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之新帝國> 第838章 禁中演武

第838章 禁中演武

  大臣們準時的上早朝,大明的大臣們還是相當辛苦的,大清早就必須起來,天還沒有亮,就必須提著燈籠,摸著黑趕往皇城,前去上早朝。


  ??崇禎皇帝是十分勤奮的一個皇帝,基本當上了皇帝以後,他每天早上都要早朝。


  ??他在早朝的時候,聽官員們匯報來自各地的大事,公開討論事情的處理意見、重大人事任命等等,也是他傳達皇帝權威的最好一種方式。


  ??這麽勤快的一個皇帝,可是令大臣們苦不堪言,大臣們都在開始懷念,萬曆朝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美好日子,大家可以一覺睡到日高起,然後才慢吞吞的前去皇城當值。


  ??現在的皇帝可是不好伺候,大清早就來了,甚至比的臣子來的還早,如果在上朝的時候,還會讓風憲禦史時進行點名,有誰沒到,還會被他點名批評,當官的又有哪個會願意在這些方麵被皇帝點名批評?所以隻好紛紛的準時到來。


  ??大家當官都不容易,如果為了這點小事,吃了皇帝的掛落,就不值得了,所以幾乎所有的官員,他們都是早睡早起,否則就沒有足夠的精神上早朝。


  ??官員們魚貫的進入了金鑾殿,按照規矩先後排了隊,風禦禦史也都開始唱名,確認沒有人缺席,沒有人不來。


  ??大明的早朝,經過十多年,也都形成了慣例,如果確實有事不來,必須要請假。


  ??如果按照往常,這就是太監高聲的呼叫皇帝升座,百官行禮。


  ??在禮畢以後,就高聲的說:“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如果是別的朝代,大多數的皇帝早朝,主要的還是讓臣子見個麵點個卯,然後再去禦書房或者其他地方處理公布,隻有崇禎皇帝喜歡把許多問題都擺出來,公開的討論,典型的沒事找事那一種。


  ??但是今天非常奇怪,應該是皇帝上座之時,結果卻遲遲沒看見動靜,都等到百官覺得奇怪,議論紛紛了,太監王承恩才匆匆而至,說道:“今日皇上有事,休朝一天,眾官請回所部辦公,不得懶怠。”


  ??這可是令百官都覺得驚訝,在他們的眼裏麵,皇帝可是非常的勤奮,就算是有病都會挺著身子前來上朝,聽取文武百官,關於國家大事的匯報,像這樣子公然的請假,確實是十分的奇怪,事出尋常必有妖。


  ??王承恩也都不顧文武大臣的議論紛紛,自顧自的走了。


  ??大臣們自然而然的就聚在了周延儒的身邊,向他打聽發生了什麽事情?

  ??周延儒兩手一攤說道:“本座也都毫不知情,隻怕皇帝身體有恙,暫時休朝一天。”


  ??但是大家都覺得奇怪,如果皇帝真的是有病,請假一天,一定會說明龍體染恙,休朝一天,像這樣子就說有事休朝一天,十分的少見。


  ??周延儒覺得不妥,所以他馬上就進宮求見皇帝,不過在宮門的時候,卻被王承恩攔住了,王承恩說道:“皇帝陛下日夜操勞國事,龍體欠安,閣老就不要打攪皇上休息了。”


  ??周延儒覺得這是十分的奇怪,對方越是不讓他覲見,他反倒更加的想見的,他說道:“皇上龍體染恙,作為臣子,應該前往請安。’


  ??王承恩說道:“聖康安,你就不用前去了,還是回內閣處理好政事,就是對皇上最大的幫助。”


  ??既然對方這麽說了,周廷儒也不敢堅持,隻好怏怏而歸。


  ??當周延儒到內閣的時候,大家也都紛紛的向他打聽,周延儒隻好把事情的經過說了出來。


  ??今日大明的內閣,算是真正的人才凋零,溫體仁去職,吳宗達被俘,周延儒剛剛入閣,另外的幾位也是臨時推薦來的,資曆都非常的淺,也就意味著沒有威望和號召力,不足以領導群臣,以至於民間都有一個笑話,稱他們為糊窗紙。


  ??與前朝的紙糊內閣,棉花閣老有得一拚。


  ??他們這幾個人商量,還沒商量出結果,六部和都察院那邊又派人來打聽消息,打聽皇帝發生了什麽事情?

  ??崇禎皇帝沒有要想到,自己隻是一天不上朝,就引起了這麽多的關注,也可能與他從來都是十分的勤奮,從來沒有不上朝有關。


  ??崇禎皇帝在幹什麽?他現在正在禁中召集所有的太監和錦衣衛大漢,把他們列隊起來,開始武裝訓練,他這學的是漢武帝禁中演武的故事。


  ??大明在過去的兩百多年,一直實行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就連皇帝也是支持朝廷對武官進行打壓,這相當於把武官勳貴集團都進行了N次的閹割,也都讓他們沒有了血性。沒有了戰鬥力,這些情況皇帝是一清二楚,這也有利於大明的統治和社會的穩定。


  ??終大明兩百多年,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藩鎮兵將之亂,也沒有形成地方上的割據,這與他們實行長久的重文輕武政策有關。


  ??但是到了今天。大明的軍事實力已經極度的孱弱,弱到了對外無法對付建奴,對內無法對付流寇的地步,這種情況下,如果再進行重文輕武的壓製,就意味著真正的把大明給閹割了,以後隻能任人欺負了。


  ??所以崇禎皇帝痛定思痛,決定改弦易轍,要把重文輕武的國策變成文武並重,隻有文武並重,才是合理,才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


  ??王承恩看見皇帝穿著一身黃色的盔甲,跟士兵們一起在做一些簡單的軍事動作,他是憂慮不已,就知道這件事情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如果讓朝中的官員知道了,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皇帝肯定會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絕對的,壓倒一切的,王承恩卻知道,政令不出北京城,文官的實力可是非常的大,他們不支持皇帝的做法,皇帝就是要把旨意傳到京城之外去都很難為情,更不要說對這些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但是王承恩知道皇帝的脾氣,皇帝一旦決定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他是勸不了,而且王承恩也不敢勸,他現在也都看出了大明問題所在,大明就是文官勢力過於龐大,大到了淩駕皇權的地步,五官勢力極其的孱弱到了極點,弱到了成為病人的地步,文武失衡,肯定要出大事。


  ??皇帝現在要文武並重,這也是意料之中事情,這也就挽救大明的良方。


  ??但是這條良方能不能夠順利的實行,能不能夠推行,這就不好說了,雖然有皇帝的大力支持,但是皇帝也都知道,文官集團是不會支持他的,所以他才會偷偷摸摸自己先幹,準備幹出成績來了,然後再度的跟大臣們攤牌。


  ??然而在大明,就不可能有什麽秘密,皇宮更是一個四處漏風的篩子,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都會不動聲色的在後宮之中安插一些探子,以提供一些信息,以防宮裏麵發生了大事,他們都不知道,不知道如何應對?錯過了大好的時機。


  ??皇帝身披鐵甲,在後宮禦花園之中練兵,這樣駭人聽聞的消息才到晚上,就傳遍了整個皇城,也就意味著傳遍了整個京城官場。


  ??官員們聽到皇上居然做出這種事情來,他們是驚駭欲絕,皇帝居然如此的自甘墮落,有皇帝不做,居然要去做將軍,去練兵打仗,這不是打他們文人的臉嗎?大家還有臉麵可言嗎?

  ??這樣子的場麵,是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如果不是入了夜以後,宮中大門緊閉,朝臣們無法進宮,隻怕是已經吵翻天了。


  ??縱然是如此,所有的大臣們都心存不滿,非常的不高興,他們連夜的寫下了奏折,批評皇帝這一種愚蠢的做法。


  ??在他們眼裏,皇帝這麽做,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他們可是認為武人隻配為他們做門下的走狗,隻配為他們驅策。


  ??現在倒好,皇帝居然公然在禁中練武,這是什麽意思?這是以武壓文嗎?這是看不起文臣嗎?


  ??所以大臣們他們是痛心疾首,紛紛的指責和痛罵皇帝這樣的行為,甚至有大臣在想,明天早朝就得向皇帝上奏折,痛斥他這一種錯誤的做法,如果皇帝不聽大臣們的規勸,大家就不幹了。


  ??如果是以前,大臣們不幹,皇帝會有幾分的憂慮並不怕,但是現在他就會更加的憂慮會怕,為什麽這麽說呢?


  ??在以前,所有的官員所有的人那是想破了腦袋,爭破了頭顱想方設法就是要想當官,但是現在不同了,大明的行情沒有以前那麽好了,還隨時麵臨被華夏軍殲滅的後果,所以很多人也都不像以前那麽的熱心,削尖了腦袋往大明官場裏麵鑽,要知道現在你想當官,其實也可以改頭換麵去南方,去大華夏帝國那裏,那裏的氣氛更加的好,正是如日當中之時。


  ??這可以說是大明自從建國兩百多年以後,首次出現的缺官員的情況,這是真正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這樣的結果,也都令所有的人為之震驚和不安,皇帝則更加擔心,大臣們不幹了,難不成都由他這皇帝幹?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