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鑒寶無雙> 第583章 有點兒像秦始皇陵

第583章 有點兒像秦始皇陵

  從現在的池子到最後一個池子,其實是穿越整個“小廣場”的中線,吳奪開始走時,“大部隊”已經過了中心的尉繚石雕像了。


  吳奪走到中心的尉繚石雕像下,繞過的同時,不由又想起一件事兒來。


  那就是在地理圖中,也選取了九個地支來代表九鼎;從已經取出的鼎來看,實際也驗證了,九鼎本身暗含相應的陰陽五行屬性。


  十二個地支,選了九個,有三個沒用上,分別是陽土副土的戌狗,陰土主副土的醜牛和未羊。


  之前在豫州鼎秘藏之地附近的地藏廟,已經基本判定,化肥的出生地就在地藏廟後;它的出生,應該是諦聽“分身”附著,但同時可能受到了豫州鼎地氣的影響。


  而豫州鼎,在地理圖上隻用陽土辰龍指代。豫州鼎是陽鼎,陰土自然不合。但除了陽土主土辰龍,還有陽土副土戌狗,雖然沒用上,但肯定是有對主土辰龍的輔助的。


  化肥的身上,就可能有諦聽和戌狗的雙重作用。或者說,諦聽的這個“分身”,同時受到了戌狗的影響。


  這是碰巧嗎?

  或許不是。


  吳奪心想,或許諦聽的這個“分身”,正是為了九鼎而出現的!


  那麽化肥曾經“表示”過的、和它有“關係”的吳鏑——他的失蹤,具體原因還不得而知,但是吳鏑畢竟和九鼎有過關聯。


  之前吳鏑一直在尋找九鼎,而就在聚龍河一帶初露端倪之時,吳鏑救了自己;隨後,便失蹤了!


  難不成,自己就是要代替吳鏑來完成九鼎之事的?

  老財主曾和吳鏑並肩作戰,自己是吳鏑救的命,又被老財主撫養長大······


  冥冥中,仿佛一切都已經有了安排。


  隻是自己代替吳奪來完成未竟之事,又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培養期”。


  ······

  “吳奪,幹嘛呢?!”


  吳大誌的一聲高喊,讓沉浸在思索中的吳奪回過神來。


  抬頭一看,大家已經圍在了最後一個池子邊上查看,而吳大誌正扭頭看著自己。


  “來了!”吳奪收回思緒,快步跑上前去。


  剛才琢磨的事兒,一時有點兒亂,也很難理出真正的頭緒;而且現在還沒幹完活兒,先放放吧。


  來到池子邊上,吳奪定睛一看,這裏頭,也是一組石雕。


  不過隻有四個動物。


  四象。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直徑兩米的池內,四象石雕並不大,最大徑都在一尺左右。


  不過,除了四象石雕,池底還有很多圓形凹坑,粗略看去,總數怕是得有兩百左右;這些圓形凹坑還分成了二十八組,一組少則兩三個,多則十幾個,分別構成了一定的圖形。


  二十八星宿。


  華夏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二十八個區域,故稱之為二十八星宿。


  而這二十八星宿,又根據東西南北,分為四宮,也就是四個大星區。


  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大星區的四象是四種神獸,而二十八星宿的二十八個名稱,也是一種動物,同時分別結合了日、月、五行。


  《西遊記》曾多次出現二十八星宿的神靈形象,比如擄走百花羞公主的“奎木狼”,比如幫著對付蠍子精的“昴日雞”——也就是昴日星官。


  吳大誌之所以剛看了看這個池子,就有閑心去招呼吳奪,是因為一眼就看明白了。


  那邊的池子裏是十二地支動物,也就是代表“地”;這邊的池子裏是天星四象神獸,也就是代表“天”。


  在尉繚墓中,這是天地“對稱”的布局。


  不過,這個池子中的四象神獸石雕和代表二十八星宿的凹坑,就是古時的典型設置,沒什麽特別之處。


  關於二十八星宿,戰國初期就有文字記載,同時戰國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上,也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


  葛亮也沒看太久,便又看向尉繚石雕像和其後的兵馬俑,隨後連續沉吟道:

  “這個墓葬的布局,分為兩個半區。


  前半區的五個池子,類似於五處祭壇;中央祭壇是墓主的‘骨灰罐’,兩側祭壇分別以‘六玉’和‘隨侯珠’為祭器,中軸線兩端的祭壇,則以靈獸指代天地。


  而另一半區,是尉繚石雕像和兵馬俑。總體上,好像尉繚在“下頭”,依然像在天地間施展抱負一樣。


  這整體上的布局······”


  吳奪忍不住接口,“有點兒像秦始皇陵啊!”


  雖然秦始皇陵的地宮尚未發掘,但是根據種種說法,地宮之中,有日月星辰,有山川河流,有奇珍異寶;而且地宮外的兵馬俑坑已經發掘出來了。


  這尉繚墓葬,確實是有點兒類似的,不過比之秦始皇陵,隻能說有點兒像,而且是微縮簡化版。


  葛亮點點頭,“對。這尉繚和秦始皇,這麽看,去世的時間差不了幾年;我懷疑,尉繚的弟子中,會不會有人也參與了設計秦始皇陵?”


  “有可能。”吳奪接口,“皇帝是皇帝,師父是師父,兩頭兼顧,不是沒有可能。”


  “你倆一唱一和還挺默契。”吳大誌笑了笑,“好了,這種臆想的事兒,以後有的是時間繼續想、繼續聊。這裏基本探查明白了,咱們再去兵馬俑區查看一番,就撤吧!”


  大家也都笑了笑,隨後便走進了兵馬俑的區域。


  吳大誌將裝有“隨侯珠”的小漆盒給了吳奪,“你先去看看化肥,一直呆在那裏沒事兒吧?順帶確證一下隨侯珠,晚點兒過來也無妨。”


  於是吳奪便又走向了化肥所在的那個池子。


  這顆“隨侯珠”,吳奪此前沒能上手,拿到之後,便開盒取出握在了手中,一邊走,一邊“聽”了起來。


  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東西,而且是名頭極大的“隨侯珠”,吳奪本想著應該聽到很長的內容才對,卻隻聽到了很短的內容。


  不過,雖然短,卻很有用。


  翻譯過來就兩點。一點是年份,確實能對上春秋時期。


  另一點的內容是:礦生於溳山北麓,天然近珠,溳水衝運而出,又經巧匠磨礪二十餘年乃成,後被吞於蟒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