東麵的夏陽、西南麵的衙縣等地才能了解到更多,而這一帶因為較為偏遠,都是聽附近薛姓豪強的號令,對長安之事所知甚少。


  一名什長緊張地報告道:“報,外麵抓到一個人,試圖乘黑夜往南方向逃走,被軍士捉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