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謀劃
“我就是要讓他把東西帶回去!
劉協身邊有我們的耳目,無法召集很多人,而要謀劃一件事情,一個人肯定是不夠的,董承肯定會找其他人幫他,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一舉鏟除!”
“丞相英明。”
這招可真是毒,不過也是他們咎由自取,也不看看自己現在的生活是怎麽來的,還弄曹老板?
既然曹操已經知道了,那剩下的,就由他來安排,徐飛現在有個大任務:剿滅袁術。
袁術自從上次大敗,已經許久沒有聲息了,當了皇帝,連個詔書都不發,整天偏安一隅,可真是窩囊的。
“就讓我,來結束你的皇帝日子吧!”
徐飛朝遠方看去,這次征討,他是勢在必得。
長途征討,徐飛可要好好準備,這次,糧草之類要備足,士兵嘛,曹老板給了五萬。
自己碼了一下,袁術雖然大敗,但是其元氣尚在,自己萬萬不能輕敵。
這準備糧草,加上整頓士兵,也要幾天功夫。
董承要是在這幾天,有什麽動靜,自己也好弄他,要是晚一點,肯定就是曹操來了,自己看不到,心癢癢的。
愛看戲,這是人的本能,徐飛也不例外。
“淺淺,定位董承,將他的府邸平麵化,任何人員都要看到,我想看看,他到底要搞什麽!”
“是!”
頓時,眼前就出現了董承的府邸。
董承此時,正翻弄著那件錦袍,放在蠟燭下照照,也沒發現什麽名堂。
一不小心,衣服碰到了蠟燭,燒破了一個洞,剛巧這破洞的地方,正是衣帶處。
看到了血色的一角,董承連忙將此物取出,原來是皇帝寫的一封血詔。
董承將血詔看完,痛哭流涕,暗歎皇帝命運悲苦。
有心殺曹,奈何自己無能啊~
不行,曹賊必須得除,皇帝的意思,肯定是叫我喊幾位同心之士,一起除賊。
不過這同心之士。。。董承確實沒想到幾人。
第一個閃過腦海的就是劉備,不過他現在並不知道,劉備是什麽心思。
畢竟劉備可是曹操帶過來的,要是倒打一耙,將他告給了曹操怎麽辦?
董承開始猶豫了。
正是夜裏,董承想著想著,也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徐飛看他一直都是一個人在房間裏,也就不在看了,回去睡覺了。
正巧這時,侍郎王子服前來拜訪。
董承府上的門吏,知道王子服和董承的交情,不加阻攔,直接就讓進去了。
王子服來到臥室,發現人並不在這,便徑直走向書院。
來到書院,看到董承趴在書桌上睡著了,身下壓著一張素娟。
而且上麵露出了一個血字:朕,王子服心中有疑惑,便將此物從董承身下抽出,看完之後,唏噓不已。
有心想嚇他一下,就將血詔藏於袖子中。
朝著睡著的董承大喝:“國舅好生自在,虧你還能睡的著!”
董承被驚醒,見血詔不見,嚇的半死,左找右找,找不見,忽見還有一人在此,更是緊張。
仔細一看是王子服,心已半安,此人和他交情甚好,並不會做出什麽害他之事。
王子服言道:“汝竟欲殺曹公,吾要告發汝!”
董承也不擔心:“若兄如此,則漢室危矣。”
王子服笑道:“隻是戲言罷了,吾自祖宗開始,就食漢祿,絕無二心,願意助兄一臂之力。”
“汝有此心,實乃國之大幸。”
接著,這兩個人,就開始謀劃起來了。
不過謀劃了很久,還是想不到什麽辦法,因為他們手中,並無任何兵力,想要弄的過手握數十萬兵力的曹操,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暗殺!
不過曹操身邊,不是徐飛就是許褚,基本是天下無敵的人物,暗殺基本也是無法實現的。
正苦惱之時,忽有人報:西涼太守馬騰來探。
董承直接說道:“隻需說我有病,不能相見。”
馬騰聽了,大怒:“我白天還看到他抱著錦袍進來的,何故非要拖病不出,如果我沒有要事,何故來此?”
門吏將此話告訴了董承,董承想了一下,既是有要事,而且他也知道錦袍,應該不是惡意,就讓他進來了。
董承進來,直接說道:“剛剛才見過皇上,從皇帝那出來,為何要稱病,不願見我?”
董承言:“突發疾病,不得而已,有失遠迎,勿怪罪。”
馬騰冷哼:“你麵帶紅潤,何病之有?”
董承尷尬不已,無話可說,馬騰直接往外走去,臨走時,也不忘說句:“爾等都不是救國之人啊~”
董承聽到這話,便知道他應該是他們這一方的,就挽留道:“救不救國,不是表麵能看出來的,我們在此,正是商議此事!請公看此物。”
立即將血詔取出,給馬騰看了。
馬騰看完後,咬牙切齒,對董承說道:“若有舉動,我肯定會統西涼兵作為外應,助你們一臂之力。”
接下來,他們感覺容易多了,畢竟有了兵,這事情還真容易了許多。
馬騰還舉薦一人,正是劉備。
董承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此人雖然得了個皇叔的稱號,但他現在就是依附在曹操那裏,怎麽會和我們一起打曹操?”
馬騰笑道:“一看公就不擅長察言觀色,許田圍獵,曹操迎眾賀之時,雲長在劉備身後,準備拔刀,直接把曹操殺了,隻是玄德用目光製止了他而已。
玄德並不是不想弄死曹操,而是曹操手下爪牙太多,恐不敵而已。”
他們兩個說著,說著。就好像劉備已經是他們的一份子了。
次日。。。
董承便將劉備叫來了,這時候的劉備,還在圓子裏種東西,滿頭大汗,臉上還有些許泥土。
董承見到劉備,直接大哭:“最近曹操真是越來越無法無天了,這是皇上實在忍無可忍,寫下來的血詔,公可看之。”
董承還拿出了義狀,上麵寫著這些有想法人的名字。
分別是董承,王子服,吳碩,吳子蘭,馬騰。
再來一個劉備,估計差不多就齊了。
“公既奉召討賊,在下焉能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