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之新帝國> 第886章 蓄勢待發

第886章 蓄勢待發

  無論是大明還是華夏帝國,都在積蓄力量,準備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但是有一樣事情是所有人都公認的,這便是華夏帝國是處於守勢,而大明是處於進攻的勢頭。


  因為華夏帝國在很多方麵準備不足,他們在短期之內占據了太多太多的好地方,消化這些地方都需要時間和兵力,更不用說抽調出精銳的兵力去攻打大明其他的地方了。


  如果一旦失敗,隻怕會丟了芝麻丟了瓜,而且還有一點,這就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已經讓華夏帝國給控製和占領了,其他的地方都是非常貧瘠和落後的。


  如果讓劉家父子有的選擇,他們可能會先休養個三五年,然後再出兵攻打大明,但是大明可不會允許他們把這些地方消化了。


  現在華夏帝國新崛起,剛占領這些地方,還沒有完成對這些地方的消化,一旦他們對地方完成了消化,獲得了地方全力以赴的支持,大明要奪回這些地方,那就更加的困難了,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


  在這種情況之下,崇禎皇帝隻能夠飲鳩止渴式的用盡了一切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了幾十萬大軍,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一擊,可以說整個北方已經變成了軍事體製,已經變成了一個軍事國家,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著軍事行動而展開,在短短的一段時間,武人的地位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大明實行了兩百多年的文貴武貴,算是在某種程度上被打破了,因為他們需要這些武將為他們打天下,而這些文臣們,現在所表現出來的,也都太坑爹了,根本沒有能力,力挽狂瀾,所以崇禎皇帝迫不得已之下,才選擇了這樣的辦法。


  但是大明實行這種政策,是相當的危險,所有的人都看出,實行這種政策的不合理之處,短期之內拚老命,可以這麽幹,但是一旦戰事持久連綿,這就意味著他們將會自我崩潰,自我解散。


  因為他們的錢和軍餉,其實都是通過暴力征收這些富豪和權貴得到的,這種是不可再生和複製的,幹完一票以後,就不可以再搶了,也搶不到了。


  在華夏帝國則不同,他們獲得財富的方式,是可以循環和反複的,所以如果雙方一旦持久戰的話,別的不說,光是拖,都能夠把大明拖垮。


  相信劉遠橋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才不會急著對大明用兵,因為時間對他有利,拖的時間越久越好。


  大明則明白,時間不在他那裏對他沒有利,拖延下去隻會讓他們吃大虧。


  他們也就明白,今年就是決定性的一年,而決定他們命運的,就是山東,拿下了此地,他們的戰略環境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時間到二月初,明軍基本上已經集結到位,各支部隊已經到了預定的攻擊地點。


  而華夏軍則是在忙碌的調兵遣將之中,因為他們運河癱瘓,沒有辦法通過運河快速的往山東六府運送兵力和物資,這讓他們在調遣兵力和物資方麵特別的緩慢,許多應該進入陣地的部隊,現在還在途中或者還在出發之中,這些基本上都不是秘密。


  連明軍的探子,他們輕易易舉的就知道了這些消息,華夏軍的後援部隊和物資沒有運送至山東,沒有進入各地,這可是令明軍大為振奮,他們就在感歎:“就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給不給咱們一條活路了。”


  即使明軍再樂觀,他們還是明白一點,要跟華夏軍展開激烈的鬥爭,必須首先獲得天時的支持,如果沒有天時之助,猛攻對方之地利,這是取死之道。


  即使華夏軍的各大援軍沒有抵達它各大軍鎮,但是這些軍鎮原本就戒備森嚴,他們城牆之上擁有大量的大炮。


  而且進入了今年以後,華夏軍也都意識到他們擴張的太快,特別是他們的山東,深入敵人之中,成為了一個突出部,現在已經麵臨對方三兩方麵的包圍。


  所以他們也都迅速的收縮的兵力,他們除了扼守一些重鎮和交通要點以後,基本上從一些偏遠的鄉鎮和縣城撤兵,集中守在重鎮之中。


  比如說他們之前已經控製了河間府,但是現在他們隻是占領了河間府城,其他的一些縣城,基本上都放棄了。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在人數上的劣勢,隻能夠以地利來抵抗敵人的進攻,所以他們是進行了兵力的收縮,形成了拳頭。


  不要說他們深入河北的地帶,就是他們山東的一些地方,他們基本上也都放棄了一些偏遠的鄉鎮和縣城,然後把兵力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府城之中。


  華夏軍現在負責山東的,就是以前劉遠橋的幕僚王文東,此人師從靜雲公,長期追隨在劉遠橋身邊,是劉遠橋的第一親信,十分的器重。


  在華夏軍南下江淮以後,他們就把留守山東的重任交給了王文東,王文東雖然以前隻是一介白身,而且還是幕僚,但驟然得此高位,卻沒有別人想象中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在山東巡撫的位置上,他做得有條不紊,十分的穩,王文東就發現明軍一旦對山東展開攻擊,他們最北的東昌府就將會首當其衝。


  雖然他們的部隊已經攻進了北直隸的河間府和滄州,但是他們明白這兩地孤懸在外,補給線十分的長,一時半會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要長期堅守,就不太可能,也都守不住,所以他就製定了戰略收縮,焦土抗戰、節節後退,誘敵深入,伺機反擊的政策。


  當然他也都明白,就算是山東團結一致,估計也不能夠抵擋朝廷七十萬大軍的圍攻,所以他救急的文書,早已經飛向了南京。


  並且更令他頭痛的,就是人數多達百萬之眾的漕幫,開始叛亂,公開的拒絕與官方進行合作,處處的與官方進行刁難。


  王文東沒有猶豫,當機立斷,馬上就開始派兵鎮壓,但是對方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采取的是某種遊擊的政策,他們一方麵拒絕與華夏軍合作,一方麵又阻止別人與華夏軍合作,而且還破壞了運河,讓他們通過運河運送兵力,調送物資的計策完全的落空。


  這讓王文東十分的頭痛,雖然王文東已經在派兵進行鎮壓,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漕幫就是盤踞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地頭蛇,已經盤踞了幾百年,他們的勢力根深蒂固,滲透到官府的方方麵麵,甚至許多當官的,就是他們的子弟,就算不是他們的子弟,雙方也稱得上是鄉裏鄉親,許多人都遞得上話,相互都認識,他想讓這些兵去鎮壓這些人,又怎麽可能?


  所以王文東鎮壓的政策不太理想,當然這也與王文東的兵力不足有關,如果不是他現在進行全麵的戰略收縮,又麵臨著敵人七十萬大軍的圍攻,他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兵力來鎮壓,這些漕幫人數,雖然多達百萬之眾,其實也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基本上做得到是兵到亂平。


  問題就是,此時此刻的華夏軍,他不敢抽掉所有的兵力用於鎮壓漕幫之亂,而是抽調大量的兵力,鎮守他們的邊關重鎮,還有維護糧道等等,這才讓漕幫開始做大。


  這樣的局麵是王文東料想不到的,在他預想之中,在二月初之時,最少將會有十萬大軍進入山東,在他們預定的糧倉之中,最少囤積了超過五十萬石的糧食。


  有兵有糧,他就有足夠的底氣抵抗敵人的入侵,即使打不贏,他也都可以拖住敵人的步伐。


  誰知道到了現在,連預定的物資和兵力的十分之一都還沒到,這就令王文東都有些害怕了,他不知道是上麵信心不足,準備放棄了山東,還是下麵的漕幫真的鬧得這麽的凶?或者是兩者有之吧?這令他內外受困。


  王文東有王文東的想法,而華夏軍高層則有整體的部署,王文東在懷疑,高層的部署,未必就是以山東本地人的利益作為優先,作為山東的本地人,王文東始終認為,應該以維護本地人的利益,作為第一優先的選擇。


  但是看來上麵的政策是要犧牲山東啊!這是令他憂慮不已。


  漕幫這一群蠢人,他是恨之入骨,恨鐵不成鋼,這一群人真真正正的是一群蠢人,幫助劉家了以後,就開始自大,開始要官要響,不成以後居然敢投靠朱明朝廷,為朱明朝廷做事。


  而且他們也真夠傻的,他們為朝廷做事,人家轉手給把他們給賣了,他們這邊鬧事,朝廷沒有出兵響應,反而在一邊看熱鬧,看著他們死傷慘重。


  更蠢的就是,王文東都表示對這些人的這些既往不究,就希望雙方能坐下來,好好的談談,最好是以和為貴,山東人不打山東人。


  但是這些傻屌,居然認為朝廷勢大,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居然不願跟他們這些反賊交談?這真是令他覺得豎子不足與謀也,不合作,隻能對抗,山東生靈塗碳,死傷慘重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