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鑒寶無雙> 第48章 唐三彩,很憤慨

第48章 唐三彩,很憤慨

  吳奪起身之後,胡允德、陳永鈞、寧雪也都先後起身。這得去看拍品了。


  陳永鈞也沒再說什麽,隻是不由暗歎:可惜,今天才見識了吳奪的眼力!不然,哪能放過這樣的人才?

  好馬不吃回頭草,有時候不過是意氣用事的托詞。


  但吳奪絕非意氣用事。陳永鈞明白,胡允德也明白。


  此時,寧雪卻在吳奪身邊不忿地嘟囔了一句,“不吃回頭草,那是因為沒餓著!要是餓肚子,還管什麽回頭草不回頭草的?”


  吳奪這次倒是應了一句,“好馬是不會餓肚子的,否則就不是好馬了。”


  “龍遊淺灘還遭蝦戲呢,虎落平陽還被犬欺呢,好馬不一定就有好機會,隻不過你現在風頭正勁,所以才有裝腔作勢的資本。”寧雪又要用手指戳吳奪的胳膊,這次卻被吳奪靈活地躲開了。


  吳奪不再和她分辨,認真看起這第四件拍品來。


  這的確是一匹馬,三彩馬。


  唐三彩。


  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陶器;上了釉的陶器,簡稱釉陶。


  三彩也隻是一個統稱,釉彩並非隻有三色,有很多種顏色;不過,同一件器物上,三色的最多,最常見的是黃綠白。


  唐代有厚葬之風,唐三彩是典型的隨葬冥器。


  既然是隨葬冥器,所以造型豐富多樣,生活用品、人物、動物、建築模型,等等,五花八門。但凡能在“人間”享受的,在“地下”就有相應“配置”。


  不過,在各種造型之中,動物最多;在動物造型之中,馬最多。


  一想便知,馬在當時,是最重要的交通和勞動工具,戰場上需要,農事需要,運貨需要,代步也需要。


  唐三彩被發現得比較晚,民國時期才開始大量出現在古玩市場,時至今日,早已成古玩收藏的大熱門。


  所謂發現得晚,除了當時發生了被大量挖掘的事件,還在於古代根本不會有人去收藏賞玩;即便是古玩之風盛行、和唐代相隔較遠的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即便有人盜掘唐墓,發現了三彩器,也會棄之如敝履,重點在掘取別的陪葬品。


  有人說了,那麽多古玩,很多都是墓葬裏出來的,不都是冥器嗎?生坑的東西,古人一樣收藏賞玩!

  因為,唐三彩不僅是冥器,而且隻是冥器。


  而很多別的陪葬品,下墓之前並不是冥器。比如一些青銅器、瓷器、玉器、首飾等,在下墓之前,本是作為日用器和陳列器、賞玩器的,隻是陪葬的時候下了墓。


  唐三彩則隻有一個用途。燒製,主要就是為了陪葬。因為它陶胎鬆脆、防水性差,而且鉛釉有毒,不適合正常使用。有些個別的其他用例,隻是偶然。


  燒紙馬和陪葬三彩陶馬,本質上是一個道理。


  但是民國之後,唐三彩卻越來越熱,時至今日,收藏者根本就沒了絲毫的關於冥器的顧忌,甚至擺在家裏的也不少見。


  唐三彩的高仿品,隨之也多如牛毛。


  唐三彩的胎釉配方早就公開了,燒成溫度不高,原料也不難找,所以仿品的水平越來越高,頂級高仿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所有真品的特征。


  唯一容易露出破綻的,在於做舊。畢竟是曆經千餘年的東西,想做舊完全如舊,技術難度還是很高的。


  吳奪眼前的這件唐三彩馬,體量並不大,高度和長度都在三十厘米左右。而唐三彩馬,很多高度都是超過半米的。


  大部分馬身是褐黃釉,馬鞍白綠相間,馬麵也是如此;另外,尾部和四蹄則是白釉。


  這屬於最常見的三色。若是多上一色,或者出現其他少見的釉色,那就會大大提升價值。


  馬呈靜立狀。這種造型,也屬於唐三彩中最普通的造型。什麽飲水啊,舔蹄啊,這樣少見的造型自然價值更高。


  同時,胎質略有些粗,還帶有細小的坑窪,裂紋和剝釉也有幾處。


  綜合種種情況,這件唐三彩馬,即便是真品,也屬於檔次和價值相對較低的。


  但,在如今唐三彩大熱的市場環境下,這一件唐三彩馬,也能估到百萬的行價!

  吳奪先是仔細審視了一番。


  很遺憾,眼力不濟就是眼力不濟,看不出任何問題。


  實際上,吳奪關於唐三彩的理論知識,比起其他古玩來,也少得可憐。


  吳奪注意到,胡允德和陳永鈞對視了一眼,表情不僅不樂觀,而且隱隱有憤慨之意。


  最後,吳奪自然要搭上左手中指,聽上一聽。


  無聲無息。


  吳奪忽然間有點兒明白了。為什麽是小體量?為什麽是最常見的釉色?為什麽是最普通的造型?因為這是最容易高仿的啊!


  回到座位上之後,胡允德和陳永鈞卻又不由一起看向吳奪。他們倆其實已經看透了,但不知怎的,竟不約而同都想聽聽吳奪的意見。


  吳奪苦笑,“還沒我年齡大呢!”


  胡允德攥緊茶杯,皺眉沉聲,“這絕不可能是蘇文山老爺子留下的東西!”


  陳永鈞冷笑,“不肖子,沒本事也就罷了,卻不知從哪裏弄來的坑貨,簡直是敗壞泉下老父的名聲!”


  之前的三件東西,第一件觶齋款粉彩山水大瓶是真品;第二件五彩花鳥紋大盤,有康熙本朝胎釉的底子;第三件甜白釉抱月瓶,雖屬高仿,卻是乾隆朝的老仿。這三件,好歹都能和古玩掛上鉤。


  但是,這一件唐三彩靜立馬,卻是不折不扣的新仿。


  毫無收藏價值。


  不過,在齊州,胡允德和陳永鈞在陶瓷上的眼力,那是頂尖的存在;他們雖然能夠鑒定,但來參拍的其他人,就不一定有如此眼力了。


  拍賣師毫不含糊地報出“唐三彩”;不過,定的起拍價卻很低,隻有二十萬。


  他們應該是動了心思的。


  東西不真他們肯定知道,雖說早就言明“不保真”,但萬一日後有什麽後賬或者糾纏,他們也可以拿起拍價說事兒。這個起拍價,和唐三彩的行情相去甚遠。


  同時呢,唐三彩是市場大熱門,起拍價雖低,但隻要看上的人多,競爭必然激烈,一樣可以抬出一個高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