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的一首古詩--和大家分享一下
()白居易——《七德舞》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觀舞聽歌知樂意,
樂終稽首陳其事。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飢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ri哭。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剪須燒葯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
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
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
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翻譯如下
1白旄黃鉞定兩京:旄(mao)一種旗幟,用氂牛
尾做成繫於旗之竿首。鉞(yue)古代兵器,青銅或鐵製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
2擒充戮竇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竇」指竇建德。
3亡卒遺骸散帛收:貞觀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戰亂中所有戰死者的遺骸,祭祀后安葬;因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後來又追加了一條命令,凡是收葬無主屍骸的人,官府給予布帛答謝。
4飢人賣子分金贖:貞觀二年,國家剛剛安定不久,就發生了大飢荒,民間發生了父母因飢餓賣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盡出御府金帛,贖回被賣的子女,還給他們的父母。
5魏徵夢見子夜泣:大臣魏徵病危,太宗擔憂其病情,半夜做夢,夢見魏徵來辭別,於是驚醒,忍不住哭泣。這一天晚上,魏徵果然去世了,太宗親自為其題寫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於夢中,今朕失賢臣於覺后!〔從前殷高宗武丁,在睡夢之中得到良臣傅說;而現在我呢,卻在醒來之後失去了賢臣魏徵!〕」
6張謹哀聞辰ri哭:另一位賢臣張公謹去世,太宗親自治喪,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ri在辰,yin陽所忌,不可哭。〔現在太陽位於辰位,根據yin陽忌諱,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卻道:「君臣義重,父子之情也。情發於中,安知辰ri?[我們君臣的情義深重,像父子一樣。我的悲痛發自於內心,還能管它是什麼時辰!]」說完痛哭。
7怨女三千放出宮:太宗對他的侍臣說:「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今將出之,任求伉儷。」於是令左丞戴胄、給事中杜正倫於掖庭宮西門,揀出數千人,盡放歸。[愍(man)本義指令人憂患;痛心的事情]。
8死囚四百來歸獄:太宗還深怕產生冤獄,常常親自過問案件。貞觀六年,太宗親自理獄,最後確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該處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惻隱之心,放他們回鄉歸家,要他們明年秋天再來執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盡數歸來,無一私逃,太宗於是下令特赦他們。
9剪須燒葯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太宗早年親自征戰,與將領們恩義深重。大將李績(ji)卧病久治不愈,醫生說要龍鬚燒灰配藥,太宗便親剪髯須〔古代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髮與剃鬚都是忌諱的事情〕,李績服藥后病情好轉,感動嗚咽,要求殺身以報。
10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將軍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幫他吮血,李思摩裹好傷口便奮臂高呼,要求效死。
基本上,這就可以算是古代聖君的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