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之新帝國> 第931章 擔心多餘

第931章 擔心多餘

  劉布在集結足夠多的兵力以後,就開始由廊坊出發,分別的部下各位大將,劃分了防區。


  麵對北京城這華北第一巨城,劉布並沒有任何的輕視,他知道,如果要強行攻破它,他這點兵力還不足。


  強行的攻擊,很容易就會令他們拉垮步子,邁得太快,容易扯著蛋。


  曆經了千辛萬苦,才有今天,就等著坐享收成,劉布反而不著急了。


  劉布現在,首先是對京城進行封鎖,切斷其對外的聯係,然後再等待他們的各種攻城武器,主要是大炮和攻城用的樓車、擂木等等東西。


  華夏軍擁有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用來對付北京城,好像都不適用,因為京城比普通的城市,都要高上一倍不止,這也就意味著,一般的雲梯,都派不上用場。


  這麽高的雲梯,製造難度非常的大,士兵也都非常危險,所以這一點被劉布否決了,他們使用巨木撞門或者是用樓車附城,而不是使用雲梯,蟻附攻城。


  劉布目前手下,隻有將近四萬左右的軍隊,不過他很快就得到了增援,增援的不是華夏軍的士兵,而是明軍視為救兵的關寧軍。


  關寧軍本來就十分的猶豫,他們十分的不看好大明,當大明動員七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準備收複失地時,在朝廷眼裏,這是以堂堂正正之師,收複失地,但是在祖大壽、吳襄等老油條眼裏,他們就看出,大明是不行了。


  七十萬大軍,好大的聲勢,但是這支大軍居然沒有糧響,就是準備去搶,用的是以戰養戰,就食於敵的政策。


  這些爛事是人幹的嗎?就算幹成了,也都民心盡失,勢必不能持久。


  而祖大壽和吳襄等人,則看得更加透徹,你這麽多大軍湧出去,卻沒有糧食,如果華夏軍是精明的,我根本就不與你打,就是拖,也都可以把你拖垮。


  這聲勢雖大,卻是回光返照罷了,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這時候華夏軍的使者,秘密的向他公布了華夏軍的作戰計劃,其實劉布己坐鎮登州水城,這真是嚇壞了他們,這時候,他們就知道,大明是真的完蛋了。


  如果讓劉布從天津衛登陸,他們七十萬大軍,就沒有退路,崩潰就是眼前,不是崩潰,就是投降。


  此時祖大壽和吳襄等人,不再猶豫,馬上願意向華夏軍投降,配合華夏軍的行動。


  本來他們還有很多條件的,但是看見華夏軍如此的強勢,還玩出了這一手,他們是不再提多餘的條件了,早早的從龍,說不定還可以混一個開國功臣的待遇,如果遲遲未歸,等到華夏軍拿下京城,說不定就不需要他們了。


  為了表示誠意,關寧軍也都出兵兩萬,從山海關方向,往京城北麵的德勝門、安定門方向發動攻擊。


  其實華夏軍也都不缺關寧軍這兩萬人,說句不好聽的,就算關寧軍不配合,前來勤王救駕,也不是劉布精銳部隊的對手,這時候已經不是士兵的人數或者是士氣,決定戰爭走向的因素了。


  決定戰爭走向的,主要是裝備和訓練,劉布齊裝滿員的三個師,進入了天津衛以後,他便有一種,大局已定的感覺。


  至少放眼北直隸,大明沒有可以跟他們抗衡的力量,就算楊嗣昌他能率領三十萬大軍來,劉布也都不用怕了。


  明軍想複製朱燮元在夷陵城下全殲華夏軍一個師的奇跡,也都很難,雙方的武器,差了一個時代,不是人員或者是士氣可以挽回。


  華夏軍在京城四周,成立了四個大營,每個大營都分別負責一個方向,他們依照明軍的標準,立硬寨打硬仗,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所謂的立硬寨,指的就是挖三道壕溝,每一道壕溝都深達兩米,然後在四周豎立三米高欄柵,放置鹿角、拒馬等等工具,防止敵人軍隊,進行衝擊或者是劫營。


  明軍一向最擅長的就是打這種仗,也有人把它稱之為結硬寨、打呆仗。


  華夏軍他這麽幹,不符合其一貫的作風,他們一向都是以進攻為主,防守非其所長。


  這也與他們崛起以後,一直搶奪大民的天下和江山有關。


  更加要命的一點,連城中的守軍都看出來了,這就是他們建好了大營,自然是要等待其他軍隊的到來。


  劉布他知道,憑著現在手上的那一點實力,強行進攻京城,可能會成功,但是傷亡會很大,所以他決定,等大軍集結以後,才給這裏以致命的一擊。


  而且劉布也可以很肯定一點,那就是,現在的城中亂成了一團,軍心士氣極其的低,時間對華夏軍有利,對明軍不利,拖得越久,城中的問題就越多。


  當他們知道洪承疇和楊嗣昌大軍投降以後,估計就再也沒有什麽信心抵抗了,所以劉布就想出了如此一個法子,那就是等待大軍到來,炫耀武力。


  炫耀武力的主要原因,還是華夏軍崛起的太快,成事太快,沒有什麽底蘊,如果打順風仗,順風順水的時候還好,如果遇到了什麽挫折和打逆風戰的時候,那就會死得很慘了。


  劉布借此緩一緩勁,整頓軍隊,去蕪存菁,提高士氣,加強凝聚力,也讓城中的百姓和軍民,見識到華夏軍強大的軍事武力,他們再也無心跟著一支強大的軍事武力對抗,最終隻能夠選擇投降。


  所以劉布才會故意的擺出這麽巨大的聲勢,把他們所能用的武器都拉了出來,主要就是為了炫耀武力,震懾敵心。


  本來在劉布的構想之中,他們會有一場非常慘烈的大戰,這一場大戰以後,將會決定雙方的命運,華夏軍就是憑著這一場大戰,坐南背北,建國稱帝,立萬世不拔之基業。


  但是就連劉布也都料想不到,大明是孱弱到了如此的地步,政治體製腐敗到了極點,軍隊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本來他們還在死撐,死撐著跟華夏軍對抗,但是當他們知道華夏軍從天津未登陸,快速的包圍京城以後,這支軍隊就沒有了士氣,再也沒有底氣跟華夏軍作對了。


  這也就令劉布感歎,知道大明十分的弱,但是萬萬料想不到,他會落到如此的這一步,可以這麽說,不是華夏軍他們強大,不是他們打敗了大明,而是大明自己玩死了自己。


  兩百多年的重文輕武,加上官員貪汙腐敗,民生凋零,社會黑暗,這讓大明這一個龐然大物,從內到外,腐朽了,他雖然看起來還非常的龐大,但是外人輕輕一推他就倒了,倒地以後,再也無法起來了。


  劉布不免感歎,想明軍初始之時,縱橫天下,打敗了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計打到四方國家都為之臣服,在南方成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在北方建應努爾幹都司,即使在西南方,也一路橫掃,幾乎就與印度相接了,可以這麽說,開國之初,他是強大到了極點的國家。


  劉布在就在想,如果他們敢在那時候造反,估計也就是在萊州鬧一鬧,就會被剿滅了,隨便一支明軍,就把他們給滅了。


  人還是那些人,但是卻沒有開國之時的名臣良將了,更多的像是溫體仁、周延儒這等庸碌無為,屍位素餐之徒,他們於國家沒有半點用處,反而還搞得烏煙瘴氣,的長期的黨爭,黨同伐異,鬧得朝廷烏煙瘴氣,民間則是一片混亂。


  再加上小冰河期的來臨,許多地方,不是大澇,就是大幹旱,百姓根本就吃不飽飯。


  人吃不飽飯,什麽事幹不出來?這點劉布是知道的,就連古人都知道,倉稟知禮樂,人餓著肚子,隻會想著辦法,用盡一切辦法填飽肚子,而不會去想別的問題。


  大民養仕二百多年,養民二百多年,民間是有極深的底蘊,但是也架不住他們這樣的折騰,百姓在饑餓饑寒交迫之中,消耗了對朝廷的忠心。


  北直隸就是大明統治的核心地區,其地位遠在山東之上,劉布進入了這裏,原本他以為會有很多阻力的。


  他們可不敢像當年的南宋一樣以為,派兵攻進了北方,當地的漢人百姓,就會對他們提壺漿簞食,劉布他們也都做好了進入該地區以後,全民皆兵的準備。


  誰知道他們進入了這一地區以後,當地的百姓非常的麻木,非常的冷漠,看見了華夏軍打來這裏,他們也都沒啥可畏懼的,既不望風而逃,也不熱烈歡迎,就像看著陌生人走過來一般。


  絲毫沒有意識到,換了官府,換了主人,他們的人生將產生重大的變化,可能在這些百姓的心裏麵,都麻木了,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誰人當皇帝,誰人當家,還不是一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永遠都改變不了的。


  看見了這種情況,劉布沒有失望,反而顯得大為歡喜,這是他認定朱明已經徹底的失去了民心士氣了。


  劉布還在想,大明立國兩百多年,深入人心,是不是要學著原版一般,先派一支代言人,比如說流寇,讓他們攻破北京城以後,逼死了皇帝,滅了大明,然後他們再出手,借著為大明報仇的名義,誅滅了敵人,趁機坐了天下。


  然後就可以洗去他們以家奴造反,篡謀奪位的惡名,但是現在他才想到,根本就沒有這必要,成王敗寇最能說明了一切,而他想象中的,百姓都起來反他,也都沒有出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