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閑談感悟
馬上就要廚藝比拚了,趙小軍、張誌成、李海才和李明娟他們四個每天都在研究自己的參賽菜品。他們和粗糧參賽的師傅也互相溝通,彼此交流,兩個店的師傅頭一次出現和睦現象,以前都是互相較著勁兒的。
上次是兩個店比賽,這次是六個店比賽,參加比賽的師傅難免有壓力。王海濤說飲食協會的副主席和一個常任理事過來當評委,這又給給位師傅增加不少壓力,都有些緊張。
在濱海,青花閣,粗糧、嚴麗的飯店、濱海灣,福臨居、加上新店,都是比較有名氣的飯店,在社會酒樓中是數得著餐飲。六家飯店聯合舉行廚藝比拚,在濱海餐飲圈也是一個盛舉,很多飯店知道了這事,也打算派選手參加,可惜老店地方有限,加上比賽的時間有限,隻能是婉言拒絕。這些飯店參加不了比賽,準備過來觀看學習,這個允許,不能不近人情。
這幾天王總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總有人給他打電話,不是這個飯店的廚師長,就是那個飯店的經理,再不就是老板,向他詢問比賽的事。
出現這種情況是始料未及的,原計劃就是六家店廚師在一起比拚一下,沒想到會形成一個小轟動,幾乎整個濱海餐飲界都知道了。
王總找到我。
“老譚,挺多飯店打電話說要來看比賽,學習學習。”王總說。
“來吧,總不能不叫人家來。”我說。
“我怕到時候影響咱們營業。”他說。
“影響不了,上回不是也沒咋影響。”我說。
“一開始我想自己主持了,現在一看不行,到時候來的都是飯店的,飲食協會副主席也來,咱們得整的好點,像回事似的,還得叫周曉梅主持。”他說。
“叫她主持也行,上回她主持的挺好。”我說:“你得提前告訴她,她好有個準備。”
“那是,離比賽還有一個星期,時間夠用。”他說:“我和陳經理化,然後是主持人上場,宣布比賽開始。”
我說:“行,挺好。這回有涼菜比拚,為了節省時間我是這樣安排的,一宣布比賽開始,這邊就開始上涼菜,評委給涼菜打分的時候廚房開始做海鮮。咱們及時溝通,海鮮上去之後就是東北菜,中間沒有停歇,要不然時間不夠用,整不好就整到後半夜去。”
“實在不行咱們就八點開始。”他說。
“那不行,八點廚房還沒完事呢,急哧呼啦的啥也整不好,倒耽誤事。”我說:“比賽不是目的,咱們得把營業放到第一位,這是咱們幾家飯店聯合舉辦的,又不是啥正規比賽,家家還得營業呢,不能耽誤正事。”
“老譚你說也是怪事,飲食協會抻頭舉辦烹飪大賽,規模比咱們大不,還正規,電視台都去采訪,我看了,沒幾家飯店參加,有時候還得去找飯店參加。咱們這是自己舉辦的,純屬於私人組織,倒有不少飯店參加。”王總說。
我說:“現在公家舉辦的廚藝大賽沒人願意參加也正常,商業性太強,你看那金牌沒,都是花錢買的,哪有幾個是真才實學的。電視上的大賽你也看了,廚師拿著菜刀用透龍花刀切個蘿卜一抻挺老長都覺著厲害,了不起,都是糊弄老百姓,咱家砧板有一個算一個,拿出一個都能切,甚至比他切的還好。別的不說,就拿一年一度的全國餃子大賽來說,我參與過,頭三名都是內定的,飯店提前給舉辦單位讚助費,到時候派幾個人參加,隻要不太丟人就行,給的錢多金牌就是你的。”
“厲害的廚師都不參加那些大賽,覺著和鬧著玩似的,有那功夫做幾個菜好不好。啥玩意兒商業性一旦太濃就變味了,比不出什麽真材實料。王總你也看了,那些大賽上的菜品實用嗎?拿到咱家能賣動了嗎?老百姓能吃的起嗎?咱們別一榔頭砸死一船人,有一些大賽還是挺好的,比的是真功夫,普通的食材加上簡單的調料,做出來的菜原滋原味口齒留香,那才叫真功夫。可是這樣的大賽太少,為啥?沒商業價值。”
“咱們舉辦的比賽是沒那些大賽正規,也沒人家隆重,但咱們比的是真功夫,做出來的菜接地氣,實用,學會了可以直接在飯店上,說白了就是能夠直接創造價值。咱們還不收費,也不要讚助,來了不但學到東西,還能交到朋友,誰不願意參加?就算拿不到名次也願意,至少拓展了自己的人脈關係,幹廚師的都知道,能多認識幾個有真才實學的朋友比啥都好,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輩子不下崗,萬一哪天下崗了,打個電話也好有人幫著找活。還有就是萬一自己表現好,被哪個老板相中了,直接翹行挖走也不是不可能的。”
聽我說完王總道:“老譚你說的有道理。”
“廚師做菜就和習武人練武一樣,習武人把武術練到一定程度會遇到瓶頸,很難更進一步。這時候就會不斷地找人切磋,在切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瓶頸就是一層窗戶紙,不捅破就是提升不了,捅破了才會感覺,哇,原來是這樣呀,挺多以前不明白的、困擾自己的一下子全明白了,武藝一下子提升一大截,或者是提升一個層次。廚師做菜也這樣,做著做著感覺迷茫了,怎麽做也提升不了,好像有啥擋著似的,那個難受勁兒就別提了,感覺自己好像不會做菜了似的。”
“其實就是碰到瓶頸了,這時候需要一個契機,再不是名師指點,再不是看別人做菜受到啟發,一下子就突破了。要是一輩子碰不到這個契機,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咱們也看到不少這種情況,有的幹一輩子廚師了,炒菜就是平平常常,說不上好也說不上賴,總之是不難吃,可以吃,一輩子也就掙三、兩千塊錢。有小年輕的,幹廚師沒幾年,可就是悟性好,能夠突破,不斷進步,菜越做越好,錢越掙越多。”
“你看著吧,這回比拚之後,咱家得有幾個師傅炒菜水平大幅度提升,廚藝大漲。”
王總說:“按你的意思說那就是突破了。”
“差不多吧。”我說:“別的飯店廚師來看比賽也是這個想法,一是咱們比賽做的菜都是實用的,他們學會了拿回去在自己店裏就可以上,二是就興許看別的師傅做菜,受到啟發,腦袋突然靈光一閃,哇,原來原料可以這麽處理,我咋就沒想到呢?這樣做也可以,加點耗油就行,我咋那笨,咋就沒想到加耗油--——-等等。立時茅塞頓開,窗戶紙捅破了,從此廚藝大漲也有可能。”
“是這回事。”王總點點頭,問我:“老譚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
我說:“有,確實有,要不然也說不出來,也不張羅這個廚藝比拚了。”然後接著說:“這說起來了,跟你叨咕叨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老話,確實如此。一說狀元大夥兒都想到那些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滿腹經綸的人,覺著那才是狀元,誰要是達到那個程度就算光宗耀祖了。要不然咋有那多人想要考大學呢?我也想過,考上大學就徹底的翻身農奴把歌唱,前途一片大好。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當個廚子。”
“這話得從碰到我師父的時候說起,我碰到我師父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咱們省的名廚,覺得他就是一個會炒菜的老頭,比一般的廚師炒菜好點。後來才漸漸知道他老人家原來挺厲害,非常有名,很有威望。知道那時候我想到的是啥嗎?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想的是原來當廚師也可以發家致富。因為我師父家裏條件很好,有兩個房子,並且還有錢,那時候就開始不上班在家享受了,天天除了打打麻將就是釣釣魚,悠哉遊哉的。我就想就算我考上大學不也就是想過那樣的日子嗎?師父不是大學生,炒一輩子菜過的日子不比大學生差,甚至很多大學生都過不成那樣。如果說大學生是狀元,師父不也是狀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
“我想咱當不成文狀元,就當個廚狀元。反正都是一個目地——把日子過好。於是開始沉下心來學手藝。在我炒菜的過程中也碰到過瓶頸,每次碰到的時候都很難受,感覺菜都不會炒了。怎麽說呢,都說大道三千,炒菜就和悟道似的,也是修行。賭有賭途,武有武道,茶有茶道,廚師也有廚道。有時候感覺也挺有意思,做一個菜的時候,要想把這道菜做好,不單單是烹飪技法的事,等從組成這道菜的原料開始研究,用什麽原料呀,為什麽用這個原料,用這個原料起什麽作用?想達到什麽效果?這些都得提前想好了。”
“原料是有了,也不能整個用,開始想用什麽刀工進行成型,比如說用胡蘿卜,總不能整根用,得把它切了,是切成片還是切成段,還是切成絲,看你做什麽菜,需要什麽樣就切成什麽樣。其實管理上也是如此,招來一個廚師炒菜,得按著他的炒菜特點來安排他炒什麽菜,他明明青菜做的好,你非得叫他做肉菜,那他保證做不好。做不好你就來氣,說他炒菜水平低,不行。其實不是他不行,是咱們把他用錯了地方。”
“拿新來的砧板來說,剛開始配咱家的菜保證手生,得給他一個適應熟悉的時間,等他熟悉再看他對什麽菜感興趣,然後安排他配什麽菜,這樣他幹著自己喜歡的活就不願意離開,還越幹越好。做菜原料藥用到恰到好處,管理上人員也得用到恰到好處,原料用對了菜才能香,才能好吃,人用對了工作才能做到標準,事半功倍。想想道理是大同的,什麽都這樣。”
“我師父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小譚子,你要是能把一道菜管理好,就能把整個廚房管理好。當時還不明白啥意思,現在一想還真是那回事。拿一道菜來說,原料有了,需要上刀工成型,然後是初熟處理,接著是搭配輔料,選烹飪技法進行製作,你是燒呀是燜呀,還是燉,開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加入各種各樣的調料,讓菜品好吃,同時還得掌握好火侯。這和管理廚房是一樣的,員工有了,都是好員工,之所以會出現調皮搗蛋的是咱們最開始的刀工沒上對。小樹是修理出來的,人也是,把刀工上對了,都是好員工。對原料的初熟處理就和對員工進行培訓是一個道理,一個生坯子原料經過初熟處理熟了,可以做菜了,員工也是如此,開始是塊鐵,要想把他變成一塊好鋼得扔進爐子裏好好鍛造鍛造,拿大錘砸吧砸吧,去掉雜質不就是塊好鋼了。”
“幹這些年管理,我就沒發現有什麽合適的員工是為你家飯店準備的,在別的飯店是優秀員工,到你家未必是,要想讓他成為好菜是做出來的,好員工是訓練出來的,不是直接招聘來的。”
“做菜的時侯調料起到什麽作用?基本調味,增加香氣,讓菜更好吃。對員工進行激勵、鼓勵和往菜裏加調料是一個意思,廚師做菜時候不能跟菜較勁,說做著做著感覺不好吃,一來氣往裏加塊臭豆腐,那不更不好吃了。管理也是這樣,看著員工把工作做錯了,不能馬上大聲批評訓斥,得幫著他把錯誤改正過來,大聲訓斥和往菜裏加臭豆腐有啥兩樣?好員工都是激勵出來的,不是批評、訓斥、嗓門大喊出來的。”
王總看著我讚許的點點頭。
一說到自己專業上的事就收不住嘴,接著說:“人就是一個得道、體道、悟道的過程,廚師這行也是一道,把它研究透了,做精了也能得道,老百姓話講當狀元。有時候把菜悟透了管理也能悟透,把管理整明白了做菜手藝也能提升,這都是相鋪相成。我剛來咱家店的時候就是個廚子,天天做菜啥事不管,那時候隻要我出的菜賣的都火,客人給的評價都很高。像‘毛血旺’和‘水煮牛肉’,看著是老菜,沒啥,叫個師傅都會做。你叫他做做,看能不能做出我這個味來?”
“我吃咱家的‘毛血旺’和‘水煮牛肉’了,和別人家做的不一樣,咱家的吃著麻辣度正好,還越吃越香,越吃越好吃。”王總說。
“說白了是我把功夫下到位了,也用心去研究了,要不然不能好吃。”我說:“老話講入鄉隨俗,做菜也是這樣,什麽是正宗?客人接受,客人認可才是正宗。管理也是這樣,以前在省城也當過廚師長,管理的不算太好,但也不賴。在咱家當廚師長不能把以前的管理方法生搬硬套的用在咱家,有的地方行,有的地方就不適用,也得和菜品似的,因地製宜。”
“當上廚師長之後沒怎麽研究菜,但是一上灶台炒菜自己能感覺到,技術比以前提高了,有的菜以前做著不理想,現在做著自己都感覺很滿意。總結一下是這段時間做管理讓格局打開了,當把一些看不明白的事看明白之後,好像那層窗戶紙捅開了,豁然開朗,眼前一片光明,手藝都跟著提高。”
“老譚,你這是得道了。”王總笑著說。
“得道談不上,差遠了,那是高人境界,咱就是個凡夫俗子,不能相提並論。”我說。
“老譚你心態真好,和你聊天長知識。”
我笑道:“你這是捧我。”
“沒有,陳經理特別佩服你,現在我也開始佩服你了。”
“王總,這麽嘮嗑兒就沒意思了。”我說,然後轉移到正事上:“比賽那天來學習的別太多,有三家五家能招開,太多了咱家廚房放不下。”
“這我知道,心裏有數。”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