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這是個好苗子
今日萬象神宮中的朝會,開了很久,直到上午都快過完的時候,殿內才有大的動靜響起。
殿門外的內侍們,已經準備上前為大臣們推開殿門。狄光昭趕忙將插在腰上的橫刀拔了出來,從新掛在腰間革帶上。然後站到一旁,靜候著殿內的人下了朝後自己也好下值回家。
高數丈的殿門,厚重無比,光潔的漆麵反射著亮光,內侍們顯得有些吃力的兩人一組,將一左一右兩扇殿門緩緩推開。因為是大朝,平日還顯得很是寬敞的明堂裏,今日也顯得有些擁擠。
無數的花紅柳綠、姹紫映紅擠在一起,站在殿門外的狄光昭忽然又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時候要是有一隊弩手在外麵,朝著這裏麵來上幾輪齊射,不知道後果會怎麽樣。
不知道這個頗為大膽的想法,狄光昭也隻能是想想而已。
宮殿裏,有內侍提著嗓子喊著退朝。隱隱約約間,狄光昭還看到禦座後的上官婉兒,用眼神將韋團兒避開,然後親自上前攙扶著武則天,向著殿後走去。等聖人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後,群臣這才按照班次品級往外撤。
最先走的是站在最靠近殿門的官員,這些人品級相對來說都很低,在京五六品左右的樣子,放在神都裏就什麽也算不得了。這些人悶著頭之所以能參與朝會,也隻是因為京官的原因,在朝會上也隻不過是帶著耳朵而已。
等這些人做了,就到了神都裏各部寺衙門的正副堂官們,這些人就顯得很是閑情逸致了。緩緩的踱著步子,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或是商議著今日朝會上的事情,或是討論著各部之間的公務,再不就是竊竊私語著神都裏的八卦。
等見著站在殿門外的狄光昭,有些人也不由的慢了下來,點頭示意。
狄光昭自然是笑麵迎人,連連開口招呼著:“牛少卿安康!今日氣色當真是不錯!”
“哎呦,張侍郎多日不見,可是越發的容光煥發呀。”
“吳將軍,上次說好的一起打獵,狄某可還等著呢……”
“這是哪位啊……竟是黃刺史,這是回神都述職?家父從吳縣送回來的家書,可是時常提到刺史為人公正賢明,治下百姓紛紛擁戴!”
“李公,前幾日送給府上女眷們的東西,可還滿意?要是不夠用了,下次隻管和我說,給您打八折!”
“……什麽?您老慢些說?什麽……您要將自家孫女許給我?那可不敢……”
“許公慢些走,小心台階!”
狄光昭臉上的笑容好似凝固了一樣,對每個人都熱情四溢。這些從宮殿中走出的人,有的是與狄家政見相左的,也有與老狄誌向相同的,隻不過所謂伸手不打笑麵人,每個人都對殿門外這個熱情的少年人,還以微笑。
另一旁有禦史走出,看著殿門外完全不合規矩的狄光昭,卻也無可奈何,隻能是憤憤的冷哼幾聲。對於這個整日在明堂外吆喝著的禁軍將領,禦史台早就上書彈劾了數次,然而每次呈上的奏章都被留中不發。
甚至在政事堂裏,幾乎都不被諸位相公談及,就算是隱隱與狄家不對付的梁王殿下,也似乎不怎麽願意談及。到最後,這些禦史差不離也品出了些什麽,就此作罷隻當是看不見這麽一個人。
等這些朝堂上的中堅力量緩緩離去後,便是那些大佬們緩緩走出。
之所以這些地位權勢最高的大佬們走在最後,一來是這些人不是六部尚書、就是三省的堂官,政事堂裏的相公們更是齊聚一起,最低的也是六部侍郎級別的。能坐到這些位置上的,也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走起路來自然是要慢一些。二來也是為了給這些大佬留出足夠的時間,借著下朝的時間商談軍國大事。
走在最前麵的一人,雖然臉頰方正但卻顯得有些陰沉,一身緋袍也撐不起天朝大氣來。幾名禦史和少數幾個官員緊緊的跟在後麵,都是不敢說話。而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如今的禦史中丞來俊臣是也。
來俊臣走出殿門,冷冷的看了一眼臉上堆著笑的狄光昭,不由的冷哼一聲:“體統規矩呢!”
梁王武三思帶著一幫朝臣坐在一旁,見到來俊臣開口,微微一笑竟是搭話道:“少年人哪懂得什麽,尚未加冠徒然深受皇恩,不思盡職盡責報效國恩,也是正常。”
來俊臣看了眼附和自己的梁王武三思,心知對方是依舊想要拉攏自己,好為其在聖人麵前多說些好話,早日登上儲君的位子。來俊臣對武三思投去善意,不再理會一旁的狄光昭:“梁王殿下說的是,這朝中要是真的多上幾個忠心聖人的臣子,咱們這些人身上也就能輕鬆一些了。一個個領著聖人的恩賜,心裏頭卻都有著一份小九九,那可是不行的。要是被某知曉了,大理寺的牢獄最近似乎是空了不少……”
來俊臣雖然是對武三思說的,但卻是在敲打狄光昭。大概的意思,狄仁傑都能被他弄進大理寺牢獄之中,狄光昭一個小小北衙禁軍郎將,自然也不在話下。
要不是還在宮中,武三思大概都要捧腹大笑了。現在卻隻能是,憋著笑眼角擠出一隊皺紋來。
狄光昭心有不怠,在一旁抖著腿說:“有道是站得越高,跌的越疼。到山頂了,一個不注意,說不得就是要墜入那深淵之中了……”
幾名候在一旁的內侍聽著這話,個個都是瞠目結舌,震驚於狄郎將的大膽。幾名禁軍將士,則是神態平常。他們都是天子親軍,這些年經由他們的手誅滅的叛逆和罪臣不知有多少,隻要聖人一聲令下,這些個人也就是一刀的事情。
來俊臣臉色一變,恨恨的盯住狄光昭,一旁的武三思微微搖頭,帶著人先行離去。
來俊臣臉色幾度變化,身後的禦史們已經開始揣摩著上官的心思,準備這就回去寫好奏章,再彈劾狄光昭一番。
看著狄光昭,來俊臣淡淡的說:“某且等著!”
說完之後來俊臣重重一摔袖子,揚長而去。
“幾位老大人,不是某誇大,這小子可不就是個膽大的?”
這時候,殿門裏又傳來聲音,卻是春官侍郎楊執柔走在最前頭,與幾位三省、六部的堂官說話,手指則是對著外麵的狄光昭。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倌兒,雙手揣在袖子裏緩緩的看向狄光昭,然後微微點頭:“看著幹幹淨淨的,是個好苗子!”
楊執柔臉上一喜,連忙向狄光昭招手:“快些過來,你小子能得婁公一聲誇獎,可是榮幸之至了啊!”
狄光昭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方才說話的那人,竟然是夏官尚書婁宗仁,婁師德是也。
這位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話有這位和狄家也是頗有緣故,老狄能入武則天的眼,正是受了這位的推薦,然而老狄卻似乎有些不喜老婁的為人。隻不過後來事情說開了,兩人之間的嫌隙也就消除掉了。
這位不久之後可是要補進宰相位子的。
狄光昭眼前一亮,連忙上前:“小子見過婁公!您老這般誇獎,小子倒是受不起……”
婁師德微微的笑著,平靜的說:“比狄懷英會做人!”
狄光昭一愣,這話卻是不敢接。
而婁師德也不管這些,自顧自的繼續往外走。
而楊執柔則是停了下來,推到一旁將路往出來,讓其他諸公離去。