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孫堅謀劃
隆隆隆……!呂布軍戰鼓擂得驚天響,一聲一聲的呐喊震撼山河。而城牆上的袁紹軍卻麵色蒼白,心旌動搖。
閻行揚聲大喊:“還有誰?”
城牆上一片安靜,沒有人敢應戰。
……
整整一天時間,閻行就在城關下搦戰,始終無人敢於應戰,全都龜縮在城牆之內,袁紹軍士氣低落。
袁紹軍無人應戰,張浪也沒有下令攻城,一天的時間就這麽耗過去了。傍晚時分,張浪收兵回營。
蔣方回到治所大廳中,眾部將分列左右,氣氛有些壓抑。蔣方一臉鬱悶地道:“真是讓人氣憤,那閻行僅僅隻是呂布麾下一個無名之輩,居然我軍也無人能敵!”副將道:“將軍也不必過於介懷,此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既然能做龍韜軍的副軍團長,跟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蔣方點了點頭。
副將道:“呂布軍來勢洶洶,我們完全沒必要跟他們鬥勇力,隻須據關防守就是了!隻要能堅持到主公援軍趕到,呂布他們就隻能灰溜溜地撤退!”
蔣方皺眉道:“我擔心呂布是不是有什麽陰謀!”站了起來,走到大堂中間,來回踱著步,思忖道:“今天一整天,就隻有那個閻行出來挑戰,大軍卻始終沒有攻城!對比昨天的情況,實在讓人無法安心啊!”
副將問道:“將軍覺得呂布有什麽陰謀?”
蔣方走到一旁的地圖架前,看著箕關兩側的崇山峻嶺,皺眉道:“箕關兩側崇山峻嶺,可難保不會有穿山而過的小路!呂布會不會派遣一支輕兵繞到過去?”
副將難以置信地道:“這不可能吧!從未聽說這裏有小路!我看將軍是多慮了,呂布今日之所以沒有攻城,應該是等候重型器械的到來!”
蔣方覺得副將說的有道理快點了點頭。
視線暫時轉到襄陽。
一場為袁紹使者舉辦的酒宴散了,孫堅醉了,周瑜把使者送走了,隨即便轉身回來。來到停上,一名侍者上來道:“主公請將軍去書房說話。”周瑜連忙往書房走去。來到書房中時,瞬間正站在案幾前看著使者送來的袁紹書信,哪有一點醉意。
周瑜上前來抱拳一禮:“主公。”
孫堅將書信遞給周瑜,冷笑道:“袁紹真是打的好主意啊!想要我們替他解了呂布的威脅!”
周瑜接過書信看了一遍,笑了笑,“難道主公就沒有襲取洛陽之意?”
孫堅走到書案後坐了下來,笑道:“我是想要攻擊洛陽,可是也不想讓袁紹占便宜。”周瑜點了點頭,“主公英明,就應該等呂布深入並州境內後我們再動手!那樣一來,呂布將難以回救洛陽,而且袁紹的實力也會受到想到程度的削弱,這對我們是最為有利的!”孫堅微微一笑,“知我者,公瑾也!”
周瑜思忖片刻,抱拳道:“主公,我以為我們暫時以洛陽為目標為好!”
孫堅感到詫異:“為何?難道公瑾認為應該對曹操動手洗去淮南?”
周瑜搖了搖頭,“主公應該還記得我對主公說過的戰略?”
孫堅點了點頭,“你說:謀天下之道,一要盡可能地避免過早卷入中原大戰,二要盡快擴充地盤和實力!”
周瑜道:“若是襲取了洛陽,主公恐怕就無法在處於超然的地位了!必將卷入中原大戰!攻擊淮南意思如此!……”
孫堅稍作思忖,看了周瑜一眼,“公瑾的意思,我們還是要堅持進軍西川?”
周瑜點了點頭,“這一次,我們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訓,分兵兩路,一路從漢中攻入西川,另一路沿長江西進,盡可能地發揮我軍水軍戰力強大的優勢!目前,漢中就隻有一個平南軍,西川隻有一個豹韜軍,洛陽地區也隻有一個鷹揚軍和洛陽軍團,總兵力不過四十萬!我軍集結五十萬之眾分兩路進攻,呂布軍必將難以阻擋!同時以精兵截殺洛陽方麵的援軍,並以重金挑唆南中蠻族叛亂,派使者遊說西川、洛陽的士族!如此一來,我有八成把握可以占領西川!”
孫堅聽周瑜分析得頭頭是道,不禁點頭笑道:“好啊!經公瑾這一番布置,我感覺西川已經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周瑜道:“雖然我很有把握,但我們依舊不能大意!”皺起眉頭,“呂布軍步騎戰力之強依舊冠絕天下!考慮最壞的情況,若是呂布軍步騎大規模回援,我們應當以河道為依托,城池為據點進行阻擊,這個工作現在就必須進行!”
孫堅點了點頭,“等會兒我讓黃蓋去辦!”看了一眼周瑜,問道:“我讓公瑾按照呂布軍的樣子訓練步騎,可有收獲?”
周瑜皺眉道:“十萬新軍正按照呂布軍的辦法加緊訓練,雖然戰力遠超之前的步騎,可是,要是與呂布軍相比,感覺依舊有所不及!”
“哦?那究竟哪裏有問題?”
周瑜思忖片刻,皺眉道:“和呂布軍相比,好像總是缺少了一股精氣神!這支新軍也肯定會勇猛無畏,隻不過是為了高額的賞賜罷了!可是呂布軍似乎並無完全是為了這一點!士為知己者死,他們給我這種感覺!”
孫堅皺眉道:“難道我們做不到那一點?”
周瑜一臉慚愧地抱拳道:“屬下無能,實在無法看透其中的關節!”
孫堅擺了擺手,“你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難得了!”頓了頓,“我們還是來說出征的事吧。我覺得公瑾的建議非常好,就照公瑾的建議,起兵五十萬,兩路並進,我親自率領北路軍攻漢中,公瑾帥南路軍沿江而上,黃蓋任南陽都督鎮守南陽,負責截斷從洛陽下來的援軍,張昭坐鎮襄陽督辦糧草。”
周瑜點了點頭。
孫堅想了想,“至於密使的人選……”
周瑜抱拳道:“屬下已經想好了幾個人,正要請主公參詳。”孫堅道:“既然公瑾已經想好了人選,那就讓他們去吧。”“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